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的紅土上,他向死而生

列寧有句名言: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今天的人們可以忘記多年前的那場戰爭,但一定不可以忘記那些長眠於邊疆紅土、早已把自己的血肉之軀化成山脈的中國軍人——他們把自己年輕的生命定格在血雨腥風中,人生還未來得及燦爛,便已化成永遠的彩虹。

邊疆的紅土上,他向死而生

備戰

1978年9 月的一天,士兵楊甫成所在的部隊突然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所有在外駐訓的部隊必須當晚返回!部隊迅速進入一級戰備,武器彈藥按實戰配發。下午,指導員戰前緊急動員:邊境形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戰備期間,所有人一律不得請假,已請假的,一律歸隊。那段時間,戰士們早已從廣播、報紙、電視等新聞裡瞭解到邊境的摩擦不斷升級。想到可能要打仗了,戰士們群情激憤,心潮澎湃。

戰前,楊甫成和戰友們按部隊要求,斷絕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繫。在戰時由部隊統一保管的遺書裡,楊甫成深情地對父母說:“敬愛的爸爸媽媽,兒是一名軍人,軍人的使命就是保家衛國!今天,有人在邊疆不斷髮起挑釁,為了保衛我們的國家,兒和戰友們已經手握鋼槍,整裝待發……咱家門前堡上那棵柏香樹,是我兒時就栽下的。如果我犧牲在戰場,你們就視它為你們的兒子吧,它會替兒守護在你們身邊,永遠為你們遮風避雨……”

架橋

1979年2月12日,楊甫成所在的部隊開拔到邊境線上。為了保證戰時架橋任務的順利完成,連隊專門從二連挑選了楊甫成等12名身強體壯、軍事素質過硬的戰士組成一個架橋敢死隊。其任務不僅要確保大部隊按時過河,還要確保在架橋和部隊通過時木橋自身的安全。這支敢死隊任務完成得好壞,對大部隊能否贏得戰局起著重要作用。

2月13日,二連副連長劉振高帶領敢死隊的12名戰士迅速趕到邊境線隱蔽起來。在這裡,他們與當地民兵一起,為兩天後大部隊準時過河準備架橋的材料。架橋任務必須在15日0時開始執行,在一個小時內完成。早了,萬一被敵軍發現,橋會被摧毀;晚了,橋沒架好,會直接影響到部隊整體行動。

二連尖刀班準時執行架橋任務。一個小時後,上千人的大部隊按原定計劃順利通過了這座木橋。按照上級指示,一營的任務是打穿插,二連是穿插營的尖刀穿插連,而楊甫成是尖刀穿插連的火力組組長。上級要求火力組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對敵情的處置一定要當機立斷,絕不能影響連隊的穿插任務。

越過了邊境線後,楊甫成率領的火力組一直活躍在大部隊兩翼。這時,部隊進入敵軍第一道防禦。這是一個佈滿了地雷和竹籤的死亡地帶,稍有不慎,就會給部隊造成巨大犧牲。一路上,工兵在前面緊張地探雷,忽然有戰士踏響了地雷,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七八個戰友倒在了血泊中。帶隊的副營長右腳背上的骨頭被炸斷了,望著眼前壯志未酬身先亡的戰友,楊甫成怒不可遏,發誓一定要血債血償!

衝鋒

營裡臨時決定把楊甫成從火力組抽調到穿插尖刀班。部隊繼續前進了不到一公里,第二顆雷又炸了,傷了尖刀班的兩名戰士。擔架抬走受傷戰士後,部隊又繼續前進。沒走多遠,第三顆雷爆炸,這次受傷的是一個工兵。他剛排完一顆雷,自己卻因腿上失血過多暈了過去。

當天凌晨三點,朦朧的夜色中,部隊開始渡河,剛走到河中央,敵軍的機關槍一陣激烈掃射,欲把我軍消滅在河中。在大部隊火力掩護下,隊伍立即退回到河邊。營長下令炮連用82無後坐力炮,摧毀了敵軍的火力點,大部隊趁機過河。當部隊以最快的速度爬上河邊一座無名高地時,天已經透亮。

站在高處,可以清晰地看見高地下面敵軍的7、8號公路。這是敵軍兩條重要的交通線。一旦戰事需要,敵軍可以通過這兩條交通要道作軍力和物資的增援。於是營裡發出緊急命令,下山搶佔7、8號公路的有利地形,做好打敵增援、斷其後路的準備。

