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編者按:2018年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殷切希望山東廣大幹部群眾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近年來,齊魯大地上湧現出一批勇挑重擔、敢於擔當、腳踏實地、迎難而上、勇攀高峰、心無旁騖攻主業的“時代先鋒”,他們的故事恰恰就是挑山工精神的完美體現。大眾網·海報新聞策劃推出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欄目,揭秘他們背後的奮鬥故事。在全省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讓我們共同向他們學習,發揚“挑山工”精神,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

王傳喜:敢吃螃蟹、迎難而上,他讓窮村變身鄉村振興“領頭羊”

大眾網·海報新聞11月20日訊 一位臨危受命的“村官”,帶領髒亂窮、負債多、人心散的落後村子,一躍成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這個人叫王傳喜,讓窮村舊貌換新顏,讓村民過上了好日子,這背後是他帶領群眾二十年如一日的奮鬥不息。大眾網·海報新聞今天推出“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系列報道第三期,帶你走近王傳喜,一起看看他背後的奮鬥故事。

剛上任就官司不斷,兩年裡出庭100多次他沒慫

上世紀90年代末,市場經濟浪潮風起雲湧,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代村遠離經濟發達地區,沒有支柱產業,環境差、治安亂、人心散。1999年村集體欠下的外債已經高達380多萬元。1999年,31歲的他臨危受命,當選村主任,此後又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憑著一腔熱情,王傳喜立志帶領全村,幹出個樣子來。

“我上任第3天就開始接法院傳票,兩年裡出庭了100多次。”對上任之初的情形,王傳喜記憶猶新。越是艱險越向前,他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他團結帶領村“兩委”幹部,挨家逐戶走訪,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把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列了大大小小80多項。經過調研他發現,田地不均,是限制代村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第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但要調整土地,就會遭遇重重阻力。有人甚至登門叫罵,飛石、恐嚇信,接連而至但這一切並沒有使王傳喜退縮,“這事幹不成,我們就成了代村的罪人!”最終,他頂住壓力,用抓鬮的方式,公開透明地完成了土地調整。

不走尋常路敢於吃螃蟹,勇走創新創業道路

敏銳的市場眼光,讓王傳喜具備了超前的判斷力,他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為代村帶來新氣象。

早在2002年,村裡調整並流轉部分土地後,王傳喜就帶領村民搞“五園一帶”,即花卉園、果品園、蔬菜園、良種示範園、農業觀光園和全民健身帶,走上發展現代農業的道路。在當時,這已經是農業和旅遊的初步結合了。2007年,與毗鄰5個村的2200多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流轉土地7000餘畝。同時聘請中國農科院的專家高標準規劃設計了萬畝農業示範園,有效推動了全縣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

2012年,鄉村旅遊在全國有了大發展的趨勢,省旅遊部門首次創新性地提出“國家農業公園”的概念。王傳喜得知消息後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發展良機,立刻趕往省城,跑到上級部門爭取。當年,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即作為全國第一個國家農業公園試點得到批覆同意。從此,代村搭上了“國家農業公園”的快車,總投資10億元實施“雙園共建”,代村產業發展迎來井噴時代。

依託地處城鄉接合部的優勢,瞅準了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旅遊帶來的人氣,王傳喜又乘勢而上規劃建設了代村商城。

老人住上免費公寓,按月領取“優待金”

由村裡統一免費配置的沙發、電視、冰箱、天然氣、暖氣一應俱全,臥室內乾乾淨淨沒有異味,陽臺上花開正豔……走進代村“幸福家園”老年公寓2棟101室,記者發現這裡不是常見的那種筒子間老年房,而是擁有“一室一廳一衛一廚一陽臺”的完整而溫馨的住家。

代村有500多名老年人,60歲以上不僅免費住公寓,還按月發放“老年優待金”。

王傳喜始終牢記習總書記“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重要講話精神,選擇了一條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堅持集體與個人同步增收,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讓全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同步提前實現小康。

2018年6月,王傳喜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王傳喜帶領全村上下,把代村從一個負債累累、民心渙散的貧困落後村,變成集體經濟強大、文明富裕、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鄉村振興呼喚更多像王傳喜這樣的“領頭雁”、“好班長”!

(記者 孫翔。綜合大眾日報、央視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