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我願盡我所能,展現非洲的名人傳奇。

中國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卡基瑪Kagima,一名作家,我來自非洲東部國家肯尼亞。在2016年的時候,我以國際交換生身份參與了山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課程。也正是通過那段留學經歷,讓我瞭解到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

「非洲真實故事」平臺中,我撰寫了好幾篇文章,描寫非洲的自然人文,也對於非洲在華留學生的社會議題發表觀點。我知道中非之間存在不少的偏見和誤解,但我想盡我所能,消除誤解。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索馬里作家:努魯丁·法拉赫

本期將隆重推出具有庫什蒂克索馬里血統的作家努魯丁·法拉赫(Nuuradiin Faarax),他不僅享譽非洲,而且還聞名於世。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索馬里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由於內戰連綿不斷,社會、教育體系已崩潰多年。

01 雖然他生活在殖民動盪時期的索馬里,但是他也能從中找到學習的機會。

法拉赫於1945年出生在意大利殖民地索馬里蘭的拜多阿(現為索馬里)。他生於一個大家庭,家中排行老四。索馬里有兩個主要氏族,他們家就是其中之一的奧加登·達羅德(Ogaden Darod)家族。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索馬里青年。

法拉赫的父親是商人,母親是口頭詩人,他在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摩加迪沙的殖民地時期接受了司法教育。儘管他在課堂上學的基本方言有索馬里語、阿拉伯語和阿姆哈拉語(針對埃塞俄比亞人),但他還是努力學習英語,同時還有意大利語。

1963年,即索馬里獲得獨立後剛過3年,由於激烈的邊境戰爭,法拉赫被迫撤離了歐加登(屬於埃塞俄比亞東部索馬里州的部分地區)。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在2014年創作的小說《藏身平原》,講述恐怖襲擊的故事。

隨後,法拉赫到英國旅行,在倫敦大學(1974–1975)遊學,並在那裡從埃塞克斯大學(Essex University)取得了戲劇學碩士學位(1975–1976)。在《裸針》(HEB出版,1976年)出版之後的一次歐洲旅行中,法拉赫被警告索馬里政府因為書的內容正計劃逮捕他。法拉赫並沒有返回家園和被判入獄,他開始持續了22年的自我流放,在此期間他到過美國、德國、意大利、瑞典、蘇丹、印度和尼日利亞任教。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索馬里的一個日常交易市場。

02 在他的小說作品裡,展現了非洲暴政統治下的社會生活狀態。

僅靠一臺打字機的幫助,他最終勝任了主要以英語寫作的作家職業,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正是這份經歷給了他一個全球性的工作舞臺,並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他早期用母語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之後立即轉向用英語寫作。那時他仍在印度上大學。

在索馬里教育部工作後,他決定到印度昌迪加爾的旁遮普大學攻讀文學、社會學和哲學學位,從1966年開始一直讀到1970年。正是在那段時間,他遇到了日後成為他妻子的崔特穆莉莉·法拉赫(ChitraMuliyil Farah)。他們有一個兒子,但不久後就離婚了。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破碎的風景》

也正是在這段時間,他寫出了一份手稿,即在1970年修改後完稿的著名小說《來自一根彎肋骨》。這本小說敘述的是一位遊牧婦女的生存困境,她通過逃離被安排嫁給老頭的包辦婚姻,如何努力在索馬里社會中保持自我價值。她堅定地認為:"上帝從彎曲的肋骨創造了女人;凡是想把它弄直的人,都要把它弄碎。"該小說由海因曼教育書籍(HEB)出版。這是法拉赫女性主義文學的主要處女作。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地圖》1986年

法拉赫因其著名小說《地圖》(1986)而一舉成名,這也正是他《太陽之血》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說以1977年的奧加登內戰為背景,創造性地運用第二人稱敘述視角來探討國家獨立後的一系列種族問題。緊隨其後,法拉赫又寫出了《禮物》和《秘密》,並都抱得大獎。他最近的鴻篇鉅著是《藏身平原》(2014年出版)和《北方破曉》(2018年)。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三部曲之一:《沙丁魚》(1981年)

在法拉赫後來的小說《裸針》中,他以輕描淡寫的方式描寫了跨越文化和種族的情感故事,描寫了1970年代中期索馬里革命後生活的生動場景。後來他寫了三部曲:《糖醋牛奶》(1979),《沙丁魚》(1981)和《芝麻糊》(1983)。這些作品是關於在非洲絕對暴政統治下的社會生活,其中的意識形態口號幾乎掩蓋了超現實的社會和人類紐帶,恐懼和恐怖破壞了這一切。

