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最好的設計,不是顏色、肌理、氣味的感官刺激,而是所有的一切,它影響你的心,是一種悠然。”設計師姚路這麼說。

在他位於千島湖的家中,設計打破了風格的束縛,那裡的一切都是心的觀照。

主人:室內設計師,從事室內設計行業20餘年,

經過連島大橋的長路彷彿洗滌了屬於城市的塵囂,眼前的湖景若隱若現,轉進小區,湖景隱入濃密綠叢,眼前乍然出現一幢別墅,這便是設計師姚路位於千島湖的家。開門走進,落地窗外的湖面寧靜如玉,令一路的舟車疲倦瞬間消失,“自己的家和設計項目最大的不同是時間。我給自己時間將事情都想明白,關於這個家的一切起因是對生活的再認識。”姚路將這個四層樓的湖景別墅定位為週末度假之用,從建造到完工,花費了13年時間,這也是他對生活“重新認識”的軌跡。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這幢4層樓的度假別墅地處千島湖畔。採用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格局,雖說是地下一層,卻因為地塊抬高,於此能遠望山景,近觀湖景。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地處千島湖,設計師姚路結合外在美景打造這一週末度假別墅。

10多年前,他去巴厘島做了一次酒店考察,那對他是一次很大的衝擊。“走遍所有五星級酒店,發現原來度假可以是這樣的,那是設計者的心思表現,可以讓所有使用者都體會到,最高級別的設計是打動你的心,不是顏色、肌理、氣味的感官刺激,是所有的一切,它影響你的心。”姚路說,回想起來,深深留在記憶裡的是一種悠然,而這種悠然不在於風格表現,而是感受,這其實是最考驗設計功力的。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十多年來,主人到處尋覓蒐集新奇之物,使得這個家裡至少八成的傢俱擺件是別處見不到的。來自印尼Toraja島嶼舊建築的殘件,作為牆上擺設,營造復古韻味;傢俱出自一位旅居印尼的法國設計師之手,改造1960年代的老傢俱,以來自印度的古董面料進行整體“拉皮”。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拜一整面落地窗所賜,一層客廳結合開放式廚房及餐廳坐擁寧靜湖景,設計師姚路說,這裡日照充足,冬天特別適合窩在這兒曬太陽。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從這幢別墅的建築開始,姚路就參與到過程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不往所謂的‘風格’去做”,姚路不喜歡被“風格”束縛,對他而言,設計的一切都是心的觀照。形象、風格都是貼標籤,都不是姚路所追求的,“我希望能做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設計”。在印尼相中的一位法國設計師設計的彩色拼布沙發和扶手椅、定製檜木桌面、爪哇木檯面及用印尼的荷蘭殖民風格桌腳殘件重新組合出的10米長桌……這個空間裡的每一個傢俱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它們的尺度和作用都在建造房子的時候就被考慮進去了,這裡出現的設計是外頭少見甚至沒出現過的。“我平時就像個獵人,到處去找好玩的東西。”他自我打趣道。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客廳壁爐上的鋁質雕塑是來自印尼爪哇島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最右邊的兩個耳環也來自印尼的某個神秘島嶼。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底層客廳連接戶外,溼地苔蘚及綠蔭,看了心就涼快!木頭扶手沙發原來是印尼民間常見的“發呆椅”,因為高度正好適合躺著看電影,姚路便將它加以利用。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不僅如此,姚路也花心思在許多細節上,例如洗手間的皮繩及銅件組合成的門鎖、木頭開關、為了遮擋接合板材之間的膠水痕跡而鑲嵌銅條的木樓梯表面……“‘場景’是我為每個空間設計的出發點。”他舉例道,一進門的客廳、開放式廚房和餐廳以及上、下兩層的開放露臺,足以容納10多人的聚會;中間兩層則是臥室,關起門來就能享受寧靜;地下一層也是開放空間,包括了一個連接裡外空間的開放式客廳及茶室,走出去則是游泳池和湖畔小景,種滿苔蘚的園子讓人心生清涼,特別適合夏天,一層客廳則採光通透,讓人能舒服地享受冬日暖陽。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四通八達的空間自然讓”氣“流動,界限的設定又不讓空間亂套,也符合中國風水的概念。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整幢度假別墅的採光都極為良好,就連樓梯間都有綠樹美景。每塊樓板都鑲嵌細銅線,對細節的講究簡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120米長、11米深的建築對設計師來說不算是一個特別闊綽的空間。”姚路說,加上度假別墅的用途設定,他決定增加各樓層的連通,以非常規的動線設計讓人即使在裡頭兜來兜去也不覺壓抑。他將客廳抬高,分出客廳的場景舞臺,也分隔出它與其他空間的界限,還由此鋪陳出通往餐廳及二層的動線。事實上,這樣的設計無形中也給人度假時所追求的悠閒感,並營造出一種儀式感。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以竹簾作為間隔臥室及浴室的設計,使得空間整體有了通透感。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臥室的設計也是一大設計亮點,繞過開放式洗手檯是沐浴空間,整體很有巴厘島度假的調調。

“其實這就像中國風水談的‘通氣’,四通八達的空間自然讓‘氣’流動,界限的設定又不讓空間亂套。”姚路分析自己的設計方法,認為中國傳統並非嚴格準則,更重要的是如何為己所用,“我追求的就是沒有標籤,設計其實說到頭來都是一樣的事,設計師在其中追求的其實就是‘自我’。”姚路說他最欣賞李安,因為他跨越各種題材卻能讓每部電影都精彩而扣人心絃,“好作品都有個共同點,它們都貼近人性,那是我追求的內在標籤”。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開放式廚房走的是簡約風格,讓烹飪、用餐、社交齊聚一堂。

有時,姚路也找三五好友到此一聚,久而久之,朋友的朋友也慕名而來,姚路通常也來者不拒。“人生之所以有趣乃在於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來這裡的人不一定都認識我,但若他們能在此,感受到心境的悠然,那便是對我最好的欣賞。”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底層另一頭是一座兩面連接戶外的茶室,在此品茶焚香,心境如湖面般寧靜。非常規的動線設計讓人遊走空間之中,增添了度假所追求的悠閒儀式感。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有綠蔭環抱的游泳池,在此悠遊戲水簡直愜意至極。

設計亮點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亮點1:用設計讓建築呼吸,打造通透之感

設計師將別墅建造在千島湖邊,用大面積的落地窗為空間留住湖光山色。四通八達的空間讓氣韻流動,臥室中的竹簾,令臥室和浴室並不完全分離,使得整體空間流通透氣。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千島湖,一個會“呼吸”的家


亮點2:木板上牆,把自然搬回家

無論是將木板縱向鋪裝在牆面上,還是將圓柱形木條堆放在壁爐旁,或是將樓梯旁的牆面用木板裝飾起來,都巧妙地將牆壁的冰冷之感隱藏起來。大量原木元素的置入,令空間充滿自然氣息又不乏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