街亭若以王平為主將,去掉馬謖一人,其餘人都不變,能守得住嗎?

66的娃娃


如果沒有馬謖,而是以王平為主將的話,那街亭是完全可以守住的。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街亭之戰。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在蜀軍中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計劃:一個是“子午谷奇計”,另一個是“平取隴右”。


一、子午谷之計

“子午谷奇計”是魏延提出的,計劃是兩路出兵:一路由魏延親率五千精騎,攜五千後勤部隊,取道蜿蜒的子午谷,快速行軍,十日之內衝過谷口,抵達長安,長安守將夏侯愗不戰而逃,魏延攻佔長安,阻住魏軍的增援部隊,堅守十天。另一路由諸葛亮率領蜀軍主力部隊進斜谷,擊破曹真的魏軍主力,二十天的時間推進到長安,與魏延匯合。

這個計劃的實質就是“鯨吞”,如果實現了,長安以西,一舉可定。曹真、張郃、郭淮所部的魏軍將被一網打盡。

但大家也能夠發現,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風險,對戰術要求實在太高了:魏延所部必須十天時間抵達長安;進軍中途不能被敵人發現,也不能出現任何意外;敵方在子午谷口並未設防;長安守將必須不戰而逃;諸葛亮必須迅速擊敗曹真,及時抵達。

以上條件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蜀軍都將面臨著滅頂之災,這就叫“高風險、高收益”。


二、平取隴右

“平取隴右”是由諸葛亮提出的,具體計劃是:由趙雲、鄧芝率領一支偏師詐做蜀軍主力,從萁谷而進,假意攻取郿縣,吸引住曹真的魏軍主力。而諸葛亮則率蜀軍大部突襲隴右,收取四郡,割裂曹魏與隴西的聯結。

這個計劃的實質是“蠶食”,如果計劃成功了,就給曹魏來了一次大放血,長安也將面臨重大威脅。曹魏隴西盡失,再想奪回來就要組織大量的人力財力,重新爭奪、防禦和建設。曹魏十數年的發展成果將逐步被填補和消耗到這個巨大的無底洞中。血管被割開,血液不斷流失,曹魏就永遠都難以強大起來。

這個計劃風險很小,但成果不錯,從長遠來看,前景一片光明,蜀漢收取隴右之近,再東進關中,一個變體的“隆中對”計劃將重新盤活。至少蜀漢再無滅國之虞。這就是“穩賺不賠”。


“鯨吞”還是“蠶食”,這需要結合自己的國情綜合考慮,對於國力相對較弱的蜀漢來說,諸葛亮認為魏延的計劃太過“懸危”,冒不起那個險,於是選擇了“蠶食”。

實際上,蜀軍就是按照諸葛亮的計劃開始實施的,前期進行得非常順利,趙雲的偏師把曹真所率的魏軍主力牢牢釘死在了萁谷。而諸葛亮則率軍突襲隴右,連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關中震動,曹魏朝野上下一片驚慌失措。震怒之下,曹叡親臨前方,坐鎮長安,指揮方略。猛將張郃親率一支五萬人的精騎晝夜行軍,遠襲祁山,以圖截斷蜀軍後路。


而街亭,則成為這次戰役的關節點。街亭難不難守呢?其實並不難守。

騎兵打仗,講求的是速度。要發揮騎兵的優勢,必須要求地形平坦寬闊,以利於騎兵迂迴側翼,打擊薄弱,衝潰敵陣。但街亭這個地方在地理特徵上屬於狹地,正面並不寬闊,並不能為騎兵進攻提供足夠的寬正面和迂迴空間。而張郃遠道奔襲,不可能攜帶完備的攻堅戰具,後勤上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最怕的就是攻堅和持久消耗。時間一拖下來,諸葛亮收取了隴右,張郃將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諸葛亮甚至還能抽調出一支兵力去摳他的屁股。

街亭即然不難守,那麼應該派誰去呢?趙雲和鄧芝在萁谷拖著曹真,魏延要留下來收拾負隅頑抗的郭淮,其實最佳的選擇就莫過於王平了。


王平是個降將,他以前就在魏軍中效力,對魏軍的戰術特點非常熟悉。王平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他精通軍事地理,沉穩老辣,執行力非常強。讓他去守街亭,萬無一失,張郃必難寸進。但諸葛亮卻為什麼選擇了馬謖呢?

