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與茶,我們腦洞大開

-本文關於茶的討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總在行進不曾停留,向著目標前進。我不知那是什麼目標,是因為我不夠成熟,這絕不是你的錯。” 這是2009年播放的九集短劇《神之水滴》中,對於Jacques Selosse 的一支無年份香檳的描述。香檳酒常在陳年中,有著未知全貌的變化空間。在遇到Selosse之前,我只是這樣理解他釀的酒——少而貴,被某些酒評家批評說用桶過度,迥異於香檳世界多數味道詮釋。而對於劇中的那些莫測、戲劇感十足的臺詞,也僅認為是某種劇情創作的需要。

《神之水滴》出版後,對推動亞洲葡萄酒的銷售,起到了出乎意料的作用。 日本最大的葡萄酒進口商之一恩諾特卡承認,《神之水滴》推薦的12款葡萄酒,已經影響了公司訂貨決策。 而在1877年成立,京都有名的Wine Grocery店中,小農香檳已經成為香檳愛好者的標配。 漫畫的創作者亞樹直就是葡萄酒愛好者。 這套漫畫的內容總監,是巴黎葡萄酒學院東京分校的品酒師齊藤研一。對世界起泡酒頗有研究的他,曾經出版《世界起泡酒指南》。在短暫的幾集中,他卻唯獨將這款當時正在崛起的小農香檳,寫到了故事情節中。 這完全因為釀酒師Anselme Selosse在香檳領域有著其革命性的位置。

杯中山海经 | 香槟与茶,我们脑洞大开

年輕時在勃艮第學習釀酒的Anselme,受到勃艮第釀酒精神的影響,在1974年接管酒莊之後,開始在酒液中探索。與當時將葡萄賣給香檳大廠的酒農不同,他堅持用自己種植的葡萄,來釀造屬於酒莊獨特風土的香檳酒。在以大廠中規中矩味道為主導,以慶典跟噴瓶為潮流的時代,他絕對是一條逆流而上的魚。寬厚沉默的他,卻推崇低產、可持續農法耕種, 現在國內剛剛興起的生物動力法種植,他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實踐了。 如果將他位移到中國,估計他是做不成非遺傳承人的,因為他一直試圖在變幻中找尋屬於自己的味道,自然也就沒有一成不變、需要固守的所謂一國傳統。因為好奇種植法,他甚至親自去日本學習自然農法種植,並在自己的葡萄園中實驗。

而我因為好奇生物動力法對於農作物味道的影響,也專門去學習了這種種植法。 瞭解下來發現,與中國未接觸化學農業之前,傳統多樣的農耕方法比起來,這種種植方式更多地像是某種信仰,當然作為觀察者,在沒有徹底實踐之前,不能輕易定義它。但是Anselme卻在實踐幾年後,放棄了這種種植方式,並且持有某種實踐過後的批評態度。

杯中山海经 | 香槟与茶,我们脑洞大开

前不久,他曾經造訪武夷巖茶產區,無論走到哪兒,他都喜歡嚐嚐那些不同地貌產的茶。 面對茶農更注重詮釋品種,他疑惑地問:“不同品種,難道不就應該有迥異的味道麼?相反,不同地理朝向對味道的詮釋跟理解不是更重要?”甚至拿起一片苔蘚,他都能問出很多問題。 對於土地的探索跟好奇,已經深植在他的思維中, 這必然會導致他去多元地嘗試,並且去實踐多樣途徑帶來的不同方法。對於種植跟釀造者來說,這也許是好事兒, 但對於飲用他香檳的人來說,多數還是會在味道中疑惑不前。 但在成熟的香檳消費國,香檳愛好者卻像追劇一樣,期待揭曉每一年他所出品的香檳中,又埋藏了何種哲思與對自然的探索。

在幾年的專欄寫作中,因為強調葡萄酒與茶、風土與風味,讓某區域的茶農話術從茶道美學開始偏向理性。 但是話術與真正理解操作之間的距離,也只有行家才能明辨。似乎對於大眾來說,美學沒有那麼清晰易辨的門檻,相比之下,談論土壤與茶的化合,就難多了。因此當Anselme 聽茶農講到土壤的時候,會問:請問這是什麼土壤? 其實並沒有得到能讓他滿意的清晰答案,他很聰明地發現這是一種話術後,就不再發問了。 在他的葡萄園中,到採收之前都會品嚐葡萄不同熟成階段的味道。不同的土壤,葡萄吸收不同礦物質後,表現的風味有著外行看起來雷同、釀酒人品嚐起來卻迥異的答案。 而這些答案,即使在陌生的茶領域,他也仍舊可以窺見

一二

杯中山海经 | 香槟与茶,我们脑洞大开

在他造訪武夷山的第二天,恰逢一份以金斑喙鳳蝶為設計主題的限量版紅茶上市。 當他看到這個包裝中沒有一片塑料,以環保跟自然為主題的限量版茶的時候,眼睛一亮,說:“這個茶可以放在法國最好的百貨公司銷售,如果是我,也會買來喝的。” 他為自己酒莊設計的包裝,也都是以自然為主題的。 一套幾千歐元的單一園香檳的包裝,只是簡素木盒與稻草的組合。這很像明清時期,景德鎮瓷器出口時所用的防震包裝, 只是他將這種元素提煉,更簡約化了。

這得是對自己味道充滿自信,對自然又充滿了解,內心極其強大的人,才能作出的選擇。 自然的,作為小農香檳的開創者,以他的心力跟耐力,受到世界的關注也讓人毫不意外。他的香檳產量雖然很小,有時候一瓶難求,但卻不是小眾選擇。

小眾很容易成為下一輪大眾 ,小眾的選擇,就像終南山下號稱歸隱,但是天天等著三顧茅廬的謀士,看著是大眾的反面,其實與大眾不過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但多數大眾並不想成為寂寂無聞的“我”,才衍生出了討好受眾而塑造的味道。 我相信,即使全世界需要,Anselme也會依然故我地堅守自己的味覺選擇。

杯中山海经 | 香槟与茶,我们脑洞大开

“我的味覺抉擇,源自自身對於自然的好奇與對味道的理解,這選擇即非小眾,也非大眾,而僅僅是我自己而已。”如果你遇到秉持此信念,彬彬有禮的味道詮釋者,那麼對飲品味道之外的認知,也許會更多一個維度。就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推薦了一款由一對設計師夫婦製作、品控的武夷巖茶。作為專欄寫作者,距離商業當然越遠越好,但希望這些正在起步、對品質有自己觀察跟堅持的單獨個體,終究能在大廠跟傳承人之外,給我們留下一個味道詮釋與選擇的可能性。

(圖片提供: 檳客)

點擊上圖,訂閱《杯中山海經》專欄

杯中山海经 | 香槟与茶,我们脑洞大开

【走進心理諮詢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