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里(Mohamed Siad Barre)的暴政統治最終迫使法拉赫去尋求庇護。他在美國、歐洲和非洲演講了一段時間,於1998年寫道:"我寫的小說關乎流亡;關乎那些被男人殘酷統治的寒冷顫抖的婦女;關乎否認正義的烏合之眾;關乎被罪名折磨的受難者;關乎出賣別人的叛徒。"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鏈》2003年

他將其第二部"三部曲"小說的第三本命名為《秘密》,其它兩本《地圖》(1986年)和《禮物》(1982年)已在1998年獲得出版。《鏈》(2003年),《結》(2006年)和《交叉骨》(2011年)則是他另一部"三部曲"。此外還有其他文學作品如《北方破曉》(2018年)等。自從1992年獨裁者西亞德·巴雷(Siad Barre)倒臺以來,頻頻發生的部族間衝突已使索馬里陷於混亂。但是,法拉赫對索馬里仍然保持樂觀。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法拉赫

03 世界上最偉大的現代非洲作家之一,常年卻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人。

這位索馬里作家在世界各地的大學都擁有很多讀者。他的作品以天馬行空的豐富想象力著稱,在很大程度上,他本人也醉心於此。他所使用的語言(英語)也常常會令讀者感到耳目一新。

法拉赫被公認為是用歐洲方言寫作的最重要的索馬里作家之一,他克服了一切困難以獲得寫作的機會。對於那些熟悉索馬里的人們來說,索馬里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社會,那裡的人們很少會向外界介紹他們的傳統和文化。因此,讓作家去寫有關他們本土文化的文章就近乎是個奇蹟。他甚至可能會冒著生命危險將其文學作品推向世界。

此外,他還為戲劇和廣播寫作,並撰寫了大量散文和短篇小說。自1970年代離開索馬里以來,他在許多國家或地區受到歡迎,那些都是他曾經生活過或者工作過的地方,其中包括英國、美國、德國、瑞典、意大利、印度、蘇丹、尼日利亞、南非和烏干達等。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法拉赫

法拉赫目前已獲得世界上最偉大的現代非洲作家之一的稱號,他的散文為他贏得了不少榮譽,包括意大利的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Premio Cavour),德國柏林的尤里西斯國際報道文學獎(Lettre Ulysses),瑞典的庫爾特•圖霍夫斯基獎(Kurt Tucholsky)以及1998年獲得新城國際文學獎(Neustadt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terature )。同年,他的小說《禮物》法語版獲得了聖馬洛文學節的獎項。

法拉赫說自己之所以寫書,是為了"通過文章使我的國家永葆生機",而在納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南非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看來,法拉赫是非洲"真正的口譯員"之一。他的小說三部曲《非洲專政的變奏》(1980-1983年)和《陽光下的血液》(1986-1999年)構成了他文學作品的核心。艾莉森和布斯比出版社(Allison and Busby)首次出版了《變奏》,其中包括《糖醋牛奶》,《沙丁魚》和《芝麻糊》,在一些國家頗受歡迎。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法拉赫在國際會議上發言。

除了作家身份以外,法拉赫還是索馬里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他在Bildhaan(研究索馬里的國際刊物)擔任國際諮詢委員,該刊由馬卡萊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出版。

法拉赫的母親於1990年去世,1992年他與名叫阿米娜比(Amina Mama)的英裔尼日利亞學者結婚,育有一對兒女。同年,他獲得了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的資助並搬遷至柏林。時隔二十多年後,1996年法拉赫首次回到他的祖國索馬里。

法拉赫目前居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和南非的開普敦。儘管法拉赫聲名顯著,唯有遺憾的一點,法拉赫常年是諾貝爾文學獎陪跑者。

他精通5種語言,因戰亂流亡海外40年,非洲大文豪回不去的索馬里

  • 作者:卡基瑪(N. S. Kagima) 肯尼亞人,畢業於肯雅塔大學英語和文學專業,2016年以國際交換生身份參與了山東師範大學的研究生課程。他是肯尼亞青年外交官成員、文學家、專欄作家。他在世界環境和文化保護方面存在深刻洞察。現為“旅行創造家影響力夥伴”簽約作者,歡迎在下方留言和評論,提出你想知道的非洲文學、詩歌等問題。
  • 編譯:汪靜茹

關於「非洲作家系列」,已經發布的文章有:

阿契貝:

阿契貝

瑪麗亞瑪·貝:

布魯圖斯:


「非洲真實故事」邀請到有意思的非洲本地人,留學中國的非洲青年人,在非洲工作的中國人,由他們講述、寫作、創作自己的故事。在這裡,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加接地氣、全面、細節的真實非洲。想看故事請關注 @非洲真實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