諸葛亮首先是一個政治家,他所面對的朝局並不理想。蜀漢國內派系林立,有荊州勢力、益州勢力、本土勢力,還有一部分降將勢力。而蜀漢的根基是荊州派,但關羽失荊州,劉備彝陵大敗,兩次重大的戰略失敗幾乎將荊州派的老本一網打盡,現在的諸葛亮迫切地需要重新壯大荊州派的勢力。


首先,馬謖是荊州派,家族兄弟眾多,勢力龐大,他們都曾經為劉備集團做出過重要的貢獻;其次,馬謖追隨諸葛亮多年,是諸葛亮的死忠粉,兩人的關係亦師亦友,諸葛亮待馬謖如兄如父;再次,馬謖這個人很有才能和謀略,年紀又輕,是蜀漢青年一代中佼佼者。但馬謖功勞太少,如果要提拔他,必須要有能服眾的功勞。

街亭並不難守,但在整個戰役中所處的地位非常重要,守住了街亭,憑藉這份功勞,足以使馬謖在軍隊中的位置上升到一個舉足輕重的地步。


為了將這份功勞讓馬謖獲得,諸葛亮頗費了一番心思。他先強調街亭的重要性,讓大家認識到這是一份大功,方便將來越級提拔馬謖;諸葛亮又讓馬謖立下軍令狀,讓眾將心服口服;諸葛亮親自制定軍事計劃,全盤交給馬謖領會消化;諸葛亮又給馬謖配了個副將,讓老成持重的王平輔佐馬謖,其實也就是讓馬謖當個“坐槖兒”的主將,輕輕鬆鬆地撿這份功勞。

掰開了,揉碎了,嚼爛了,喂進馬謖的嘴裡,諸葛亮仍然不放心,再往馬謖的胃裡捅下去。但馬謖仍然吐出來,讓諸葛亮有什麼辦法?

諸葛亮機關算盡,他唯一沒有算到的是人心。


馬謖這個人並非沒有才能,並非沒有謀略,他真正問題是出在心態上。馬謖追隨在諸葛亮身邊多年,始終在諸葛亮強大光環的翼護之下,軍中的將士們對馬謖的尊重其實都來自於對諸葛亮的無限崇敬。馬謖一直想證明自己,他想獲得一份功勞,是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而不是打著諸葛亮的鮮明烙印。基於這種心態,馬謖決定,不但要守住街亭,還要超額完成任務。於是,馬謖堅持將主力佈署在山坡上,“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以攻代守,給張郃一個迎頭痛擊,打個漂亮的擊潰戰。

諸葛亮配備給馬謖的兵力和裝備要打防禦戰是綽綽有餘,只要“當道下寨,使魏軍急切間不得偷過”,拖出一段時間來,任務就完成了。但這點兵力要想擊潰張郃,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街亭一失,蜀軍的後路這面臨著被切斷巨大危險,全軍震動。諸葛亮大驚之下,連忙組織人馬遷走已獲的民眾和財物,匆匆後撤,第一次北伐全面宣告失敗。

重新覆盤這場戰役,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如果街亭之戰中沒有馬謖,而是以王平為主將,張郃肯定會碰個灰頭土臉,剎羽而歸,王平對付張郃還是很有一套的,最重要的,王平的執行力很強,絕不可能違令行事。但諸葛亮有錯嗎?馬謖真的那麼無能嗎?其實也並非如此,諸葛亮的思慮很周詳,計劃也很精密,馬謖也並非無能之輩。

也許,這就是宿命吧。


饞嘴肥貓鏟史官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不但安排了魏延、吳懿、王平等武將,還把年過七十的趙雲也給搬出來,自己親身上陣,軍隊規模更是歷次北伐中最大的,可以說是志在必得。

諸葛亮趁著曹魏不注意之時,突然出兵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隴西三郡皆投降蜀漢,為了控制隴西,諸葛亮派人去駐守隴西前線、同時又是曹魏腹地的街亭,阻擋曹魏大軍,以便形成包圍圈子,慢慢蠶食整個隴西。可是這個看起來理想的計劃,卻出現了一個大紕漏:馬謖。

