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豐田主動上門找比亞迪合作,各出資50%,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業務範圍包括純電動車及該車輛所用平臺、零件的設計、研發、進出口銷售等。讓好車君奇怪的是,為什麼這次拋出橄欖枝的是豐田?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其實這次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有不少人都對此保持懷疑的態度。想想豐田是誰,全球第一大車企,每年利潤是第二名大眾的兩倍有餘。不管是燃油發動機,還是混動發動機技術,在全球車企排名中都是名列前茅,而且在90年代研發並銷售了RAV4-EV。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對於純電動的研究已經有了20餘年,在純電動核心的三電技術上也有著很完善的技術儲備。按這樣一個邏輯,我們似乎找不到豐田與比亞迪合作的理由。而且這次合作有一個關鍵點,是豐田先拋出的橄欖枝,才有了後續的合作,顯然這次豐田牽手比亞迪,是豐田的一個必選項,而並不是比亞迪的必要選擇。

市場戰略判斷失誤

早在2013年豐田汽車的董事長內山田武還曾說過:“豐田之所以沒有推出重要的純電動汽車,是因為我們不認為該市場有太大潛力。”對純電動市場的不看好,豐田一直將重點放在了燃料電池方面,以至於目前豐田都沒有向市場投放一款純電動產品。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但市場變化太快,在日益嚴苛的環保法規面前,不少國家以及地區,都給出了燃油車禁售倒計時,而對於純電新能源都在給予不同程度的補貼。來自於相關政策的刺激,這是豐田沒有想到的,這讓原本並不看好的純電新能源市場,瞬間火爆,從2013年全球新能源銷量的15萬輛,到2018年237萬輛,這5年間,整個市場整整翻了15倍。

按照18-22年汽車保有量增速2%,新能源汽車年均複合增速30%測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600萬輛,未來5年(18-22年)CAGR將達到30%。我們預計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佔比將達到1.5%顯然,豐田對於純電動這個市場出現了戰略性地判斷失誤。

誠如豐田這樣的巨無霸,且在混合動力、氫能源汽車研發上佔據著領先優勢的車企,也猛然警醒過來,豐田公司副社長寺師茂樹就表達了他的擔憂,“現階段純電動汽車增長的速度,遠遠超出了豐田的預測。”

來自對手的壓力

不過目前豐田的技術優勢在於混合動力,在中國市場也是如此,目前在華在售的僅有插電混合動力的普銳斯Prime、卡羅拉雙擎E+和雷凌E+等三款車型,而純電動汽車仍未有量產消息。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豐田不僅落後於將在國內投產的特斯拉Model3和大眾MEB平臺上的ID3,更落後於國內一眾自主品牌。全新平臺的全新車型開發週期較長,往往需要三四年甚至更長時間。

按照當前豐田規劃,豐田計劃到2025年,其全球年銷量的一半來自電動汽車,到2030年其電動汽車的年銷量達到550萬輛。在今年6月公開宣佈這一全新的電動化戰略時,豐田著重強調,從2020年起要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不少於10款電動汽車。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顯然,除了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之外,豐田如今不得不兩步走,在自己積極開發e-TNGA的同時,開始和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進行合作。

缺乏量產大數據的支撐

對於這樣一個以盈利為導向的現代企業,這肯定是無法接受的。儘管說豐田手裡也有成熟的三電技術積累,但畢竟這些技術才只是應用到小規模的試驗車上邊,但大規模量產推廣,對豐田以口碑立足的企業,顯然不會為了短期利潤而冒險。

這樣一來,對於豐田就存在這樣一個矛盾,一邊眼看著是大規模爆發的純電能源市場,市場先機已經偷偷溜走,另一邊則是手裡拿著實驗室裡的技術,想想還要穩固自身品牌。要保持對未來純電能源市場的佔有,另一方面還有穩定可靠的品質,那比亞迪就是一個很好的潛在合作對象,這也是豐田先拋出橄欖枝的原因。

作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享有電池、電機、電控和IGBT等一系列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車企,比亞迪最早在國內推出新能源汽車,擁有豐富的新能源經驗。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2015年起,連續4年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第一,儼然已經成為全球電動汽車領域領頭羊。當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已超70萬輛。

E平臺核心技術輸出

儼然,在全球純電新能源市場,比亞迪地位就如同傳統燃油車市場的豐田,也只有比亞迪能夠給豐田在短時間內輸出最為成熟可靠的技術儲備。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在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中,e平臺的角色至關重要,豐田與比亞迪未來合作開發的新車也將出自e平臺。資料顯示,e平臺是比亞迪將掌握的電池、IGBT、電機、電控、電子等核心技術集成創新的最新技術成果。

現在世界上僅有兩個電動車專用開放平臺,一個是大眾投資幾百億歐元開發的MEB平臺,福特表明了要在大眾MEB平臺上推出電動車,當然要給大眾錢,不過自己也省去了數百億美元的開發費用,此外德國另一家初創車企e.GO Mobile也加入。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此次與豐田之間的技術對等合作,更加說明了比亞迪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專業性和領先性。掌握領先技術形成的實力,成為比亞迪在業內最大的競爭力。

不可一世的豐田,為何面對比亞迪低下了頭?

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近日對媒體表示:“90%的汽車品牌都在與比亞迪進行相關合作的接洽。”面對豐田拋出的橄欖枝,我們也應當習以為常,這在往後的新能源時代也將形成常態化。而比亞迪也開啟了,中國品牌向外技術輸出的全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