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下去熊村,无边美景伴古村

作者:桂林人论坛网友 superman3100

熊村是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湘桂古商道上,保存下来的一处比较完整的古圩和驿站。
熊村始称熊家村,最早住在这里的这户人家姓熊,始祖系从江西迁入。后随中原文化南扩,商贾日益发达,特别是湘桂古道的兴起,逐渐发展、繁荣,杂姓融入,人口剧增,遂更名为熊村。

一路南下去熊村,无边美景伴古村


熊村古圩和驿站的兴起有其历史渊源和条件,据《灵渠文献粹编》记载:“自宋代以来,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楚米之连舶而来者,止于全州,卒不能进……向来铜船过陡河必行一月……”在这种水运不畅的情况下,官府一方面不断维修灵渠疏通河道,另一方面则选择构筑从湘南通往桂北漓江的陆路商道,以解决灵渠水运交通的瓶颈问题。

一路南下去熊村,无边美景伴古村


自宋代起,尤其是明清两代,在水运不畅的情况下,大量的商品货物需经陆路转运,大圩古镇码头是兴安以南除桂林码头外,湘江货运通往桂江、西江和珠江进入广西腹地、粤西等地最好的天然码头。因而这条经桂北全州、兴安,再经灵川长岗岭、三月岭、熊村、大圩的最近陆运商道,便应运而生。
当时的地方官府与商贩为此组织开辟湘桂陆路商道。构筑起从湖南经全州、灌阳、兴安,再经高尚、长岗岭、三月岭进入桂林、大圩码头最短的陆路商道。当时从湖南方向运来的物资,走水路要一个月,而通过马帮运输走这条陆路,只需三至六天。

一路南下去熊村,无边美景伴古村

熊村就是这条湘桂陆路古商道自北往南的最后一个中转站和驿站,过往商人及挑夫都要停留休息吃饭。村上积累一定钱财的人便开起饭店商铺和旅馆,于是,部分熊村人兴旺发达起来,不断扩建巷道、商铺和房屋,最繁荣时有十余条大街小巷,人口数千。

一路南下去熊村,无边美景伴古村

四百年前,徐霞客来桂林游览时,曾途径熊村,并在此吃了午饭,他在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这样描写熊村:


其阳即为镕村(即熊村),墟上聚落甚盛,不特山谷所无,亦南中所(少)见者。市多鬻(卖)面、打胡麻为油者,因市面为餐,以代午饭焉。
明末熊村,商贾云集,百货林立,街上卖面、榨油等摊位、店铺林立,徐霞客因此在熊村买了一碗面条代为午餐。
当时熊村之繁盛景象,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熊村旧址仍有居民居住,但多为老人。很多古宅,已破旧不堪。这座桂林的瑰宝,几乎被人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