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呼喚更多“報”發戶

2020年報刊徵訂工作已經開始。筆者注意到,訂報讀報在我市各地不少鄉村漸成時尚。

報紙特別是黨報總是及時宣傳並解讀黨的方針政策,宣傳並解讀本地的致富信息。近些年來,在一些貧困鄉村,村民的農業科技知識、致富信息很短缺,這令他們成為有效信息的“聾啞人”,最終難除“窮根”;而一些富了起來的鄉村,卻存在著精神文化生活貧乏、村民農業科技知識得不到更新等問題,導致致富之路越走越窄。可以說,常常讀報往往能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走好致富路。如果村裡每年都能從實際出發,精準對接村民的需求,多訂些報紙,開設閱報室、閱報欄,讓村民常看到報紙,及時瞭解黨的政策和科技信息,那麼,村民就會在豐富精神生活的同時,可能找到實用的致富信息,成為“報”發戶。

筆者以為,鄉村振興呼喚更多“報”發戶。可以說,“報”發戶就像一盞燈。點亮這盞燈, 往往能照亮一大片。因此,“報”發戶越多,村裡的致富信息就越多,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就越豐富,鄉村振興的底氣就更足了。

當然,讓更多“報”發戶湧現,籌措訂報資金往往是一道難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鄉村都有條件集體出資給村民訂報。因此,筆者想,經濟上比較困難的村民,不妨“合股訂報”。這樣,村民可以在少花錢的情況下,也能閱讀到不少報紙,從中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眼下,“報”發戶應珍惜訂報時機,捨得投資,多訂些報紙,在自己閱讀學習後,不妨提供給其他村民閱讀。而對於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善讀報會用報的“報”發戶,不妨主動用通俗語言給這些村民解讀報中的內容,以便讓大家都受益,共同走好致富路。(湛江晚報 宋維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