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滿15年,到退休年齡大概能拿多少錢?

我們都知道現在上班公司都會給我們繳納社保的,這屬於強制性的,但要是沒有單位幫忙繳納社保的話,這些人員該怎麼辦?

沒有公司交社保的人可以稱為“靈活就業者”,他們可以以個人的身份來繳納個人社保,這樣一來同樣可以享受到養老保險跟醫療保險的待遇,但也僅僅只能享受這兩項,像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險、住房公積金等等這些待遇是享受不到的。

不論是靈活就業者還是公司上班的員工,如果想要在老了之後領取到養老金的話,就必須繳納滿15年的社保才能夠在退休之後成功領取到錢。

但是對於靈活就業的人來說,如果連續繳社保15年,那退休以後大約能拿到多少錢?

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滿15年,到退休年齡大概能拿多少錢?

退休金具體的多少,除了和自己繳納的年限有關,還和很多東西有關係的。

第一,跟自己的繳費年限、繳費基數高低有關

同時大家能夠領取到的額度也是與自己繳納的基數還有繳納的年限有著很大的關係的。

繳費基數高、繳費時間長,則養老待遇水平相對就高。不僅如此,近幾年來,養老金增長機制也將繳費時間與增長水平進行了掛鉤,按照繳費時間的長短來確定養老金的部分增長水平。同時,養老待遇水平也與職工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總額直接掛鉤。繳費年限長的個人賬戶的總額也相應較多,養老待遇水平也相對就高。

雖然說繳納15年養老保險後的養老金對於當時的生活水平來說並不算很可觀,在其他參數相同的前提下,15年的繳費年限,拿到的應該是最低的養老金。但是對於下崗工人與失業人員的退休生活來說,已經是唯一的保障了。

第二,跟自己所在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有關

自由職業者如果想要繳納社保,他們就是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來參與社保的繳納,而一般社保的繳費分為三個檔位,最低繳費係數為所在地社平工資的0.4或0.6,最高只到1,當然這要根據各地的標準為主。

相關的工作人員在計算一個人在退休之後能夠拿到多少額度,還要看這個人所在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是多少,並且還要看這個人繳納了社保多少年,同時繳納的社保額度是多少,這些都是能夠決定你在退休之後能夠拿到多少錢的。

簡單來計算的話,也就是說你退休後能夠領取到的錢大約是你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15%-20%,也就是說假設你所在地的社平工資是6000的話,靈活就業者繳納滿15年,那麼在退休之後第一個月能夠領取到的錢大約在900-1200元之間,一年算下來的話也可以領到10800-14400元。如果你所在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是8000的話,那麼大家在退休之後第一個月能夠領到的錢大約在1200-1600元之間,一年算下來的話也可以領到14400-19200元。

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滿15年,到退休年齡大概能拿多少錢?

第三,養老金遵循的是“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原則

《社會保險法》第十條明確規定了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也就是說,靈活就業人員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的,是否繼續繳納以個人意願為主。

當然,如果你是那種經濟條件不太好的自由職業者,你可以選擇繳納最低年限為15年的那種社保。到你到達申請退休的年齡時,就能按月領取退休金了。對於資金還算富足的自由職業者,對於養老保險的繳納可以選擇延長繳納的年限;醫療保險,可以選擇一次性交齊,也可以選擇繳滿二十年後再享受,這樣來說更划算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