諸葛亮越級升遷了馬謖,把他從一個沒帶過兵的高級參謀升為前線先鋒大將,帶兵去駐守街亭,結果街亭戰敗,馬謖軍敗於張郃軍之手,街亭被奪,隴右門戶大開,逼得諸葛亮只能放棄所有成果,連忙退回漢中了。馬謖戰敗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聽諸葛亮的話,當道紮營,而是上山,結果被張郃斷了水源而導致大敗。

正如問題所說:馬謖不聽諸葛亮的話而大敗,那如果換成是王平,結果又會如何呢?

王平是很聽諸葛亮話的,馬謖“舍水上山”時王平多有勸諫,可惜他身為副將,只能聽從主將馬謖的話,和他一起上山了。可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可是:王平是曹魏降將,一直都受蜀漢眾人排擠,即使在他升為漢中都督後,手底下人依舊不服他。

諸葛亮越級升心腹馬謖都被人戳破後脊樑了,要是放著魏延、吳懿、趙雲這些功臣名將不用,而提拔降將王平的話,很難想象性格剛烈的魏延、蜀漢外戚的吳懿、兩朝老臣的趙雲、滿腹兵法的馬謖會怎麼看諸葛亮,對王平的指令也不太可能會聽從。別的不說,單就同樣是蜀漢功臣、駐紮在街亭北的高翔就不一定會協助王平。

此外就馬謖的戰略佈局來看:“依阻南山,不下據城”也未必就是錯的,街亭是小城,其防守能力很弱,很難擋得住張郃率領的五萬大軍(從曹叡親自坐鎮長安和對張郃的提升來看,這五萬軍隊很可能是曹魏精銳的中軍部隊)。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大軍在陳倉小城吃了鱉,可陳倉當時有名將郝昭駐守,又得到了大將軍曹真的重視,加強了防禦,可從馬謖輕易就佔領街亭來看,曹魏當時根本就不重視街亭,不但沒派人駐守,連防禦工事也是不盡人意,可能連修都沒修。馬謖在到達街亭時,看著破舊不堪的街亭,對面又是率領五萬精銳的張郃,在這樣的情況下,上山佔據地利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而且很難想象深通兵法的馬謖居然會“舍水上山”,導致最後沒了水源而戰敗。除去了諸葛亮和馬謖兩人的自吹自擂外,唯一的解釋就是馬謖在上山後才被張郃斷了水源,而不是如《王平傳》裡說的那樣:是捨棄了水源,把自己陷入困境;至於張郃用什麼方法斷的水源就不清楚了,可街亭地區是曹魏內地,作為在關中混了十幾年的張郃來說,他對街亭的瞭解要遠遠超過馬謖。

實際上馬謖是敗在了地利,他不能駐守破舊的街亭,以防被張郃攻破,又沒有利用好南山的地勢,被張郃斷了水源,這才會戰敗的。就算換了王平,面對著無法抵擋猛烈攻城的街亭,他也只有上山紮營一條路,而他對南山的瞭解也未必比馬謖多(王平是益州人,在曹魏也沒住幾年就投降了劉備,回到益州的懷抱),他被張郃斷水的幾率也不比馬謖低,何況王平的威望和能力,可能連馬謖都比不上,諸葛亮即便換了王平駐守,也很難戰勝張郃的大軍,街亭是依舊守不住的。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小說《三國演義》裡,王平初為曹操帳下一員戰將,通曉漢中地理,在漢中之戰時被任命為徐晃的副將,因受徐晃排擠而投降駐紮漢水的趙雲,趙雲將王平引薦給劉備,助劉備奪取了漢中。後隨諸葛亮征伐南蠻,多立戰功,北伐時被任命為牙門將,和馬謖一起守街亭,街亭失守後馬謖被斬,王平受到嘉獎。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多次受命執行任務,表現十分活躍。\r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有人說:“我們的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魏軍進入漢中以後,涪城的援軍一到,就可以將陽平關搶回來。”王平卻說:“不行,漢中去涪城有一千餘里,魏軍若是得了陽平關就會成為禍患,應該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我為後拒,若是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我親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時候涪城的救兵就剛好到來,這才是上策。”唯有護軍劉敏贊成王平的意見,於是就按王平的計策行事,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被擊退,如同王平當初料想的一樣。\r

