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丨臨港頭號工程“三級跳”

獨家述評丨臨港頭號工程“三級跳”

孫紹波/畫

宋寧華/文

今天上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支持人才發展若干措施》,條條直指企業、人才呼聲最高的熱點和“痛點”。這也是新片區成立三個月來第三次發佈的人才重磅政策。

讓人才各展其才、各盡其用,是臨港新片區迸發創新創業活力的源頭活水,也是臨港曾經飽受“缺人之痛”後的必然選擇。我曾聽說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幾年前,臨港一家知名企業千方百計從外地招來六名有意向的應屆大學畢業生。畢業生第一次來臨港,企業特地貼心地告訴畢業生,“你們從龍陽路乘坐地鐵坐到滴水湖站出來,我們公司安排了車輛來接你們”。可是,畢業生們出站後,看到臨港這麼偏僻、地廣人稀,有三個人轉身就乘地鐵原路返回了。

為此,圍繞“人”字做文章,攬八方英才,成為臨港新片區拉開建設大幕後的頭號工程。早在新片區正式揭牌之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中,就“劇透”了臨港新片區將推出人才新政的大手筆,單獨設立章節對“實施自由便利的人員管理”提出具體要求。新片區揭牌後僅十天,《關於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推出,人才工作相關優惠措施佔了近四分之一。

為了打造人才高地,臨港新片區可謂高度倚重、全情投入。新片區“滿月”之際,送上的“雙黃蛋”之一就是人才新政。當日推出的人才政策中,重點是海外人才引進政策,為境外人才來新片區工作提供各項便利;外籍科研創新團隊核心成員,可享受B升A、從“進不來”到“進得來”的待遇。有外籍人士評價:“臨港在國際人才方面的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對於臨港吸引世界頂尖人才大有魅力。”

有臨港人說得很實在,“我們要吸引的主要是兩類人:外地人和外國人”。精準定位之下,人才政策更加明晰。11月1日,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發布《關於促進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國內人才引進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今天,臨港再度拋出人才重磅新政。和“滿月”人才政策相比,這次重點在國內人才引進方面,主要針對國內人才反映最多的落戶和住房兩大需求,條條服務到“心底裡”,讓人才安居並樂業。

灘塗造城,面朝大海,臨港具備成為環境優美的天然稟賦。但因地段偏遠,生活配套不完備,一度為人氣所苦,啟動了“聚人氣”工程。但臨港新片區成立後,今年國慶期間,臨港不再特地舉行“聚人氣”活動,但人流如織,接待了約43萬人;僅10月3日一天就接待遊客超過10萬人,創下臨港新片區揭牌以來的最高客流紀錄。

從“聚人氣”到“聚人才”,如今的臨港新片區正向更高目標“三級跳”,即精準“聚英才”,匯聚符合臨港未來發展方向的人才。從臨港新片區出臺的人才新政可以看出,對於符合臨港重點扶持產業的科技型、創業人才等將被納入,民營企業創業人才等將得到更大力度支持。在新政的吸引下,和臨港新片區打造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相關的人才也將紛至沓來。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臨港新片區揭牌不久,首次啟動赴外省市校園招聘會,不少年輕人對這塊熱土從“心動”到“行動”。臨港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透露,今年10月臨港赴北京等地的校園招聘會,選擇的都是學校最大的會場。一場9時30分開始的宣講會,到了9時15分位置還沒坐滿,“大家心裡有點慌”。但到了9時30分,會場一下子坐滿了,而且一直加到沒椅子,許多同學都是站著聽完了宣講會。在現場,就有企業和幾名清華、北航的博士畢業生簽約。

以政策匯聚人才,在實踐中傾聽企業、人才的呼聲,不斷豐富完善。面對臨港新片區的巨大人才缺口,只有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人才扶持舉措,對人才從內心上尊重、從行動上愛護,才能為人才提供發展的平臺、創業的舞臺,讓臨港真正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未來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