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必須學會理財,小錢也可以生錢

中國有句古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簡單地說明了生活要懂得理財的道理。何謂理財,通俗地說,就是懂得花錢和掙錢,讓錢生錢。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收入越來越高,錢卻越來越不夠花,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活得越來越累呢?這就是因為對個人或家庭理財沒有充分的重視和行動。

其實,個人理財決定著一個人的財務狀況和生活狀態;家庭理財決定著家庭的“興衰”和幸福指數,維繫著一家老小的生活和幸福。

我之前讀《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書中的主人公錢小俊,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穩定,事業有成,賺錢不少,有房有車,是同齡人羨慕的對象。

但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支出,過度消費,沒有預算概念和理財意識,透支自己的收入,最終導致經濟狀況出現危機。

與之相反的是他的朋友宋思凡,每月發薪之日就會為當月花銷做好預算,而且將支出控制在預算之內,並且從未中斷過投資和儲蓄。整日為明天的生活做著準備,還被大家開玩笑是“模範男人”。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學會存錢

直到一天,他們一夜之間都老了。錢小俊夫婦在養老院過著緊巴巴的日子,而宋思凡夫婦老有雅興,休閒娛樂,環遊世界,依然暢想老年人生。

小俊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年輕時的房子、車子、孩子都去哪裡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邂逅了財富精靈,精靈帶其回顧每一個年齡段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財務危機的。

小俊追悔莫及,原來思凡的做法才是明智的。

當有一天他回到現實時,他幡然醒悟,開始請教思凡。重新做好理財規劃,有計劃,有目標地生活,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們雖然沒有機會穿越到未來,但是從小俊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反思自己的行為,做出符合自己的人生理財規劃。

我就從小俊身上總結出了幾條寶貴的經驗,讓大家都有能力做好個人或家庭的金牌CFO,告別理財小白,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01 梳理家庭財務狀況

快樂記賬,輕鬆理財

很多人會問:“記賬和理財有什麼關係呢?記賬又不能增加收入,該記的都記了,該花的錢照樣花,不知道怎麼控制自己的支出”。

僅僅流水似的記錄每日消費還不夠,我們要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出省錢的技巧,挖掘出開源的門道,檢視支出是否必要合理,做出消費預算。

這一步分析至關重要,沒有分析,記賬的數據就只是數據而已,沒用!

記賬,是一個瑣碎的習慣,卻可以幫你瞭解每月的資金流向,改變你的金錢觀念,消費習慣,甚至是生活態度,從而有意識地合理規劃自己的財務。

從2017年2月我就開始記賬,一直到現在,記賬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兩年多的一些記賬經驗分享。

01 記賬要分賬本,分賬戶,按類目

記賬分收支兩項,每項要細分,比如我的就是衣、食、住、行、日用、通信、學習、娛樂、人情,其他這十大類目(個人根據情況可再細分)。

記的時候要記錄細項,例如去超市消費100元,回來就要按類目記錄明細,不要記糊塗賬,要了解清楚每一筆金錢去向。

根據情況可靈活建立賬本,比如日常賬本、資金儲蓄賬本、旅行賬本等,比如我結婚臨時給自己建立結婚賬本,結婚花銷,一看這個賬本,一目瞭然。對著賬本,自己的資產負債情況就很明瞭,對資金做到心中有數。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的記賬分類,適合夫妻2人或個人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以分類賬本

02 記得要收集單據

如果沒有養成及時記賬習慣,平常消費就要養成索要發票、繳費單據、刷卡單據的習慣,放到固定位置,抽時間統一補賬。

現在消費大多用手機,可以在支付寶、微信賬單統一查看,按消費性質,日期順序,分門別類記好,不漏賬。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03 勿以錢少而不記

有個美國專家曾說:“每天少喝兩杯拿鐵,30年就省下7000萬元”。

就是說每天看似不起眼的瑣碎開銷,日積月累,就是龐大的支出。日常生活常有些不注意的開銷,比如一杯飲料,一次打滴,一次外賣,長久下來,數目也驚人。

記賬就是要察覺這些“拿鐵因子”,拒絕他們,會讓你收穫一份驚喜。

04 記賬要及時、連續、準確

理財是一個長久的活動,記賬是理財的第一步,所以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連續記錄,積累一定的原始數據,才能進行分析總結,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做出合理的消費預算。

如果你實在堅持不下來,可以找家人、朋友監督,堅持一個月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體會記賬的甜頭,從而長久地進行下去。