王平一生征伐戰場,有著十分豐富的實戰經驗,街亭易守難攻,換做王平可以守住。





劇場小裁縫


戰爭往往是由多種因素所決定的,一個人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就算把馬謖換成王平,我覺得想要守住街亭,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首先要從街亭的地理位置來說,因為這個地方是非常缺水的,就像馬謖這樣,你把軍隊全部都駐紮到山頂上雖然說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但是隻要司馬懿把這個地方圍住,你沒有水源,你自然而然就會不攻而崩。從這點上來說,司馬懿就可以採用這個戰術,掐斷你的水源,就在你馬謖再怎麼厲害,你沒有水喝,還是會守不住這個地方,還是會被我攻下來。

其實就算馬謖不把軍隊駐紮在山上,就在下面排兵佈陣,這樣對於司馬懿來說,就是一個更好的機會我不用去強攻你,我在下面用我的兵力,或者說用我的計策就可以把你打敗,也許這種方式會更省事時間,比在山上守會更快結束戰鬥。不僅如此,你這一隻軍隊可以說在短期之內是沒有後援部隊支援的,諸葛亮派你們來守街亭,就是想讓你們死守住,然後他在前面扛著,但是諸葛亮並不知道司馬懿會率大軍來攻打街亭,這是諸葛亮失算的地方。

但是事情也沒有絕對,有可能王平會採用什麼陣法把這個地方守得固若金湯,讓司馬懿無計可施,這也是有可能的。畢竟戰場上的戰機是瞬息萬變的,有可能是司馬懿一時間攻打不下來,他就會在屬下的建議下退走,去正面守諸葛亮,畢竟正面面對的壓力太大了。


百文摘


誇張點說,只要去掉馬謖,別說換王平,就是換成傻子都能守得住。

街亭之失,表面失於馬謖之手,實際上是失於諸葛亮之手。

首先來看一下事情的經過:

諸葛亮首次北伐,沒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而是穩紮穩打,奪取了隴右三郡,更是收伏了愛將姜維。

曹魏朝野震動,起用司馬懿平了欲謀反響應諸葛亮的孟達,並令張郃為先鋒平奪街亭,以絕蜀軍糧道。

在這種背景下,馬謖主動請纓去守街亭,導致了悲劇發生。

街亭重要嗎?相當重要!它關係到初次北伐的勝敗。

街亭難守嗎?不難守!它雖無城郭,但地勢狹長,只要當道下寨,魏軍很難攻破。而且,諸葛亮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拖住張郃,讓他“急切不得偷過”即可。

馬謖無能嗎?不無能!要不然諸葛亮不會這麼看重並培養他。

那麼,並不無能的馬謖為什麼守不住並不難守的街亭呢?

這是馬謖的功利心在作怪,而諸葛亮恰恰沒看到這一點。

馬謖是有本事的。他自幼熟讀兵書,並多次隨諸葛亮出征,深受諸葛亮器重。

但是,他一直是以參謀的身份隨軍的,沒有單獨帶兵的經驗。他迫切地想要一個機會證明自己。

諸葛亮明白他的心思,也想為他創造建功的機會。於公,他想為國家薦拔人才;於私,他也想告慰死去的馬良。

守街亭是個絕佳機會。用諸葛亮的話說:“如所守無危,則是取長安第一功也。”又簡單,又重要,諸葛亮又替他謀劃得妥妥當當,有後援,有接應,傻子都能守得住。

可惜,馬謖不是傻子,所以他沒守住。

馬謖不是沒能力守住,他有足夠的能力守住;馬謖不是不想守住,他太想守住了,並想超額完成任務。

壞就壞在“超額”上。

卻說馬謖、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勢。馬謖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處,魏兵如何敢來!”王平曰:“雖然魏兵不敢來,可就此五路總口下寨;卻令軍士伐木為柵,以圖久計。”謖曰:“當道豈是下寨之地?此處側邊一山,四面皆不相連,且樹木極廣,此乃天賜之險也:可就山上屯軍。”平曰:“參軍差矣。若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總有十萬,不能偷過;今若棄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將何策保之?”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劈竹。若魏兵到來,吾教他片甲不回!”

