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虧損8個多億,瑞幸咖啡為何又能融到1.5億美元還上市?

小喵音雪兒~吶


用傳統財務數據來解釋互聯網➕企業的模式,是很難的事情,雖然我個人並不看好瑞幸咖啡,但依然不得不承認,在資本市場,還是有它的一席之地。甚至於上市後,二級市場上,恐怕還是會收到追捧。

互聯網➕企業,最常用的招式就是,利用一個點子融得首輪融資,這一輪投資者主要看團隊和點子,而不是掙錢。然後,通過不計成本的投入,迅速做大規模,從而獲得下一輪投資,然後繼續投入繼續融資。到時機成熟時,再尋求上市,從而各路投資者從二級市場套現——說白了,最後買單,或者說擊鼓傳花最後一棒還是普通民眾。

無論是瑞幸咖啡,還是拼多多,還是摩拜、OFO,或者其他大多數互聯網➕企業,走的都是這個路子,靠補貼靠營銷迅速搶佔市場,用戶數和交易量迅速做大,從而看起來估值不錯——因為短期內沒有歷史數據可供參考,從而怎麼估值都是自己說故事。

作為風險投資者,原本就是投100掙10000的事兒,就算失敗幾個也沒問題,只是普通投資者,你是投一掙2的事兒,最好得小心點,否則虧掉一個就沒得賺了,虧掉兩個就玩完。


莫事來嗑


要的是未來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