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迎“七年之癢”?

(財經天下)“安倍經濟學”迎“七年之癢”?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李曉喻)據日媒報道,截至11月1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自2012年12月重新上任以來已執政2886天,接近七年,成為該國累計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中國學者認為,以寬鬆貨幣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經濟增長戰略等為主要內容的“安倍經濟學”實施近七年來有得有失,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或許在於對外經貿合作。

“安倍经济学”迎“七年之痒”?

資料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近年來,日本商談大型自由貿易協定屢有斬獲。先是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推動其餘成員簽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緊接著又與歐盟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今年11月,包括日本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個成員國已整體上結束談判。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倪月菊稱,日本貿易政策有兩大基本目標,一是在多邊貿易體制受到衝擊情況下,利用雙邊或區域協議易於達成的特點,實現日本在自由貿易體系中利益最大化;二是意圖通過主導自貿協定特別是巨型自貿協定,引領21世紀國際經貿規則重塑。目前看來,日本已在區域合作層面“佔了一定先機”。

此外,日本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也在深化。日本對華投資保持增長,中日第三方市場合作正在穩步推進,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在中國舉辦的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日本企業參展數量和參展面積連續兩年位居前列。此外,安倍政府也相當重視加強與東盟、非洲、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雙邊經貿關係。

不過,安倍推行的經濟政策也帶來不少隱憂,政府債務高企就是其中之一。

在少子老齡化加劇、社保費用膨脹、幼兒教育免費化、災後重建等形勢下,日本政府債務持續攀升。據官方統計,截至2018年底日本國債已超過1100萬億日元。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以後日本國債持有結構逐漸發生變化,海外投資者持有的日本國債所佔比重開始超過10%。“如果這種狀況持續發展,日本債務風險會隨之增大。”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徐梅說。

為增加財政收入,日本近年來開徵了不少新稅,如2018年10月開始增收香菸稅,2019年1月徵收“國際旅遊觀光稅”,10月份提高消費稅,還計劃2024年開徵“森林環境稅”。但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駿看來,不斷增稅並不能完全根治日本財政弊病,可能還會打擊民眾消費意願和企業投資規模。

在世界經濟與貿易整體不景氣背景下,“安倍經濟學”今後或將面臨更多嚴峻考驗。

據日本官方數據,三季度日本GDP同比僅微增0.2%,增速與二季度1.8%的修正值相比大幅放緩。彭博經濟學家預計,四季度日本經濟將進一步回落,明年或將急劇放緩。

分析人士認為,受人口衰減等因素影響,日本國內需求走弱,消費動力不足,企業擴大生產的意願進而也在減弱,經濟增長缺乏必要的動能。如何多措並舉,推動日本走出“低慾望社會”,為未來日本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將是未來安倍面臨的一大挑戰。

財政方面,陳友駿認為,安倍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增加了日本經濟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潛在的財政危機或許是安倍政府必須考慮、直面的現實問題之一。日本財政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節流”,今後需要從根本上縮小政府財政的支出規模,儘早實現收支平衡。(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