諸葛亮的目標是“急切不得偷過”,而馬謖的目標是“教他片甲不回”。

兩人目標的差距導致了結果的差距。

馬謖錯在太急於表現自己,意圖打破諸葛亮為他畫下的窠臼;諸葛亮錯在只瞭解了馬謖的能力,卻忽視了他的心理。如果諸葛亮為馬謖少謀劃一些,給他留一點發揮的空間,或許他能完成得很好。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上,街亭之戰如果去掉了馬謖,只要按照諸葛亮的謀劃,別說是王平,換個傻子都守得住。


叄把刀客


街亭若以王平為主將實際上是可以堅守的,如果以王平為主將那麼王平會聽從諸葛亮的調度不會上孤山守。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發生的一次局部戰役。前期諸葛亮乘著曹魏朝廷內訌在漢中一線有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發動攻擊,使得最開始三郡投降,曹魏朝廷震動。曹睿親自到長安督戰,派張郃攻打街亭。諸葛亮料到張郃會到街亭,於是派將領去街亭防守。

大多數人都推薦魏延等人防守街亭,不料馬謖大力請戰要求防守街亭,而諸葛亮排除眾議讓馬謖去防守。實際上諸葛亮也並不放心馬謖,讓他在城鎮紮營據守,而馬謖偏偏放棄當道紮營往山上紮營,被馬謖切斷水源戰敗,事後被諸葛亮斬首。

實際上諸葛亮已經給馬謖安排好了,如果換成王平那麼王平會聽從諸葛亮的調度在當道紮營據敵。而且諸葛亮為了確保街亭的安全還派了魏延等人在街亭周邊駐守好接應。其實駐守街亭是讓其拖延時間,為諸葛亮進攻爭取時間的。而且張郃本身就是長途奔襲,如果遇到在山下的蜀軍是沒有那麼容易取勝的。假如諸葛亮派軍取了陳倉張郃軍必定會撤退。事實上諸葛亮第一次的目的並不是一舉拿下長安,也是攻取雍涼二州,切點雍涼與中原的聯繫。在之後再進圖長安,只要達成了這個目標,蜀漢離進取中原的目標就近了很多。



如果換做王平來守是可以完成諸葛亮的目標的,在馬謖上山紮營時,王平就曾力勸馬謖。也因為這件事王平在戰後並沒有受到處罰,而是被獎勵。


三國讀史


這個當然是沒有問題的,而造成這一次失敗的話,其實並不是馬謖這一個人的能力不行,而是諸葛亮這個人存在著私心,他想要把這個機會給他,所以就想要鍛鍊他,可是這個機會實在是太重要了,結果被他丟失了。這個是三國中非常遺憾的一件事情,也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大的失敗,所以他不得不殺死馬謖。



要是換做其他人的話,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只要能夠按照諸葛亮的方式去執行的話,這地方是能夠牢牢守住啊,諸葛亮北伐就有希望了,也不會最後損失慘重,甚至還要擺出空城計。那是可憐到極點了,諸葛亮也痛恨自己當時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還讓別人丟失了性命,完全是自己的責任。


馬謖這個人是非常不聽話的,所以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馬謖這個人是非常的討厭,本來就沒有什麼厲害的才華,只是能夠出謀劃策而已,而想要成為一個厲害的將軍,他根本不夠格的,當年劉備死的時候就曾經說過這個人是不行的,叫諸葛亮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去用,千萬不要讓他帶兵打仗,諸葛亮當時聽了劉備的話,可是答應了劉備,可是沒想到諸葛亮最後還是違背了劉備的諾言讓他去了戰場上,結果按照劉備的想法果然是輸了。


而諸葛亮是存在者有私心,他想要鍛鍊一下自己的人,鞏固自己在軍體的實力,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支持他,能夠打一場漂亮的勝仗,真正的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人,可是沒想到當時的蜀國是非常的困難,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所以他想到還是用自己人比較好,結果就輸了。

