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的這個“寒冬”估計開門紅的一把“火”也燒不熱了

前段時間小編髮過一篇文章,簡述了區域內多家銀行已經將2020年的一季度“開門紅”提前至2019年的12月份,也就是說各家銀行會提前一個月進行“開門紅”的預熱,都在及早的集中資源搶佔區域內的存貸款市場,這在整個行業多年以來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銀行業的這個“寒冬”估計開門紅的一把“火”也燒不熱了

往年開門紅啟動大會

至於為什麼要提前一個月開展“開門紅”營銷活動,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一、網絡理財平臺分流了大量年輕化客戶。

自從以餘額寶為代表的網絡理財平臺出現以後,大量的年輕客戶群體都將資金放入了收益更高、流動性更強,使用也更加方便的金融理財APP中。

再加上2018年以來新的理財管理條例出臺後,好的消息是理財門檻由之前的5萬元降低到1萬元,許多持有小額資金的客戶理財的選擇性更廣泛了;

壞的消息就是打破了理財的剛性兌付,理財產品的收益直線下降,已經由之前的最高五點幾的利率下降到了現在的4.5%以下。

銀行理財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已經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雞肋產品。

二、大額存單產品發行規模受限,很多銀行整個2019年下半年大額存單產品已經斷檔

銀行業的這個“寒冬”估計開門紅的一把“火”也燒不熱了

2019年下半年大額存單產品已經從市場中消失

大額存單產品的優勢有點理財知識的客戶都瞭解,一款性質上屬於定期存款的產品卻擁有著堪比理財產品的收益,可轉讓性大大彌補了定期存款產品流動性不強的詬病。完完全全的屬於一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雖說20萬的購買門檻有點高,但是可不要忽略了我國居民的攢錢能力,以2018年數據為例:

整個2018年開門紅期間,我所在的農商行一個季度完成了4000萬的存款淨增任務,其中大額存單產品的銷售量達到了2000多萬,幾乎整個銀行50%的存款增量都是依靠大額存單產品拉動起來的。

2018年一季度“開門紅”活動結束後,整個農商行系統包括區域內的各家銀行大額存單產品就一夜之間“下架”了。在前兩個月還有客戶不斷的諮詢何時才會有新的大額存單產品發行,工作人員只能告知客戶耐心的等待,到了下半年幾乎就很少有客戶諮詢大額存單產品的信息了。

三、網商銀行、民營銀行高息攬儲間接對商業銀行低利率產生不良的儲戶感受。

網絡化時代的迅速發展,人們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能“足不出戶淨知天下事”。前段時間就有客戶問到:聽說遼寧地區的幾家民營銀行五年存款利率都超過了5%,為什麼你們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還在4%以下呢?別家銀行的存款利率都上漲,就非得你們家銀行利率趴著不動?

說句實話,很多民眾本就對中國的銀行業、保險業之類的金融行業的“暴利”歷史過去頗有不滿,銀行業一直被民眾視為“吸血鬼”的存在。面對存款利率蒸蒸日上的外部金融市場,一直處於利率低谷的傳統銀行遭人“唾棄”也就不足為奇。

四、實體經濟不景氣,連帶銀行的“大客戶”們也囊中羞澀,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銀行業的這個“寒冬”估計開門紅的一把“火”也燒不熱了

今年一家農商行的二級支行前十大客戶中總體活期餘額比去年下降了近1000萬,要知道這1000萬左右的活期餘額屬於極低成本的存款,換算成三年期定期存款至少也得有4000萬。

客勤維護的不可謂不到位,銀企關係還是那麼到位,想著年終了請各家企業老總們坐坐喝喝茶,個個面帶愁容,“兄弟們不是不幫忙,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前幾年年終銀行開門紅方案早已出爐,網點內堆積如山的禮品現在卻顯得空空蕩蕩。

外部市場競爭激烈,自身王牌存款產品稀缺,優質客戶流失嚴重,銀行業怎樣變革度過這個寒冬?

實際上從前幾年開始銀行就已經逐漸摒棄了粗放式依靠發放貸款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盈利模式,改向產品精細化運作,由線下吸儲放貸到線上”工廠化信貸“流程發展,大力發展中間業務。

在存款領域,多家銀行降低了成本高、客戶歡迎度低的五年期存款的利率上浮比例,將主要的吸儲重心放在了成本更低的活期存款以及中短期定期存款上。

很多銀行也將一年期以及以下的低成本存款的吸收納入了FTP考核系統,支行想要賺取更多的績效,獲得更多的費用支持,只有通過多吸收短期低成本存款。甚至一些銀行乾脆放棄了三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宣傳,客戶存三年、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得不到一點存款禮品,員工們也眾口一詞對於這種“負收益”的存款放棄了營銷。

對聯橫幅沒有了,紅包牆禮品區也不見了,整個銀行業都試圖通過內部的存貸款結構優化,調整產品營銷策略,改變以往“土豪”式的粗放型依靠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優惠補貼吸收存款,轉而依託更加數據化的電子化網絡營銷。

通過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看銀行業未來發展道路。

銀行業的這個“寒冬”估計開門紅的一把“火”也燒不熱了

平安銀行零售業務創新體驗


2019年上半年,作為零售銀行行業典範的招行和平安均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整個銀行業與之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

作為零售銀行的領跑者,招商銀行正加快推進零售金融數字化轉型,強化零售金融差異化競爭優勢。上半年末,招行零售金融業務營業收入742.13億元,佔營業收入的57.35%;零售客戶數1.34億戶,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餘額7.26萬億元,規模超過自身資產總額。

而平安銀行依託平安集團的強大背景、憑藉金融科技,致力打造“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2019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收入、利潤等多項指標實現翻番,零售貸款佔比58.8%,零售業務收入、利潤佔比分別達56.93%和70.22%,基本已實現再造一個零售銀行的目標。同時,平安高端客戶增長勢頭強勁,6月末私行客戶數同比增長48.81%,超過財富客戶數43.92%、零售客戶數17.18增速,發展潛力令人憧憬。

縱觀整個2019年銀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二維碼推廣到雲閃付的橫空出世;

取消小微企業對公開戶許可證人行備案制度,最快一天領取開戶許可證啟用賬戶;

引入大數據系統,全面快捷服務小微企業信貸資金需求;

從如火如荼的ETC營銷大戰再到現在的手機號快捷支付;

正如麥肯錫公司的預測,未來5~10年零售銀行對於銀行業的利潤貢獻會超過50%零售支付、消費金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等領域將成為未來銀行發展的主要模塊。銀行業也在通過科學化的方式“瘦身”企圖快步跑出行業的“寒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