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物流成本是美國的兩倍?偽命題,我們的貨物的附加值太低!

我們經常看到到種文章中在講到中國物流業時,經常看到這樣的描述,中國物流成本遠高於發達國家,是美日的兩倍云云,其主要依據是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前幾年這一指標在18%左右時,見下圖,而美日大概在8-10%。

中國的物流成本是美國的兩倍?偽命題,我們的貨物的附加值太低!

隨著中國這一數據2017年變為14.6,而美日的數據雖然也有下降,但不是太明顯,大概仍然是8%左右。又有專家說,這是中國物流業管理水平提升,物流業發展進步的表現。其實,這些說法都不準確,大多數是因為幾位專家簡單的數據比較,而其它各界引用這一說法,就以訛傳訛,甚至前一段時間一些業界大佬(如馬雲、劉強東等)公開演講號稱要把中國物流費用佔GDP的比重在幾年內降到5%以下,呵呵,真有當年趕英超美的氣勢,說的不客氣一點,這些大佬連這一指標的含義都還沒弄清楚。可悲的是,還有那麼多所謂的專家叫好,真是無語!先不說是這一數據是否能降低到5%以下,就從這一表述方法就存在極大誤區。中國著名物流專家王繼祥曾算過一筆賬:

即使把生產物流成本全砍掉,把批發環節物流成本砍掉,僅僅是最末端的快遞包裹物流成本佔銷售額比例,按照2017年快遞包裹業務收入(扣掉非電商部分)也有6000多億收入,根據商務部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報告》網上零售額71800億元,僅僅末端配送的物流成本佔銷售額比例粗粗概算就遠遠超過了8%,在當前不少末端城配企業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的現實看,不要說把物流總成本佔GDP比例降到5%,就把末端配送的物流成本佔銷售額的比例降到5%在短期基本都無法實現。

中國的物流成本是美國的兩倍?偽命題,我們的貨物的附加值太低!

在當前中國產業結構沒有大的調整的情況下,並不是說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越低越好。其實這一數據可以用另一種通俗的說法來表達,即生產一單位的GDP所要消耗的物流費用。其實,不同產業對物流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一般工業因為原材料的運輸倉儲和產成品的運輸倉儲費用要明顯大於第一、第三產業。舉個形象的例子,比如說生產一臺10萬元的家用小轎車,首先,需要從澳大利亞進口數噸鐵礦粉,而冶煉成鐵進而煉成鋼還需要焦炭等多種原輔料,而鋼材料運到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處進行零部件生產,而運輸到主機場進行總裝,最後運輸到4S店供顧客選擇消費。中國環節眾多,全流程都需要各種物流服務,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儲運環節眾多,物流費用高昂,佔了一臺車的很大比重。再看服務業,生產十萬元的軟件產品幾乎不花費什麼物流成本。因此不同的產業結構,不同產業所點比重不同,對物流的需求量是大不相同的。

眾所周知,我國是全國第一製造大國,第二產業即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點的比重還比較大,雖然近幾年第三產業佔比上升很快,但式業仍然佔到40%。而美國第二產業只有19%,而美國的第三產業佔比高達80%。即使拿同樣的第三產業做對比,中國第三產業的附加價值也遠低於美國。

最近有好幾位經濟學家在談到第三產業佔比上升過快導致我國生產效率下降(我國第二產業的人均效率遠高於第三產業),在第三產業質量不高的情況下,不要過快提高服務業的比重。根據我們的常識判斷,附加值較低的服務業需要的物流量要大於附加值 高的服務業。因此,中美兩國的產業結構的巨大差異是兩國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差異的主要原因,而非簡單地說中國物流效率低。即使中國物流業效率明顯比美日低,也至少是歸因錯誤。事實上,整體上中國物流效率感覺比較低一些,但在一些領域,中國物流相對於國美同行,效率並不低。

對於中外物流行業的科學比較,必須建立在同比的原則之上,先看一下中日數據。從日本數據看,2013年日本製造業物流成本佔銷售額比例,陶瓷、土石、玻璃、水泥這類行業的物流成本佔產品銷售額比重最高,為8.69%;排在第二位的是需要通過冷鏈運輸的食品行業,比重為8.57%;而可以常溫運輸的食品行業,比重為6.01%。綜合水平也是接近8%左右的。中國與日本進行同口徑比較,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調查,2014年前後中國製造業物流成本費用率為8.9%,考慮到中國企業物流費用率的下降趨勢,目前中國製造業物流成本費用率可能已經與日本差不多了。

再回到本文開始的問題:中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例是美國的兩倍,是否能說中國物流成本比美國高兩倍?當然不是!王繼祥曾舉一個例子:一家醫藥企業和食品企業同樣從上海到北京運輸一票100公斤貨物,運費同樣是200元,可是100公斤藥品的零售價格是2萬元,100公斤食品的零售價格是5000元。從這兩家企業角度來看,這票貨的運費佔收入的比例是:醫藥企業1%,食品企業4%。從運輸單公斤的物流成本來說,這兩類企業是一樣的,可是按運費佔收入比例來說,差距就是4倍。物流服務是個非常複雜多樣的行業,除了運輸之外,還包含倉儲,管理,打包,分揀,保價,代收貨款等各種增值業務。理論上來說,需要對每一項服務費用的收費進行比較逐項比較才能得出較為科學的結論,僅比較物流成本佔GDP的比例是不能說明問題的。若要從物流成本佔GDP比例這一指標中看中美物流成本的差距,至少也要考慮在單位GDP同等物流量條件下比較。同時還要考慮同等物流量的運距,和同等的倉儲作業量、儲存時間等因素,綜合比較。物流成本佔GDP比例取決於三個因素:單位GDP的貨運量,平均運距,物流費率。產生同樣一美元的GDP,在不同的經濟結構裡產生的貨運量是不一樣的,不同國家的地理結構和人口分佈會對平均運輸距離產生非常大的差異;同樣一噸貨物運輸一公里的物流費率也不相同。

中國的物流成本是美國的兩倍?偽命題,我們的貨物的附加值太低!

國內曾有專家做過分析,2015年美國的GDP比中國高近1倍,但是貨運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不到。每萬美元GDP美國只需要7.7噸貨運量,而中國需要48.7噸,美國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六分之一。中美經濟的巨大差異相信從這個數據中已經顯露無疑。從平均運輸距離看,中美之間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中國425公里,美國552公里,美國比中國多30%。

最後從噸公里物流費用率指標看,中國噸公里的物流總成本0.09美元,而美國為0.21美元,約為中國的一倍。這個數據是把所有的物流總成本(包含運輸,倉儲,管理和其他增值服務)分攤到週轉量的結果,並非簡單的運輸噸公里成本,從這個指標來看,美國的物流成本遠遠高於中國。

總之,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都不能得出中國物流成本比美國高兩倍的結果,實際上同口徑比較,中國物流成本遠遠低於發達國家,這才是中國物流成本的真實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