更重要的一點,要是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的話,諸葛亮認為一定會取得勝利的,反正只要是自己的謀略得當的話,他能夠做到就好了,可惜他不怎麼聽話,有著自己的想法,完全是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而已,根本不是諸葛亮想要的人。

要是換做王平的話,一定是能夠遵守諸葛亮的囑託,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如果換做其他人的話,就是一定會能成功的,這個不僅是因為他們傷過真正的戰場,而且是因為他們能夠服從諸葛亮的命令,在戰場上是能夠聽從主將的,因為他們經過無數次的腥風血雨,自然明白軍令如山這個道理,而且諸葛亮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只要聽從他的話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王平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將軍,雖然是比不上蜀國五虎將,但是在三國之中也算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能夠經歷過這麼多次的生死,自然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畢竟三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能夠在這裡生存下來自然是非常厲害的。

你們認為諸葛亮是不是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歡迎在下面評論。


史研三國


街亭如果以王平為主將,去掉馬禝一人,其它都不變,街亭能守住!因為街亭只有一個字:守!守就是中心和靈魂,你守住街亭,拖住曹軍,你就是勝利者,你就成功了!

<strong>

諸葛亮出師北伐中原。

公元228年蜀漢歷經五年的精勵圖治,兵強馬壯。蜀相諸葛亮上書《出師表》,以完成劉備的遺志:恢復中原,匡扶漢室。擬定全面進攻曹魏,進行了一次精心佈署 ,周密的計劃,此時,正是曹魏國防空虛之時,新登基的皇帝曹睿年幼,諸葛亮的強勁對手司馬懿遭貶。良機到來擇時而動。

諸葛亮出師伐魏,捷報頻傳,大將趙雲連殺五將,智取三郡,曹魏朝野震驚,兵分兩路迎戰蜀軍,一是辛毗、孫禮領兵五萬協助曹真 ,司馬懿率軍二十萬出關,名將張郃為前部先鋒。

諸葛亮亦分兵兩路 ,一支是趙雲、鄧芝出箕谷,佯攻郿縣,以吸引曹真主力;諸葛亮率主力兵團出斜谷,坦以平道,平取隴右。切斷曹魏漢中與河西地區的聯繫 ,蜀漢以河西一帶為根據地,逐步收復關中地區,再向關東延伸,諸葛亮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蜀漢平取隴右,奪取河西全境,首要守住街亭,街亭是蜀漢的咽喉之路,是此次北伐勝敗的關鍵,曹魏失街亭亦會失去關中,曹軍向街亭調動重兵,街亭爭奪之奪即將爆發。

街亭雖小干係甚重,成為曹蜀兩軍爭奪的焦點。

街亭只是一個未不足道的地名,但是位置極其重要。街亭山高谷深,地勢險要,是歷史上重要軍事關隘,兵家必爭之地 ,歷代群雄逐鹿天下,在這裡屢次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為人所矚目。

街亭有得失隴右安危關中的戰略地位。守住街亭,進了可攻關中,退可守隴右。所以說街亭是蜀軍的咽喉之路,街亭一失,絕其糧道,則隴西全境皆失,只能退回漢中,而且全軍面臨覆滅的危險。

所以說蜀軍守街亭成重中之重,曹軍奪街亭成為重中之重。街亭成為焦點。

守街亭難乎?易乎?其實只要聽話,守街亭並不難。

(一)執行力強的人。守街亭是一個單獨而艱鉅的任務,需要就是一個獨當一面,且嚴格執行上級命令的人。諸葛亮反覆囑咐:下寨必當要道之處,使賊兵急切不能偷過。只要守在道路重要路口,拖住曹軍就是功勞。因此,守街亭只須要執行力特別強的人,你聽諸葛亮的話即可。

街亭這個地方雖大,但是山勢陡峭,雖是五路總路口,但是地面狹長,並不利於大兵團作戰,曹軍人馬雖多,也不能發揮其作用,所以,只要你執行力強,把兵馬屯紮在街亭要道,就築起一道城牆,一面鋼牆鐵壁,縱然曹軍有十萬,也休想一時半會通過,拖住了曹軍就是長安第一功。

