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張君秋先生

京劇的張派創始人是四小名旦之一的張君秋,張派藝術唱腔華麗悠美,演唱技巧很高,也被稱為四大名旦之後的“第五大名旦”

張君秋藝術受王瑤卿、梅蘭芳影響很深,同時又兼收幷蓄,發揮自己嗓音高低不擋、寬厚甜潤的特點,尤其是在北京京劇院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李多奎諸多前輩名角的合作演出中,編排了大量新戲,更有京胡何順信、京二胡張似雲的幫助,其唱腔藝術精美典雅,為業屆和戲迷廣為讚譽。

其門人弟子桃李滿天下,票屆也幾乎呈現“十旦九張”的盛況。

其中著名的弟子門人有這些:

1、吳吟秋: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張君秋大弟子。

1931年生於蘇州。自幼學戲練功,師承郭建英、程玉菁、李香勻、何佩華、南鐵生,並得梅蘭芳、荀慧生大師指點、提攜。

1954年拜張君秋為師,深得張派藝術真諦。

在表演中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在多年的舞臺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2、薛亞萍

早年跟隨張先生學藝,嗓音甜亮高亢,善用虛實對比。繼承發展了張先生演唱中的技巧部分,善用氣息點唱法,為張派最佳傳人,有“小張君秋”之稱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薛亞萍外祖父是京劇名淨李春恆,母親李婉雲也是京劇名旦,自幼隨母學戲,特別對張(君秋)派藝術更加酷愛。後經陳少霖引薦,於1962年拜張君秋為師。

1968年入山東省京劇院任演員。

在學習張派藝術特有的演唱風格和技巧時,刻苦鑽研,悉心領會。終於“練出了圓潤的後膛音和清柔的鼻音,以及似斷非斷,收放沾連的張派‘點唱法’”在繼承張派藝術的基礎上發揮其優勢,唱出自己的藝術個性和特色。她的演唱方法深得張君秋先生的真傳,科學的發聲方法使得她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嗓音。

3、張靜琳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早期張先生弟子,曾為張君秋《緹縈救父-選場》音配像,後不知所蹤。有媒體說其曾在電視劇《紅樓夢》中飾晴雯,後改名安雯。

4、楊淑蕊

因早年習學過梅派,唱不一定是張派中最好的,身上是張派門人中最漂亮的。

楊淑蕊生於1946年。1958年考入北京戲曲學校,師從華世香、賈世珍、張蝶芬、雪豔琴等,專工青衣及刀馬旦。1966年畢業分配到北京京劇團,與譚元壽、馬長禮、周和桐等同臺演出,1978年後,因其悟性強、體現準、有分寸,受到張君秋先生的讚賞和偏愛,親加指點,學得了張派藝術在演唱中的用氣方法,懂得了如何刻畫人物。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1981年初拜張君秋為師。

她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勇於改革,塑造了眾多符合當代觀眾審美趣味的新人物。曾多次出國演出,受到國外觀眾的好評。近年來,她移居美國,向美國各大學朋友介紹及講授京劇藝術,並在美國各大城市演出傳統京劇,得到熱烈歡迎和好評。

6、王婉華

張早期弟子,武漢京劇院演員。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1962年拜張君秋為師(彼時北京京劇院和武漢京劇團走馬換將,高盛麟赴京演出,收李可、楊少春、茹元俊、俞大陸,張君秋收陳瑤華、王婉華),有名段欣賞錄像資料。

7、宋玉珍

張先生早期弟子。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1966年畢業於河北省戲曲學校,同年分配到河北省京劇院工作。

師從騰雪豔、孟廣亨、羅惠蘭、楊榮環等。

1984年拜著名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為師,並得到何順信、張似雲親授。

其子為著名男旦劉錚。

8、張學敏:

天津的早期張門弟子(與張君秋先生女兒張學敏同名)。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嗓音極佳,有坤旦不常有的厚實音,有些錄音幾乎和張先生的錄音難分彼此,以假亂真。張學敏1960年考入天津戲校,1962年進入天津市京劇團。

1979年拜藝術大師張君秋先生門下為徒,並親聆張先生的指導與傳授。

從此努力刻苦鑽研張派藝術,並在演出中全方位的體現了大師的藝術風範。多次出訪全國各地及港澳臺演出,受到廣大國內觀眾和港澳臺觀眾的歡迎和喜愛。

盛年的代表視頻資料是與鄧沐瑋楊乃彭合作的《大探二》。

9、王蓉蓉:

現今比較有名的張派弟子,嗓子亮是其特點。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經受教於王玉蓉、蔡英蓮、艾美君、馬宗慧、張玉英、萬鳳株。

後拜張派創始人張君秋先生為師。是當今京劇舞臺上中青年演員中之佼佼者。

10、董翠娜

山東張派弟子,煙臺京劇團演員,後嫁張君秋先生公子張學浩。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1987年曾以《望江亭》獲電視大賽一等獎。

曾為張君秋《狀元媒》《大探二》《祭塔》《年年有餘》音配像。

11、趙秀君

天津青年京劇團演員。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生於1969年,1987年畢業於天津市戲曲學校,工青衣,藝宗張派

先從李近秋、張學華及蔡英蓮習藝。

1983年拜張君秋為師。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12、溫如華

男旦,張早期學生,溫如華的外祖父奚嘯伯是與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齊名的“四大鬚生”之一。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唱作俱佳,只是錯生了時代。

出生於1947年,195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原是小生行當,後改唱旦角。1966年畢業,後任戰友京劇團編導,小生代表劇目《白麵郎君》。

年加盟北京京劇院。任旦角主演,主攻張派(張君秋),深得張氏神髓。

後又研習梅派(梅蘭芳)表演。兼向南鐵生、程玉菁、趙榮琛、孫榮蕙、李德富等男旦前輩問藝。力求繼承男旦獨有的傳統風格。

13、雷英

張早期弟子,原天津青年京劇團演員。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主攻青衣,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是張君秋先生的入門弟子,八十年代末紅遍京津滬港。

後出國,現已回國,偶而登臺,曾在紀念張君秋的演出中演過一折《狀元媒》。

14、張萍

張派弟子,扮相酷似早年張君秋,嗓音寬厚。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是最為典型的“青衣”扮相,幾乎包攬了張君秋絕大部分劇目的音配像。

15、張學浩

張君秋先生第四子,早習武生,晚年改學張派,繼承家學。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1958年拜京劇武生茹元俊為師,工長靠大武生,畢業後從事京劇武生表演。

由於從小受父親藝術的薰染和浸潤,又有得天獨厚的遺傳基因,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習與雕琢,其神韻酷似其父。近年來他改習青衣,將傳承、弘揚張派藝術作為自己的最大追求,並得到梅葆玖先生等老一輩的藝術家的鼓勵和支持。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魯霞

16、魯霞:張君秋先生的關門弟子,國家一級演員,聊城京劇院院長。

17、趙群:

張門再傳弟子,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副教授,國家一級演員。上海京劇院文武老生傅希如的夫人。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1992年,參加天津市政協舉辦的一次演出活動時,被張君秋先生稱為“一棵難得的藝術新苗”,當即指定她參加翌年在北京舉辦的“張君秋先生舞臺生活60週年紀念演出活動”。

1999年4月加盟上海京劇院任主要演員。

先後師從薛亞萍、蔡英蓮、王婉華、梁谷音、 王芝泉等京昆名家。常演京崑劇目40餘出,並在十餘出新創劇目中出演女主角。2001年獲電視大賽一等獎。

基礎紮實,嗓音脆亮甜潤,音域寬闊,行腔婉轉動聽,張弛有度,扮相亮麗端莊,表演細膩大方,能夠準確地掌握京劇張派藝術的特色與演唱技巧。

18、姜亦珊

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張門再傳弟子,薛亞萍、梅葆玖弟子。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姜亦珊,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金唱片獎、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獲得者 。工青衣,張(君秋)派,梅(蘭芳)派。

在2000年10月紀念張君秋大師誕辰80週年演出期間,有幸拜在張派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薛亞萍門下繼續學習張派藝術,成為張派再傳弟子,並得到薛亞萍老師悉心調教。2008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傳人梅葆玖先生為師。

與趙群可稱“一時瑜亮”,是王蓉蓉之後較出色的青年張派演員。

19、王潤菁

張學敏女兒,外祖父是京劇藝術大師張派創始人張君秋先生。

「天使譚」目前活躍於舞臺的張(張君秋)派名家,主要有哪些?

中國京劇院三團主要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

受家庭薰陶,曾在張君秋的指導下學戲,197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

1985年升入表演系大專班,主攻青衣花衫。

先後師從:於玉衡、李金鴻、王小蓉、謝銳青、艾美君、蔡英蓮、沈世華、陳琦老師,主攻張派兼學梅派。在院期間,法國電視臺以《中國戲曲學院的高材生——王潤菁》為題拍攝了專題片;日本東京電視臺錄製了她主演的《天女散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