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改革是降低金融風險最好辦法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程度日益緊密,金融產業鏈和價值鏈持續延展,金融賬戶的關聯性、交互性不斷增強,金融風險構成的交叉度和複雜度更加突出,這些變化給金融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在近日舉辦的“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如是說。

與會專家表示,金融體系所面臨的安全問題,涉及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產品等。新技術的發展,讓原有金融機構的邊界、金融市場的邊界、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邊界都變得模糊了。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看來,這種模糊與原有的監管規則、監管方式難以保持一致。比如,在金融領域,持牌金融機構與大量的導流機構、技術機構、風控機構等開展合作,在合作邊界上就產生了原有產品與服務的模糊性。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我國金融風險正在由單一信用風險,過渡到信用和市場等多元風險並存的時代。管控金融風險,要加強金融安全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此,吳曉求認為:“需要站在新歷史條件下,基於市場化、技術重構金融以及國際化的基本趨勢,進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設。其中包括,完善現有的法律體系;制定一系列基於技術進步的宏觀及微觀審慎監管準則,並使之相互匹配;進一步提升信息系統建設;發展完善金融的中介體系。”

吳曉求還指出,改革才是降低風險最好的辦法。“改革的目標,是不讓金融風險積累成為存量化的風險,而是要讓其變為流量化的風險。現代機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組合風險、分散風險,這隻有通過改革才能完成。”他說。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