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九色甘南” 感受藏區魅力

行走“九色甘南” 感受藏區魅力

  黃河從甘肅縱穿而過,浩浩蕩蕩東下,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瑪曲縣境內形成了長達433公里的“九曲黃河第一彎”,瑪曲草原、雪山、湖泊在此交錯聚集,成為青藏高原一道亮麗風景。

  近年來,瑪曲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和民俗文化,以鄉村旅遊綜合開發及民俗文化產業園為突破口,依託美麗鄉村建設,將藏族文化保護與旅遊產業發展相融合。如今,瑪曲已摘帽脫貧,而文旅扶貧則是該縣推進脫貧工作的重要方式。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還有不少縣域像瑪曲一樣,依託當地文化旅遊資源開展文旅扶貧事業,取得不俗成效。

行走“九色甘南” 感受藏區魅力

  古稱“疊州”的迭部縣,擁有“俄界會議”會址、茨日那毛主席舊居、天險臘子口戰役等革命遺址以及“石匣子”扎尕那山等自然景觀。近些年,迭部通過加大紅色旅遊開發力度,引導群眾將特色農(牧、林)產品轉化為旅遊商品,有效提升群眾收入。

  合作市南連川西大草原,北接省會蘭州,蘭合高速、213線國道、306線省道貫穿境內,蘭成鐵路已開工建設。這裡是藏漢文化交融的地區,也是東進西出、南來北往的商貿集散地,目前已成為甘南州遊客集散地和目的地,也是通往四川九寨溝的重要通道。

行走“九色甘南” 感受藏區魅力

  合作人文景觀獨特,自然風光秀美,吸引眾多文旅項目落戶。其中,位於卡加曼鄉的香拉花海是自駕遊客的“打卡”勝地。據瞭解,這片花海是合作市綠豐源草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卡加曼鄉博拉村打造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我們著力開發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打造‘香拉花海+農業+旅遊’為主題的生態概念旅遊休閒綜合體產業。”綠豐源草畜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石磊說。據悉,項目建設以來,流轉土地1250畝,土地流轉資金81.25萬元,僱傭固定員工30人,旅遊旺季臨時僱傭30人,賦予農民及其從事的產業自主“造血”的功能,增加貧困農戶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今年以來,發放周邊村民務工工資42萬餘元。

  香拉花海是合作市眾多文旅項目中的一個,美仁大草原、勒秀洮河風景區等均在發展、建設各具特色的文旅項目,將絢麗多姿的合作文旅資源轉化成文旅產品。

行走“九色甘南” 感受藏區魅力

  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處的臨潭縣,是漢、回、藏等多民族聚居縣。近年來,臨潭縣依託區域內良好的自然資源,在充分挖掘山水價值的同時,結合縣內多樣文化和特色民族風情不斷做大文旅產業,提升區域內百姓收入水平。

  50多歲的晏雙梅在臨潭縣冶力關鎮冶力關景區經營著一家農家樂。晏雙梅說,自己15年前就開起了農家樂,當時一年能有兩三萬的收入就已經很不錯,“最近幾年,景區建設不斷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每年都接待大量遊客。旺季時,我這22間住宿房子都被訂完。整個旺季下來,能有35萬左右的收入。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行走“九色甘南” 感受藏區魅力

  冶力關扶貧車間暨旅遊實訓基地坐落於冶力關鎮池溝村口。該項目是甘南州委、州政府立足全州產業發展需求和脫貧攻堅實際,充分利用冶力關現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以旅遊培訓為主,立足甘南、面向全省、輻射整個藏區的培訓基地。

  “該扶貧車間包含鄉村振興大講堂、數字甘南展館、旅遊業培訓用房、餐飲培訓用房、酒店業培訓用房等,將成為旅遊人才培訓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鄉村振興實踐講堂。希望能進一步補齊旅遊產業發展短板、拓寬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增收渠道,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強勁動力。”臨潭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文/張隴堂 羅贇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