05 家庭記賬要一起來

如果是一個小家庭,建議兩人共同安裝一個app,比如隨手記,口袋記賬、Timi記賬等軟件,共同記錄,每天同步數據。

這樣保證家庭消費數據全面,做出的預算相對準確,也可以兩人相互鼓勵,帶動對方,一起養成這個好習慣。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記賬不能停,要學會分析

02 制定預算,培養儲蓄習慣

經過記賬,你的目的是做出符合自己的消費預算。

但起初你可能會發現還是有很多不必要的消費。就是很難降下來,我曾經也遇到過,後來看了《好好賺錢》

這本書,裡面的幾招讓我屢試不爽。

第一招:搬家炸裂法

就是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搬家,有好多不必要的東西要扔掉,有很多紙箱要搬動,你會不會後悔當初為什麼要攢下這麼多沒用又佔地方的東西呢?

這時候你就要運用一下好東西法則:把你對一樣東西的相對喜愛程度從1分到5分劃分一個標準,然後用這個分數乘以你每月的使用頻率,所有低於10分的,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考慮丟掉。

我們常犯的錯誤就是:

購買瞬間,高估了單次購買的快感值,購買了不需要的東西。

低估了物品實際使用的頻率,買了過於粗糙的日用品。

這個方法會提醒我們消費是否合理,是否買的是一個好東西。

第二招:10%“品質生活”基金

每月可以拿出自己工資的5%-10%,買點不那麼平時捨得買的單品,用來提升品質生活,獎勵自己,做一個花錢有底氣的女子,避免盲目消費。

比如我每月積累一點錢,給自己配置了Mac和書架,kindle,屬於品質生活的一部分。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第三招:多買資產,少買負債

資產,就是可以為我們帶來收益的東西,負債,就是從我們口袋拿錢的東西。

我們在消費時,就要考慮這個東西是負債還是資產,就像文中的小俊,在購買高級轎車時,就欠缺考慮,也是導致財務出現危機的原因之一。

第四招:積累自己的好物清單

生活中,會購買很多物品,在使用中學會對物品進行測評,記錄好物清單,避免亂買東西,陷入消費陷阱,節約時間,買到好物品。

要多注重自身投資,多學技能,未來職場事業可能會因此帶來更多機遇,幸運往往是會降臨在有準備的人身上。對自己投資永遠都是最有價值,最明智的投資。

就像董卿說:“你在讀書上花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同樣的,我們為學習花的錢,遲早都會成倍成倍地賺回來,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對學習投資很適用。

通過記賬,做出了合理的預算,就要開始儲蓄了。

我們拿到收入總是先支付必要支出,然後支付非必要支出,最後剩下多少存多少。如果能夠轉換一下思維,改為收入-儲蓄=支出,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思維轉變,很多人都因為這個轉變,英子就存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03 學會管理財富水池

所謂財富水池模型,就是我們把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想象成流水,把自己的資產想象成蓄水池,把通貨膨脹想象成日照的作用下水的無形蒸發。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財富水池模型

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理財,讓錢增值的速度超過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速度。

比如我自己會設立以下幾個財富水池:

日常現金池:存放於餘額寶,微信零錢通,賺一點點收益,還便於日常消費。例如吃飯,交通,購物等。

中短期資產保值池:存放於京東金融或餘額寶的貨幣基金,用於低頻大額支出。例如三個月房租,近3~6個月的生活備用金,隨時取用,還能獲得收益。

長期養鵝池:存放於債券基金、定投指數基金,用於強制儲存,為實現財務自由做計劃。

因為這3個理財習慣,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是定投受益者,定投讓我穩穩的獲利

例如父母的養老金,孩子教育金等。長期養鵝池,我主要選擇基金定投,到現在一直都是穩穩的複利,未來孩子的教育基金,自己的養老金就靠定投了。

對於長期不用的錢,我不建議放到銀行理財和餘額寶,因為他們利率越來越低了,貶值太厲害了。

建議一定要掌握方法,選擇定投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長期上漲,可以財富增值,獲得工資以外的收入,在時間和複利的作用下,積累到一定本金,甚至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這樣,我們每一分錢都能錢生錢。

牢記收入-儲蓄=支出,改變儲蓄模式,做一個有計劃的儲蓄者,拒絕“拿鐵因子”,改變消費習慣,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向財務自由靠近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