(二)熟悉人文地理。守街亭必須掌握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識,繪畫圖本,看懂地勢,那個地方是街亭的要道,兵馬應該在那個地方駐紮,按照地勢兵馬如何按排,如何和兄弟部隊協調合作,出現危機如何及時處置,應當作好標識和實施步驟。

(三)與友鄰部隊同心同力,協調合作。諸葛亮這次守街亭派去三支部隊,一是街亭中心的馬禝,二萬五千精兵,王平為副將協助於他;二是高翔帶一萬兵,屯兵於街亭的東北方向列柳城;三是大將魏延,帶本部人馬,駐紮在街亭之右。這三支部隊互為椅角之勢,互相呼應,互相支援,一旦街亭有難,兩支部隊必須引兵救之,這就要求指揮街亭的將領,與友鄰部隊搞好關係,協調合作,一方有難,二方支援,同心同力,方可守住街亭。

街亭王平為主將,亦能守住街亭。

王平其人出身草根,自小就在軍旅長大,文化不高,斗大幾個字不認識幾個,但喜歡口述著書,文章都有獨特的見解,喜歡讓人讀史,漢朝一系列人物書籍傳記,他很聰明,聽一遍就知道文章的大體內容,和大家討論的時候,不會丟掉文章的主題思想。王平善於學習和讀史,以史為鏡,使他變的明智而理性。

王平通曉關中地理,在三國絕對是一個人才,走到那裡都受到賞識。在曹軍時被曹操看中封為嚮導副先鋒,隨徐晃進攻漢中。是否在漢水安營紮寨,兩人爭執起來,徐晃要渡過汗水,效仿韓信的背水一戰,置死地而後生。而王平提建議:軍隊渡過汗水,萬一敵方來攻擊,我們需要撤退,這麼窄的橋,急切之間很難通過,王平多次勸說,無濟於事。徐晃不聽大敗,企圖要殺王平,王平被迫降蜀軍。劉備封他為鄉導使,在守街亭遇到同樣問題,向馬禝屢次建言,被視為婦人之見,街亭一失,全部驗證了王平的觀點。

王平這個人低調而嚴謹,以身作則,正襟危做,從不輕浮嬉戲,為大家所尊重,也由於自己是降將,在蜀軍中勢單力薄,所以能團結大多數人,王平的性格能和魏延的孤傲形成互補,在一起愉快合作。在街亭失利之時,他首先找魏延商量拿注意,並且將諸將統一起來,在撒退中靈活應變,平安把大部分人馬帶回來,所以王平能服眾,大家能夠支持他的工作。

王平這個人忠勇而嚴整,治軍嚴明,遵守法令,一個執行力特別強的人。在街亭之戰中表現更突出,力諫馬謖按計劃行事,指出駐紮山上的危害,而屯兵當道的重要作用,在屢勸不聽的情況,自己要一部分人馬屯于山下,並及時繪成圖本,以及這裡情況派人回報諸葛亮,在張郃進攻街亭時,王平憑千餘人鳴鼓自威,讓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攻。

王平除在街亭出色表現,而後更是屢建軍功,在駐守漢中時候,王平足智多謀為漢蜀守住了北大門,抵禦曹魏的多次進攻,成為蜀漢後期三位大將軍之一。

從上面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王平將軍是非常適合守街亭的人,他不但執行命令強,而且通曉關中地理,亦能和魏延等大將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只要這三點具備,守住街亭,拖住曹軍問題不大。王平這樣的人還有一個優點,越是在危難之時,越能超常發揮軍事能力,因為心中有責任感,更有擔當精神,而且王平人理性,頭腦時刻保持冷靜,這正是守街亭必須的人才。

王平是一員優秀的將領,在戎馬生涯中,全憑個人能力和本事,奠定了自己在軍隊的地位。如果街亭以他為主將,憑藉他執行命令的能力,廣泛豐富的地理知識,與他人同心合作的精神,守住街亭並不是難事。

以上是本文的拙見,歡迎大家交流學習。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守不住!諸葛不在,王平非司馬之敵手也。少此一個情節,演義失色須些!


俞遠通


給你普及一下軍事常識:守街亭的終極目標不是要完全守住,而是要拖延敵人通過,拖他們幾天就達到目的,這和斷後是一個理,速敗就是輸了!有誰指望斷後部隊會完成反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