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本土人才培養 驅動體外診斷行業發展

近日,“勵精彩,立未來”為主題的“羅氏診斷中國醫學及生命科學教育研究基金”2019年度頒獎典禮在上海隆重舉行。作為醫療行業歷史最為悠久的獎學金項目,其多年來致力於發掘和鼓勵檢驗醫學和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青年人才,持續為醫學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今年,共有來自18所高校的124名學生以及來自7所高校的10位科研人員分獲教育基金和研究基金。

聚焦本土人才培養 驅動體外診斷行業發展

2019年度羅氏診斷中國醫學及生命科學教育研究基金頒獎典禮

健康中國 關鍵在人才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群眾健康需求快速增長,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也持續攀升。因此行業和社會對於醫學人才的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期待。醫學人才隊伍的培養對於促進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和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也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和醫學教育工作,正不斷加強醫學人才培養政策扶持力度並完善院校醫學教育培養機制。

作為醫療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一環,體外診斷影響著近70%的臨床醫療決策,通過對體液、血液、尿液、組織等樣本進行檢測,精準獲取相關診斷信息,從而幫助臨床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需要大批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投身到體外診斷的發展中,為行業的技術革新和持續進步注入新鮮血液。

聚焦本土人才培養 驅動體外診斷行業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潘柏申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潘柏申教授指出:“近年來,體外診斷所受到的重視度正不斷提升,但高水平檢驗技術人才依然存在缺口。在現代實驗室發展理念下,對醫學檢驗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專業技能,讓檢驗成為臨床決策的堅實後盾,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精神和創新能力,進而推動檢驗醫學的學術發展。因此,在完善醫學人才隊伍建設的過程中,需要行業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與投入,共同激發和調動他們的潛能,真正地讓青年人成為中國醫學發展的驅動力和後備軍。”

校企攜手孵化本土人才 激發體外診斷未來發展動力

作為全球體外診斷領域的領導者之一,羅氏診斷不僅為中國醫療機構和患者提供創新的檢測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同時也將培養和發展本土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的人才視為己任, “羅氏診斷中國醫學及生命科學教育研究基金”的設立初衷即基於此。

2003年,羅氏診斷率先設立了診斷行業內首個“羅氏診斷教育基金”,隨後於2012年設立了“羅氏診斷研究基金”。經過17年的耕耘,目前教育基金已覆蓋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中南大學、新疆石河子大學、寧夏醫科大學、徐州醫科大學、南京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江蘇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和蘇州大學18所重點高校,累計惠及1,280名學子;研究基金則已經為86名科研人員提供支持,今年羅氏診斷更是攜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再度將其升級為“羅氏大學研究基金”,面向國家高等院校和在醫學研究領域有突出影響力的省級重點建設高校,以及非營利性醫學檢驗機構科研人員,以鼓勵科研精神,並支持培育本土創新能力。

聚焦本土人才培養 驅動體外診斷行業發展

獲獎學生參與羅氏診斷組織的多樣活動

除了獎學金的頒發,羅氏診斷也會通過舉辦“教育經驗分享研討會”、組織學生專業培訓、參觀羅氏診斷辦公室等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們近距離地與體外診斷行業翹楚溝通交流,切身感受當代檢驗及健康事業發展的最新情況和真實需求。同時,為幫助在校學子未來更好地適應角色轉變,融入職場,羅氏診斷也提供了職場實踐與經驗分享的機會,助力更多學生明確職業規劃與發展方向,從而幫助其成長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中堅力量。

聚焦本土人才培養 驅動體外診斷行業發展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謝軼教授

“羅氏診斷以多元化的平臺增進了學生對於體外診斷行業的瞭解,激發了他們投身醫療衛生事業的熱忱。”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謝軼教授表示,“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羅氏診斷能夠持續投入本土人才的培養。企業以自身資源優勢,將人才發展、科研以及職業發展等多個方面融會貫通,與傳統院校教育形成互補,面向市場、面向社會,有針對性地扶持人才培養,以適應當代醫療行業的發展需求,對中國醫學及生命科學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聚焦本土人才培養 驅動體外診斷行業發展

羅氏診斷中國總經理姚國樑先生

對於十七年來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的投入,羅氏診斷中國總經理姚國樑先生表示:“醫學人才是醫療健康行業創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羅氏診斷始終積極為高素質行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支撐,不僅為中國醫學人才搭建廣闊的發展平臺,還提供最優質的資源。未來,我們仍將持續加大對中國高校檢驗人才、科研人才培養的投入,攜手行業各界,共同為中國醫療教育研究事業儲備優秀人才,以更好地滿足市場變化與需求,從而造福更多中國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