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是人最高貴的行為

死神沒有奪去稻盛和夫的生命,反而讓他經歷了自覺、自知、自信、自強、自勝的人生感悟過程。

在數十年如一日的修煉中,稻盛和夫的人格、精神、心智和意識體已經日趨成熟,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傷害到他,即使是死亡。

這使他在以後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會堅忍執著、勇往直前,不懼怕失敗,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身邊的人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稻盛和夫: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是人最高貴的行為

同甘共苦

從和病魔鬥爭的過程中,稻盛和夫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一個團體中,同甘共苦是多麼的重要,這不但能增強彼此之間的凝聚力,甚至還會有奇蹟發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遭遇,只要大家彼此擰成一股繩,不拋棄,不放棄,共同來應對所面臨的困境,那雨後就一定能見到彩虹。

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稻盛和夫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1966年,新建成的滋賀工廠迎來了第一個大單,IBM公司向他們訂購了2500萬個用於IC的氧化鋁基板,是用於集成電路的基板。這筆訂單將帶來1.5億日元的收入,對於一年銷售額才5億日元的他們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大家興奮的事情。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意想不到的艱辛的開始”,稻盛和夫在事後這樣說道。儘管這是他們盼望已久的訂單,但IBM公司對規格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反覆試製了很多次都無法達到他們的要求,實際上以京瓷當時的技術是很難達到的。通常的訂單,只會附一張簡單的規格圖紙,而IBM公司的規格書就足有一本書那麼厚,上面描述得極其細緻,不僅詳細記載了從基板的特性、密度、表面的粗糙度到尺寸精度及其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等各方面的內容,還對產品的比重、滲透性、吸水率,甚至對尺寸精度的要求都極其嚴格。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用IBM公司資材採購負責人艾裡克?喬的話說,“如果完成了這項工作,那麼京都陶瓷的技術將應該會有一個飛躍”。

話說得容易,但做起來真的很難。他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連測定精度的設備都沒有,可大家都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一致認為這是提升公司技術到世界一流水平最好的機會。他們選擇了共同來面對現在的處境,並且堅信能夠做好。稻盛和夫馬上購入30臺自動衝壓機、2座大型電爐和測定精度的萬能投影機等所需的最新設備,並在原料調和、成型到燒結的所有工序中坐鎮指揮,與工人一起研究攻克技術難關。

有一次,他一直工作到凌晨5點才回宿舍睡覺,耽誤了公司每天早晨7點鐘的晨會。稻盛和夫急了,對睡在下鋪的杉浦正敏大發脾氣,責問他為什麼不把自己拖起來,可杉浦正敏正是看到他鼾聲如雷睡得正香,才不忍心叫醒他的。

但是,勝利並不會因為他們的辛勞而輕易偏向他們,時間毫不留情地流逝著,在期限之內他們做出了20萬個成品,卻還沒等喘一口氣,就被對方判定為次品,當即退了貨。IBM總公司的採購負責人和技術人員解釋說,“我們用IBM的自動辨別機來檢驗京瓷的產品,結果發現基板帶有黃顏色,所以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這對稻盛和夫的團隊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但沒有一個人就此承認失敗。他們決心挽救自己。為了做成白色的基板,他們不得不重新調和原料,進行改進。

然而這僅僅是痛苦的開始。有一天,稻盛和夫半夜兩點醒來,去工廠巡視,想要鼓勵一下夜以繼日埋頭苦幹的員工,卻看到衝壓機的負責人沮喪地呆站在電爐前渾身顫抖地哭泣。一問情況才得知,原來是燒結爐的溫度不均衡,導致尺寸出現了微妙的偏差,並且每天都是同樣的情況,令他感到十分的灰心、沮喪。

稻盛和夫對他說,“今天就先工作到這裡,去好好睡一覺吧”,可這位負責人卻執意不肯,依然紋絲不動。於是稻盛和夫就對他說:“你在燒結的時候,有沒有向神祈禱讓你取得成功呢?”其實,稻盛和夫是想問問他是否已經傾注了全身心的努力?如果已經傾注了全部的努力,那麼最終的成敗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是否向神祈禱了?”那位負責人反覆唸叨著,突然點頭說,“明白了,我再從頭試一次。”也許是他們的祈禱得到了神助,也許是他們的勤勉終於感動了上蒼。不久,他們終於攻克了這道難關。

