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同煤集团张小荣靠奋斗获“煤炭青年科技奖”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2019-11-18中国矿业报作者 刘雨亭

为鼓励在煤炭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弘扬学术创新精神,2018年,中国煤炭学会共授予33名同志“煤炭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同煤集团张小荣作为山西省惟一代表当选。

张小荣,2009年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而后入职同煤集团,目前为同煤集团总调度室主任工程师。

[先进典型]同煤集团张小荣靠奋斗获“煤炭青年科技奖”

勤奋踏实

山西吕梁兴县自古就英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的孙嘉淦兄弟,有创办兴县中学的著名爱国人士牛友兰等。出生此地的张小荣承袭了前辈们的品质,聪颖勤奋。

1999年,张小荣在兴县中学读高中,2002年被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录取。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张小荣被保送研究生。彼时的他,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崭露出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天赋。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张小荣顺利签约同煤集团,被分配到塔山矿技术科工作。

张小荣现场讲解支架电液控制系统

工作中,他深感企业发展步伐很快,自己有点跟不上,于是发奋图强,干活不惜力,积极钻研技术,很快就脱颖而出,被调入同煤集团生产技术部。

新的岗位有新的要求,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他从身边小事做起,深入基层,坚持去一线,并利用下班时间翻阅存档,整理资料。“有一次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还在办公室干活,正巧被值班的领导看见了,自那以后,很多重要的数据收集整理、方案制订等工作都交给我来干。”张小荣说。

张小荣最先接到的任务是修订巷道支护标准,这项工作关系到同煤集团所有矿井,而每座矿井的地质结构不尽相同。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和摸排,制定出翔实严谨的《同煤集团顶板支护管理办法》,为集团形成合理的矿井支护技术规范提供了依据。

“后来,我又探索创新了锚杆支护技术,推广鸟窝锚索、均让压锚杆,组织相关煤矿开展支护优化,还驻地指导轩岗矿区‘三软’煤岩巷道试验锚杆支护等,这些技术革新都取得了成功。”不善言谈的张小荣说起往年的技术革新项目话就多了起来。

技术精湛

2012年至2016年,张小荣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很快在工作中崭露头角。这期间,他根据大同矿区的开采实际,编制了《本部矿井侏罗系煤层保护性开采战略规划》《矿井产能定位》等专项报告,并对照矿井“八大衔接”,结合跳采、小煤柱等三类规划,及时优化矿井采掘部署,科学编制了同煤集团各矿井年度、月度采掘衔接及生产计划,保证了矿井整体正常衔接和合理均衡生产。

作为总调度室的主任工程师,张小荣带领技术人员深入井下帮助解决矿井棘手技术难题,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确保矿井正常生产。

麻家梁煤业14505工作面在开采初期,由于工作面位于向斜轴部附近,工作面平均坡度17度,高差55米,开采过程中顶板破碎严重,顶板下沉及底鼓强烈,致使工作面推进困难,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张小荣现场蹲点,认真分析强矿压显现原因,并制定防治对策,进一步提出对后续工作面设计的优化方案,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为此,他发表了《综放缓倾工作面下部巷道大变形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论文。

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他也在不断探索技术创新,参与审查了大量新水平、新盘区及工作面设计,优化了挖金湾矿主、辅运系统及工作面设计,帮助大斗沟新水平完成无煤柱开采的整体设计等;针对塔山、同忻等矿井临空巷道强矿压显现问题,参与研发并应用了水压致裂弱化顶板技术,在解决坚硬顶板控制及特厚煤层初采期间瓦斯治理难题的同时,还提高了顶煤回收率;围绕快速掘进,参与研发了13臂掘锚一体机和月进3000米“掘护一体、平行锚支”大断面煤巷快掘系统;围绕单产提效增量,他积极推进加大采煤机截深、增加支架供液能力、提高采煤机截割速度和优化放煤工艺等5项举措的研发与应用,提升了综放工作面单产水平。以麻家梁煤业为例,实施这5项举措以来,每年原煤可增产200万吨。

此外,他还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子课题《特大断面煤巷高强锚杆支护体系》和中国矿业大学《大同矿区坚硬顶板支护技术》等多个研究项目的攻关。目前,他正积极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千万吨级特厚煤层智能化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示范》的实施和推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小荣多年的努力终于换来了荣光。2013年,他被评为全国煤炭企业优秀大学生,获得“全国煤矿建功立业优秀大学生”称号;2014年,被评为“同煤集团突出贡献优秀人才”;2018年,被评为“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同年荣获中国煤炭学会“煤炭青年科技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