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翰為何說自己姓“冬”

夏明翰為何說自己姓“冬”

湖南衡陽縣夏明翰故居

作者 李峻

湖南衡陽縣洪市鎮禮梓村,一條青石小道通向夏明翰故居。這是一座豪宅大院,有40多間房屋。來到故居的參觀者常心生疑問:“一個出生於名門望族的富家子弟為何捨棄安逸生活投身革命?”

夏明翰出生於官紳大戶,自幼飽讀詩書。1917年,夏明翰違背祖父心願報考新式學校。1919年參加學生愛國運動,開始走上革命道路。1921年,夏明翰在毛澤東、何叔衡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以黨員身份行走在革命道路上的7年間,他當過教員、組織過示威請願、擔任過農民部部長、參與過秋收起義……哪裡艱難,他就被派到哪裡。毛澤東曾讚許夏明翰“比《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強多了”。

夏明翰為何說自己姓“冬”

那是一個為革命為主義慷慨赴死的年代。當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瀰漫整個中國時,夏明翰仍傲睨自若道:“越殺膽越大,殺絕也不怕。不斬蔣賊頭,何以謝天下!”1928年初,中共中央調夏明翰去湖北省委工作。此時,女兒夏芸出生才兩個月,夏明翰只能離妻別女獨自前去。臨行前,他意識到此行兇多吉少,特意從街鋪買來一顆紅珠,贈予妻子,並以詩明志:“我贈紅珠如贈心,但願君心似我心。”浪漫與決絕,完美地呈現在愛人眼前。同年3月18日,夏明翰從漢口準備轉移時,叛徒帶著反動軍警將夏明翰逮捕。

有這樣一個廣為流傳的庭審記錄:

主審官問:“你姓什麼?”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明姓夏,為什麼說姓冬!簡直是胡說!”

“我是按國民黨的邏輯講話的。你們的邏輯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你們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也用你們的邏輯,把姓‘夏’說成姓‘冬’,這叫以毒攻毒。”

“你多大年歲?”

“我是共產黨,共產黨萬萬歲!”

“你的家在哪裡?”

“革命者四海為家,我的家在全世界!”

“你們的人都在哪裡?”

“我們的人都在我心裡。”

夏明翰為何說自己姓“冬”

夏明翰與夫人鄭家鈞(圖片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給妻子的遺書中,夏明翰寫道:“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悽悽淚漣漣。張眼望,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在百年?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閒!‘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作相思念,赤雲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我志,誓將真理傳人寰!”這是怎樣的俠骨柔腸,又是怎樣的赤膽忠心啊!

歷史上,能鼓舞人、激勵人的就義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司馬遷所說:敢犯顏色,以達主義,不顧其身。明代楊繼盛的“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清末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抗日誌士吉鴻昌的“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等,皆感人至深,字字血淚。

革命史上的就義詩也很多。周文雍的“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楊超的“漫天風雪滿天愁,革命何須怕斷頭”,方誌敏的“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鄧恩銘的“不惜唯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呂慧生的“忍看山河碎,願將赤血流”等,一代共產黨人用不屈的靈魂書寫了永不流逝的華章。

夏明翰的就義詩更是其中翹楚。

1928年3月20日凌晨,夏明翰被押到刑場。臨刑前,敵人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夏明翰大聲說:“有!給我紙筆!”他揮筆留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的生命絕唱。這首絕命詩,讀來鏗鏘有力,動人心魄。詩中展現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精神,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如此純粹,如此決然。生命犧牲了而真理昭示於天下,這死重於泰山。

夏明翰為何說自己姓“冬”

夏明翰犧牲後僅僅兩天,弟弟夏明震在湘南暴動中英勇獻身。同年6月,妹妹夏明衡面對敵人的抓捕,殉身成仁。弟弟夏明霹、外甥鄔依莊也先後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可謂一門五烈士,激勵後來人。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鄭重引用了幾十年來被無數中國人廣為傳誦的這首詩,以證“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作者系國防大學博士生導師

監製:方丹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