可以說在製作這批產品中,像這樣的困境已經不止發生過一次。當每次出現問題的時候,稻盛和夫都會與技術人員一起用放大鏡仔細研究,逐一改善發現的問題。

在24小時三班倒的滿負荷運轉下,他們終於在規定期限內交貨完畢。

他們生產出來的基板,最終得到了IBM公司的高度讚賞。這一消息在日本電氣、電子製造商之間不脛而走,被稱為“京瓷基板神話”。也正是因為他們不懈的努力,在1968年獲得了第一屆中小企業研究中心獎,獎金為100萬日元。稻盛和夫認為,這個獎是公司全體員工努力的結果,這筆獎金應該回報給大家。於是,他買來盒裝赤飯,分發給了全體員工,並舉辦了好幾次聯誼會,將獎金花得分毫不剩。

事後,稻盛和夫告訴大家:“過去我一直承諾,如果得了獎就犒勞大家,一起舉杯慶祝,所以這次的獎金都被我們喝光了。儘管我們沒有像其他獲獎者那樣把獎金用在技術研發上,但是我認為這種用途才是最有意義的。”

在稻盛和夫的理念中,共苦之後,必須一起享受甘甜。

稻盛和夫: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是人最高貴的行為

敬天愛人

在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中,已經不僅僅只是為了照顧公司員工生活那樣簡單的想法,他覺得應該有一個用畢生的精力來完成的、作為社會一分子所肩負的崇高使命。於是,稻盛和夫在他的經營理念里加上了“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為社會、為世人而鞠躬盡瘁”,作為自己畢生追求的目標,並且這一理念在其人生觀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

1981年,稻盛和夫接到了將被授予“伴紀念獎”的通知,這是東京理科大學的伴五紀教授為表彰對技術開發做出貢獻的人士所設立的獎項。在獲獎的當天,他既感到高興,又覺得羞愧難當。因為在京瓷的股票上市以後,稻盛和夫擁有了鉅額的財富,可他一直都認為這些財富並不屬於他自己所有,這些只是社會暫時委託他保管而已。伴教授用自己的專利費收入設立這個獎項,作為企業家的他不應該索取,更應該回報。並且,從他“為社會、為世人而鞠躬盡瘁”的人生觀角度,也覺得是應該回報社會的時候了。他找來與自己私交頗深的京都大學教授矢野暢談起了此事,並且也徵求了學者、作家和經濟界人士的意見,最終決定於1984年創設“京都獎”。

關於創設京都獎,稻盛和夫列舉了兩點理由。第一點理由,就是重新闡述了自己的人生觀,“為社會、為世人而鞠躬盡瘁乃人之最高尚行為”,根據這一人生觀,他希望報答過去一直培養他的人類和世界;第二點,就是因為能夠讓那些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的研究人員由衷感到欣喜的獎項實在太少了。優秀的研究人員傾其一生默默無聞地埋頭鑽研,他希望通過對這些人的表彰,可以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研究熱情。有資格獲得“京都獎”的那些人,應該是那些為人謙虛、付出成倍於他人的努力、在專業領域獲得成就、有自知之明且對偉大的事物抱有虔誠之心的人,而且其成就必須是對世界的文明、科學和精神做出了巨大貢獻的。

正如稻盛和夫所追求的那樣,有什麼樣的因,就必然會有什麼樣的果。他出於“為社會、為世人而鞠躬盡瘁”的人生理念所設立的京都獎,也結出了更加善意並且有意義的果子。在獲得獎項的人當中,電影導演安德列?懷特用這筆獎金在其祖國波蘭建造了日本美術中心;美國生物學家尼爾?亨特?強森用全部獎金成立了熱帶雨林保護基金;美國海洋學家沃爾特?穆克將獎金捐給了加州大學Scripps海洋研究所,併成立了京都穆克基金,等等,大家都用這筆獎金做出了對人類更有意義的事情,這一點也是稻盛和夫所意想不到,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後,稻盛和夫也是出於“為社會、為世人而鞠躬盡瘁”的人生理念,為降低日本民眾的電話費而開創了第二電電企畫公司;為了突破石油危機、緩解二氧化碳對世界的影響開發了價格低廉的太陽能電池;為了使人們的身體可以不再殘缺開發了人工牙根和人工骨;為了挽救一個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將其收購在自己的旗下,並再次出現了生機,甚至為總公司的多產業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除此之外,還對學術領域、文化領域和地區社會都從資金等方面傾注了全力,並且還不忘記對後輩的提攜,成立了“盛和塾”,解決中小企業家遇到的現實問題,從各個方面支持、鼓勵他們。

