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去周口淮陽太昊陵景區(伏羲陵)走一走吧


淮陽是陳氏宗祠所在地。陳姓在中國是大姓,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山海經》是一部關於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春秋戰國乃至先秦時期不斷續寫,記載了大量神話人物和上古帝皇,黃帝炎帝蚩尤帝系都有記載,可是伏羲並不在帝王世系裡。

最早記載伏羲的是戰國中晚期的《莊子·人間世》,"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其後伏羲開始在典籍中出現,但是人神不定,在上古帝王中序列不定。在秦漢時期《易。繫辭》中第一次系統敘述了伏羲的功績。

民間稱太昊伏羲陵為人祖墳,始建於春秋,現存太昊伏羲陵為明代所建,歷代多次增建修葺後,目前佔地875餘畝,規模之宏大為陵園建築中少見。

二月會太昊陵廟會期間,每天人流量達20多萬人,高潮時達40多萬人,2008年以“單日參拜人數最多的廟會”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伏羲陵景區內的獨秀園,始建於1957年,創始人叫王月惠,是全國唯一以松柏造型藝術為特色的剪枝公園,內有各種松柏造型200多種,成為世界園林界的一枝奇葩

1997年6月,朱鎔基總理參觀公園後,感嘆地說:“我去過的地方不少,像這樣的公園還真是絕無僅有。”

王月惠的父親叫王殿一,曾給北洋軍閥吳佩孚當花工。吳佩孚倒臺後,被蔣介石召到南京總統府當花工。南京解放後,蔣介石要他去臺灣,他斷然拒絕,回到了家鄉——太昊陵廟西一公里的王花園村。王月惠從小跟父親學藝,並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獨創了各種花木造型。1957年,他們把自己家裡的松柏造型移植到這裡,並發展了許多新的造型,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松柏造型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