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戰鬥系統”取消背後的思考(中)

災難性影響

同時需要看到的是,歷史經驗表明,軍事科研項目中過多采用先進甚至不成熟的技術,很可能導致預算超支,以至對項目結果產生災難性影響。20世紀 70年代,美國陸軍MBT-70、XM-803主戰坦克項目就是由於技術複雜、成本增長而被迫取消。而後通過簡化技術和控制成本,“艾布拉姆斯”M1主戰坦克項目有效降低了風險,獲得巨大成功。1999年,美國政府問責局(GAO)曾發起一項尋找科研項目成功秘訣的研究,通過對多家公司的調查後發現,廣泛採用成熟技術的項目大多進展順利,而大量採用不成熟技術的項目往往會拖延進度,經費也不斷增加。研究表明,如果在工程研製階段技術還不成熟,項目成本至少會增加10倍,如果到了生產階段,成本可能會增加100倍。JDAM項目就 GAO所列舉的成功案例之一。得益於成熟的尾翼控制技術和改進後的制導部件,JDAM的採購單價只有原來預期的一半。而陸軍“科曼奇”直升機項目則是失敗的典型案例之一,受困於發動機、旋翼和航空電子設備等關鍵技術都不成熟,項目進度被大幅拖延,研製經費也增加了一倍,最終導致該項目的下馬。為此,政府問責局提出“最佳實踐”裝備採辦原則,要求軍事科研項目必須在新技術成熟度達標後才能進入系統研製階段。為了保證軍事科研項目的技術水平通過驗證,美國國防部根據“最佳實踐原則”,制定了一套較完備的針對技術成熟度的評價標準——技術準備級別(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s,TRL)。為了降低軍事科研項目的風險,“最佳實踐”裝備採辦原則規定,只有在所有關鍵技術全部達到TRL7的條件下,項目才能進入下一階段(里程碑 C)。然而,FCS項目的研發並未完全遵守“最佳實踐原則”,為了使作戰性能達到預期設想,FCS的技術指標被定得很高,導致在項目開始時有3/4的技術還不夠成熟。這成為導致FCS下馬的重要因素。

“未來戰鬥系統”取消背後的思考(中)

與技術的成熟性問題相對應的,則是FCS系統複雜性帶來的影響。FCS項目規模龐大,系統高度複雜。整個FCS是由18種(後調整為14種)單獨武器系統加網絡,再加上士兵構成的大系統,由多個有人或無人操控子系統組成,每種單獨的武器系統又包括若干型號的武器。在FCS的18個分系統中,按控制方式區分,包括 8種有人操控系統和10種無人操控系統;按系統類別區分,包括 8種有人駕駛車輛、3種無人駕駛車輛、4種無人駕駛飛行器、2種無人值守彈藥和1種無人值守地面傳感器。根據美國陸軍2003年1月頒佈的《FCS作戰使用要求文件》第二次修訂版,一個目標部隊行動單位將編制2499人,裝備新型車輛和飛行器近1000輛(套)。其中有人駕駛車輛包括:裝甲運兵車78輛、120或155毫米間瞄自行火炮18門、配備該型火炮的車載戰鬥系統 54輛、120毫米迫擊炮車24輛、偵查監視車27輛、指揮控制車79輛、醫療車31輛和搶修車10輛;無人駕駛車輛包括:武裝機器人車40輛(突擊型18輛、偵察型22輛)、通用/後勤機器人車60輛、小型無人駕駛車89輛;無人駕駛飛行器包括:排級無人機54架、連級無人機36架、營級無人機12架、旅級無人機8架。

FCS項目的合作廠商超過600家,涉及關鍵技術近60項,軟件代碼多達 6300萬行;為與聯合部隊協同配合,需研製100多種網絡接口;從研製、演示到生產,項目總體進度和各分系統進度需與其它配套武器裝備的進度同步。FCS項目的成敗不僅取決於單項技術的優劣,還需要所有技術的發展協調一致。這就像“木桶效應”,只要有一項技術的研發拖了後腿,就會影響整個項目的進度。例如,作戰人員信息網(Warfighter Information Network,WIN)和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Joint Tactical Radio System,JTRS)中的關鍵技術如果不能如期完成,整個FCS網絡的研發進度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未來戰鬥系統”取消背後的思考(中)

​美國政府問責局警告說,將眾多分立系統用網絡連接在一起將是FCS項目所冒的最大風險之一。FCS的網絡將各分系統以“系統之系統”的方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終FCS網絡還將納入國防部的“全球信息柵格”,FCS網絡系統由4個關鍵的模塊式分系統組成,分別是系統集成通用作戰環境、戰鬥指揮軟件、通信與計算機系統以及情報、偵查與監視系統。此外,FCS網絡系統還包括網絡化後勤系統和嵌入式訓練系統。FCS的複雜性還表現在作戰使用要求的數量上。2004年5月,美國陸軍與系統主要承包商共同制訂了FCS的作戰使用手冊。根據手冊內容,FCS的作戰使用要求總體分為7大類544條,專門為FCS系統編寫的有11697條,具體到各個分系統的超過 90000條。為了降低技術和軟件研發的相關風險,波音公司將研製工作分給了幾個不同公司,因此沒有一家公司對所有研製工作負責。波音公司FCS項目主任傑克·保羅指出,“在工業公司中分散風險,避免了任何一家公司因未來的研製任務而過多地承受在研製方面的太大壓力。這樣做時我們能夠進行模塊化研究,並降低了風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制定計劃進行改進。”考慮到FCS設計過於複雜,美國政府、國會和國防部都對其設計思路和研發計劃爭議不斷,這直接導致了項目規模的縮小和系統複雜性的簡化。例如,無人機從4種減為2種;智能彈藥系統(IMS)從項目中剝離,另外立項;非直瞄導彈發射系統由2種減為1種,採購數量也被減半。然而即便如此,FCS的系統複雜度還是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因對技術可行性和系統複雜性估計嚴重不足,導致了進度的不斷拖延,這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對FCS的命運產生了重要影響。據GAO於2003年8月公佈的一份報告稱,由於技術進展緩慢等原因,美國陸軍延長了FCS項目的研發時間。FCS將在原計劃的基礎上推遲兩年進入里程碑C階段;裝備部隊的時間節點也從2008年推遲到2011年;實現全部作戰能力的時間節點也推遲到了2013年。2004年,美國陸軍為協調裝備緊急需求和FCS研製計劃之間的關係,放慢了FCS的研製進度,將完整列裝的時間推遲到2014年。根據計算,原來預定在2010年開始裝備FCS的計劃實現可能性只有28%,而推遲到2014年後,則這種可能性提高70%。2007年1月,FCS經歷第二次大調整,5年內經費縮減10%,生產速度放慢1/3;減慢FCS旅級戰鬥隊的裝備速度,把原定於從2015年開始每年裝備1.5個旅,到2025年裝備15個旅的計劃改為每年裝備1個,到2030年裝備15個。如此不斷的拖延,自然令人對FCS心生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