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平的“微型菇房”村裡老人都能“一鍵式”生產

新京報訊(記者 景嘯塵)在東西部扶貧協作過程中,河北灤平縣緊緊抓住北京對口幫扶機遇,依託龍頭企業建設“微型菇房”,解決了貧困戶就近就地就業,探索出一種全新的“微型菇房”戶企聯營產業扶貧模式。截止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微型菇房”99棟,帶動貧困人口297戶1039人。

今年,灤平的三個村和一個扶貧搬遷安置區,又建起了4個“小區”,38棟房子,這些房子不是讓鄉親們住的,而是讓蘑菇們“住”的,北京幫扶,當地支持,再加上行業龍頭企業提供技術與市場,每個“蘑菇房子”,其實都對應著一個貧困戶,而這些蘑菇長成後,也為村民帶來了實打實的收入,更讓他們放心的是,在脫貧路上,這樣的勞動收入至少在當下被認為是“零風險”。

灤平的“微型菇房”村裡老人都能“一鍵式”生產

受訪者供圖

灤平縣副縣長王江波表示,為了讓微型菇房更具普適性,此前充分考慮了各家各戶空間方面的差異,研究設計了佔地面積40平方米、70平方米、9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共4種型號的菇房。開發了集中建設和一戶一棚庭院建設兩種方式,由貧困戶自己做主選擇。起初村民對於“微型菇房”並不瞭解,認為自己做不了,後經研發,“微型菇房”採用智能化管控系統,實現栽培看管採收“一鍵式”生產,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婦女、老人均可以完成。灤平縣大屯鎮興洲村村民魏萍告訴記者:“蘑菇生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溫度和水量,我每天只需要調整幾次數據就行”。

據企業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村民在傳統的種植市場上遇到不穩定因素的難題,他們會根據市場情況和產品等級給貧困戶設定保障價格,分別為每公斤9元、7元、4元不等,實現貧困戶經營“零風險”。大屯鎮窯溝門村貧困戶樊立東表示,“我現在有一個菇房,每年最少收五茬,一年能有三四萬元錢,很快就能脫貧了”。

北京扶貧辦支援合作三處處長向傳傑透露,通過“微型菇房戶企聯營扶貧模式”,2018年,灤平縣已建成了戶企聯營“微型菇房”兩個示範小區,建設了61間智能化微型菇房及1700平方米的冷庫、辦公、配電等附屬設施,共帶動農戶183戶,其中96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年均增收4萬元。隨著產業的不斷完善和推進,下一步將實現3000戶的帶貧效果。

2019年,安排京冀對口幫扶資金1423萬元,分別在大屯鎮窯溝門村、付營子鎮付營子村、安純溝門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和五道營子鄉大營子村建設戶企聯營“微型菇房”小區4處,共計建設“微型菇房”38棟,共計帶動 114戶貧困戶參與生產經營,受益貧困人口達到374人。

截至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微型菇房”99棟,帶動貧困人口297戶1039人。王江波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推進戶企聯營“微型菇房”建設,帶動更多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在兩年時間內建設微型菇房1000個,直接帶動3000戶農民通過發展食用菌產業脫貧致富。

新京報記者 景嘯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