下山途中,三排長不慎摔斷了腿。根據部隊戰時條例,九班長楊甫成頂上了三排長的職務。楊甫成立即帶領三排快速運動到7號公路與8號公路交匯處設防。楊甫成安排兩挺機槍、兩具火箭筒、三挺衝鋒槍,帶領九班快速運動到設防段最前沿,讓七班在自己的左後側,八班在自己的右後側,整個隊伍成三角戰鬥隊形待命。

391高地有敵人的一個加強營防守,我軍必須拿下391高地,才能充分控制敵7、8號公路。戰鬥打響了,三營打主攻,二營打助攻,一營擔任預備隊。在391高地上,駐紮著敵人的一個加強營,這個加強營配有重機槍、炮兵。部隊整整打了兩天一夜,終於全殲守敵,勝利佔領了391高地。

邊疆的紅土上,他向死而生

勝戰

完成任務後,楊甫成和護送傷員的戰友們合衣倒在陣地上,枕著山裡微涼的露水,甜甜地睡去。天剛微微亮,連隊炊事班的戰友們揹著兩鍋白米飯來到391高地。由於部隊隨時在戰鬥轉移,炊事班的戰友們就一直揹著這兩鍋飯追趕部隊,以至這兩鍋飯在炊事員肩上,足足背了三天兩夜。戰友們各自拿著自己的軍帽,直接用手把鍋裡的飯盛進帽子裡。從2月16日作戰到現在,戰友們一直吃壓縮乾糧,這兩鍋被炊事班戰友們背了三天兩夜的大米飯,無疑是人間最美味的佳餚。

剛吃完早飯,上級命令:進攻德南。部隊迅速集合,向德南方向前進。中午時分,部隊在一無名高地前,遭遇了敵人的阻擊。楊甫成馬上命令三排全體指戰員,迅速以戰鬥隊形散開就地臥倒。高地上,敵人有一挺機槍一直在朝著三排藏身的地方猛烈開火。楊甫成下令用火箭筒打掉這個火力點。這個火箭手是個新兵,測量上有誤差,導致火箭筒未能準確投擲到敵人的陣地上,火箭手反而被敵人的機槍射倒。楊甫成馬上命令全排火力壓制敵方,自己奮不顧身地從隱蔽處站起來,端起衝鋒槍,把三匣子仇恨的子彈,全部射向敵方陣地,直到戰友被搶救回來。

楊甫成的衝鋒槍掃射引起了敵人的注意,這時敵軍靠右邊的另一個火力點又向楊甫成他們射來。楊甫成仔細觀察了一下四周的地形,由於我軍處於被敵軍炮彈轟炸過的火燒地域,四周毫無遮蔽。而敵軍又在高處、暗處,還有樹林遮蔽,居高臨下的地形對我軍十分不利。新兵沒有作戰經驗,戰術也不太靈活,再讓他們去打掉敵人的火力點,無疑是送死。而剛才一陣激烈的戰鬥後,老兵也不知隱藏在何處,自己又被正前方一棵大樹擋住了去路。此時敵人正用兩處火力點壓制著他們三排隱藏的地方。楊甫成明白,此時的決策稍有不慎,就無法完成任務。

就在這時,一排在敵人右邊的山頭火力支援三排,楊甫成毫不猶豫地一躍而起。只見他熟練地跳起身,越過橫在面前的大樹,幾個滾翻,依靠平時訓練有素的技戰術,時而向前奔跑,時而匍匐前進。當挺進到離敵人50米處時,楊甫成發現了敵人一直隱藏著的第三處火力點。

由於兄弟排的猛攻,再加上敵人誤以為楊甫成已經被他們密集的火力射死,將整個注意力都放在了自己右側的攻擊上,沒注意到楊甫成的運動。他躲在一處小土包後,把身上的5顆手榴彈掏出來全部擰開蓋,相繼投向敵人的三個火力點。趁手榴彈爆炸的瞬間,端起衝鋒槍就向敵人猛烈掃射。敵人的火力點全被楊甫成炸啞了。當三排衝上敵人的陣地打掃戰場時,發現了敵人13具屍體。

下了陣地,他見到了副團長、一營營長及教導員,大家相擁而泣。連隊為他報請了二等功,大家都沒想到,在這麼激烈的戰鬥中,他還能活下來並攻克敵人的山頭。

後記

1987年,時逢百萬大裁軍,楊甫成脫下軍裝,離開心愛的部隊。轉業後,他被安排在遵義義發集團工作。“脫下軍裝,我依然是個兵。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依舊是個最好的兵!”樸素的語言,濃縮著楊甫成不變的情懷。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