1997年6月,稻盛和夫被確診患了癌症,於是進行了手術。3個月後,他宣佈退居二線,在京都一個名叫圓福寺的寺院剃度,被賜法號“大和”。

稻盛和夫剃度修行,並不是簡簡單單地坐在家裡靜思而已。他以大病初癒的身體住進了寺廟,進行了短期的修行。初冬飢寒之時,稻盛和夫頭戴著竹斗笠,身著青布袈裟,裸腳穿草鞋,站在每家每戶門前誦經、請求佈施。稻盛和夫回憶當時之苦:“託缽化緣對我這殘之軀實在是一種極為艱苦之事,而從草鞋裡露出來的腳指頭被瀝青劃破滲出了血。我強忍著疼痛行走了大半天,身體像用久的破抹布一樣,累得幾乎要散架了。”

儘管如此,稻盛和夫還是堅持和前輩修行僧一起化緣了好幾個小時。黃昏時,他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邁著沉重的腳步走在返回寺廟的路上,路過一個公園時,發生了一件讓他深深感動的事:正在打掃公園的老婆婆,注意到稻盛和夫一行化緣之人,於是她拿著掃帚一路小跑來到他們跟前,向稻盛和夫的行囊裡丟進了500日元的硬幣。

那一瞬間,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貫穿稻盛和夫的全身。他心裡頓時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幸福感:“雖然看上去她生活並不富裕,卻絲毫不遲疑、也不見絲毫傲慢地給了我這一介修行僧500日元。她新鮮和純真的美好心靈,是我在迄今為止的65年裡從未感受到的。通過她自然而然的慈悲行為,我深感觸摸到了神佛的愛。”

經過這種艱辛的修行之後,稻盛和夫徹底放空了自己,並寫下了一本名為《敬天愛人》的書。對於在絕症中走過一遭的稻盛和夫來說,生命的意義已經不是對財富的追求,他把注意力更多地關注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就如曾經他的老師土井先生幫助他那樣,也如那位施予他500日元的老婆婆一樣。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生命是賺回來的,是與別人的幫助和自身內心的強大分不開。

稻盛和夫一直推崇“敬天愛人”的思想,他把做人、做事、做企業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憑藉著堅強的意志、感恩的胸懷、社會的責任、寬大的博愛,在幫助成就別人的同時,在更好地為民眾謀福祉的同時,在一個個對全世界的發展做出具有突出貢獻的同時,把自己的利他哲學理念傳播出去。他想要喚醒的是作為一個企業家正確看待財富的觀念,摒棄人與人之間狹隘的猜忌,積極向上自立利他的經營之道。特別是在他剃度出家以後,法師告訴他,人道即佛道,“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才是你的佛道”。

稻盛和夫,一個從絕症結核病中走出來的孩子,就此一生都在堅持嚴格的修煉。在《人為什麼活著》一書中,他這樣寫道:“我們這一生不是無緣無故來到這個世界上,隨著生命的結束,我們也不是一了百了,所有的事情也不是一掃而光,我們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其實貫穿我們的前世今生有一條主線,就是我們的靈魂。所以當我們的人生結束的時候,不管你多麼成功或富有,所有的名利財富都會留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伴隨你進入下一個世界的就是靈魂。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人生唯一的目的就是修煉我們的靈魂。”

2010年2月1日,在全世界萬眾矚目中,被尊稱為“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在日本政府再三懇請之下,以78歲高齡正式出任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這對一位功成名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冒險,但稻盛和夫似乎並不擔心畢生功名毀於一旦。

奇蹟很快出現。讓沉痾在身的日航扭虧為盈,稻盛和夫只花了短短3個月時間——到2010年11月,日航的盈利已達1400億日元。這是世界企業經營史上空前的奇蹟。稻盛和夫平淡地回應說:“為社會、為世人做貢獻,是人最高貴的行為。這是我一輩子踐行的人生觀。”

組織裂變、激活團隊、賦能、全員經營!

業績倍增,老闆身心解放!

lili-216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