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弄懂這些核心內容,古典吉他學了也是白學

古典吉他是一件非常美妙的樂器,學習古典吉他、彈奏古典吉他,也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當然,前提是,你得弄明白這門樂器的核心內容,否則學了也是白學。

沒弄懂這些核心內容,古典吉他學了也是白學


古典吉他核心是音色!音色!音色!

音色,就是聲音的獨特性。

比如,鋼琴聲音一響,你就知道那是鋼琴發出來的。長笛聲一響,你就知道那是長笛在吹奏。你的朋友A說話是這個聲音,朋友B說話是另一種聲音,絕對各有各的特色。

而彈奏古典吉他的核心,就是要發出本該屬於它的音色,以及控制這些變幻無窮的音色,去表現色彩萬千的音樂。

有人會問,我只要撥響古典吉他,不就發出了它的音色嗎,這還不容易嗎?

真的不算容易。

舉個例子,有人隨便唱唱《我的太陽》,那就是意大利歌劇嗎?有人模仿京劇裡的唱腔,TA唱的就是京劇嗎?當然不是!

沒弄懂這些核心內容,古典吉他學了也是白學

我們很多彈古典吉他的人,覺得自己只要用古典吉他彈奏曲子,就是在彈古典吉他,而實際上,演奏者如果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彈奏,那就真不是在彈古典吉他。

演奏古典吉他,撥絃的角度、力度、靠弦、不靠弦、指甲修剪的形狀、是否壓弦等等因素,都會影響演奏者發出的音色。

我們常聽說,某某人彈琴很乾淨,某某人彈琴不乾淨,某某人彈琴就是好聽,某某人彈琴就是不好聽,其實,這都是在說音色控制。

古典吉他高音的音色有點近似鋼琴的音色,尤其使用高張琴絃時更加明顯。同時,古典吉他具有彈撥類絃樂器特有的顆粒狀特點,但用輪指技巧可以彌補聲音連續性的缺乏,那麼輪指的控制就非常考驗演奏者的音色控制。

古典吉他還能模仿琵琶、古箏的音色,網上有很多這類視頻,比如陳曦改編的《春江花月夜》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一首古典吉他名曲《大霍塔舞曲》,可以說是古典吉他技巧的百科全書。其中有一段要把五絃推到和六絃併攏,可以模仿軍鼓的聲音。

沒弄懂這些核心內容,古典吉他學了也是白學

你學的不僅是古典吉他,還有音樂本身。

學習任何樂器,都是用過樂器學習音樂,有些彈了很多年古典吉他的人,會彈的曲子彈得非常熟練,但你問他,這首曲子旋律是怎麼樣的,和聲有什麼講究,調式調性等等一概不知,只會憑藉肌肉記憶彈琴,這就失去意義了。

那什麼是音樂素養呢?

舉個例子,你會彈《愛的羅曼斯》,有一天,你面前有一架鋼琴,可你從沒彈過鋼琴,但你知道,愛的羅曼斯是三連音的形式,旋律是775 775 775 775 675 575 .........也知道低音是什麼,也知道A段是e小調,這個調裡面的4是升4等等,那麼你就能慢慢從鋼琴上找到這些音,把這首曲子彈出來。

很多人學民謠,或者指彈,只看六線譜,只會機械地按照譜子彈,而不知道自己彈的是什麼,這就很可悲了。

沒弄懂這些核心內容,古典吉他學了也是白學

音樂是藝術,要全身心去感受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而藝術是人類特有的情感表達方式。

小狗小貓表達“我愛你”,只會舔你、蹭你,對你搖尾巴撒嬌,而人類卻可以說“我愛你”,還可以說“今晚的夜色真美啊”,還可以唱首歌,畫幅畫,寫首詩等等等等。

所以,我們在彈古典吉他時,既要從理性地層面去理解曲子的結構,也要從感性的層面去體會作曲家的情感。

比如非常著名的《阿蘭胡埃斯協奏曲》,作者羅德里格斯是個盲人。有一天他來到阿蘭胡埃斯花園之中,聽到蟲鳴鳥叫,心中忽然覺得悵然若失,而後又優雅歡樂,這些情感全都寫進了曲子裡。

再比如比較簡單的《雨滴》,作者林塞用裝飾音模仿雨後雨滴落下的聲音,以及明媚的雨後風景;比如《淚》,塔雷加用AB兩段表達了一種悲傷的淚和一種喜悅的淚.....這些情感,演奏者在演奏時都要全身心去感受,才能演奏出優美的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