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小時內蜜蜂幼蟲差異不大,工蜂是如何知道一隻幼蟲可以封蓋的?

導讀:見過蜜蜂的朋友都知道,蜂群中除了有成年的工蜂和雄蜂之外,還有大量的工蜂幼蟲或者少量的幼蟲,而幼蟲的發育通常也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幾個階段,在蜜蜂幼蟲蛹期的時候,當幼蟲發育到一定日齡的時候,成年工蜂會將幼蟲的巢房封上一層蠟蓋,這也標誌著蜜蜂幼蟲進入發育最後階段,當幼蟲咬開封蓋出來的時候,蜜蜂幼蟲就變成了真正的幼蜂,開始從事巢房外的工作。我們都知道,

蜜蜂幼蟲數小時之內的變化並不大,那麼在巢房中的幼蟲,工蜂是如何判斷一隻幼蟲應該封蓋的呢?這個過程是工蜂決定還是幼蟲決定?今天蜂部落小編就來給大家揭開真相。

數小時內蜜蜂幼蟲差異不大,工蜂是如何知道一隻幼蟲可以封蓋的?

蜜蜂的習性

對於蜜蜂的習性來說,我們都知道,井井有條的蜜蜂生活環境主要依靠蜜蜂的各種信息素來完成,比如蜂王“管理”整個蜂群,並不是依靠發號施令來維持蜂群的日常秩序,而是通過蜂王信息素在蜂群中的影響,工蜂和雄蜂在蜂王信息素的影響下,有目的的進行日常生產活動,所以對於蜜蜂幼蟲封蓋來說,我們不妨也把這種信息考慮到信息素的範疇。

蜜蜂幼蟲有信息素嗎?

由於在實際養殖中我們關注的往往是蜂王的產卵和工蜂的生產活動,所以很多養蜂的朋友忽略了雄蜂和幼蟲的生物學特點,其實對於雄蜂和幼蟲來說,這些不同日齡的蜜蜂同樣依靠信息素來維持蜂群中的平衡。比如一個蜂群中失去蜂王以後,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就是蜂群中如果不及時介入王臺,那麼結果就是發生工蜂產卵現象,但是我們也知道,有一種無王群是不會發生工蜂產卵的,這種無王群就是有王臺的無王群,其實王臺也相當於一種特殊的幼蟲,只是幼蟲是蜂王而已,而蜂群沒有發生工蜂產卵的現象,正是因為蜂群中有王臺的產生,相當於是子脾信息素的影響,而工蜂的封蓋行為,實際上是受到幼蟲信息素的影響的。

數小時內蜜蜂幼蟲差異不大,工蜂是如何知道一隻幼蟲可以封蓋的?

1989年,法國研究人員以西方蜜蜂作為研究材料,首次從雄蜂幼蟲中分離出了蜜蜂幼蟲信息素,其組成成分為10種脂肪酸,而在這10種脂肪酸中,就包含了引導工蜂對幼蟲進行封蓋的信息素。所以一個蜂群中的信息素的存在,並不是只有成年蜜蜂才有,實際上從蜂卵開始蜂群中就已經有信息素的存在,只是我們關心的或者說比較容易發現的是成年蜜蜂的信息素。

工蜂對幼蟲封蓋的參考因素

對於工蜂來說,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哪隻幼蟲已經可以進行封蓋,這個過程其實只有幼蟲才知道,而幼蟲在滿足封蓋條件的情況下,會將這個信息“告訴”成年的工蜂,成年工蜂在接收到這個信息以後,對幼蟲進行封蓋,而這個信息,實際上就是幼蟲的信息素。

數小時內蜜蜂幼蟲差異不大,工蜂是如何知道一隻幼蟲可以封蓋的?

上面蜂部落說到了蜜蜂幼蟲信息素由10種脂肪酸組成,那麼控制工蜂封蓋的信息素又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呢?據研究表明,誘到工蜂完成封蓋過程的信息素構成主要有四種脂肪酸,一是甲基棕櫚酸脂、二是甲基油酸脂、三是甲基亞油酸脂,四是甲基亞麻酸脂四種,其實對於蜂群中的各種信息素來說,蜜蜂的很多行為的發生,一般都是多種信息素或者多種成分的結合來進行誘到,可見對於蜜蜂幼蟲信息素來說,也是滿足這樣的規律的,所以蜜蜂的封蓋行為,並不是工蜂來決定的,而是幼蟲來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