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文明行」臭水溝化身美麗花海


中國西藏網訊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有著18條城市內河,竹排江便是其中一條。而它的其中一條支流——那考河,曾經周邊有汙水直排入河道,形成了一條納汙溝渠。2015年,那考河流域治理項目啟動。經過兩年治理,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一處水清岸綠的溼地公園,贏得周邊群眾的歡迎,同時榮獲了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圖為那考河生態溼地公園 攝影:歐帆

與以往的內河治理模式相比,那考河實現了多個創新。以往治理內河時,大多數採用分段式治理,從人口密集的下游開始建設,政府全額撥款做清淤疏浚,方式單一,吃力不討好。而那考河項目採用了“全流域+海綿城市+政府與民營資本合作”模式,始終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圖為那考河生態溼地公園 攝影:歐帆

項目設置了“淨水梯田”,沿河岸從高到低分別設置了翠蘆莉、狐尾草、苦草、銅錢草、美人蕉等植物,高處耐旱,低處耐澇,對沿河兩岸的初期雨水進行吸納、蓄滲和緩釋、利用,改善河道生態。圖為那考河溼地公園內的美人蕉 攝影:歐帆


那考河流域治理項目採用全流域治理理念,融合海綿城市建設,實現了以往河道分段治理向全流域治理、兩岸截汙、汙水處理、生態修復、景觀建設“一條龍治水”的轉變,讓城市水環境與人居環境協調發展。圖為那考河河岸上的景觀 攝影:歐帆

那考河項目實現了以往用灰色設施“工程治水”到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的海綿技術生態治水的轉變,使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節約城市補水消耗,提高雨水“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能力。圖為那考河生態溼地公園 攝影:歐帆

經過兩年的建設,那考河項目於2017年3月建成運營,那考河溼地公園作為城市核心區的溼地公園免費開放,頗受市民特別是周邊群眾歡迎,到此遊玩的群眾絡繹不絕。圖為那考河生態溼地公園 攝影:歐帆

按照全流域治理理念,那考河主河道上游設置了一座5萬噸/天的汙水處理廠,通過建設截汙管道,將河道兩岸及周邊片區的汙水就近接納進廠處理,再經生態淨化後排入河道作為補水水源,淨化後的水質可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圖為經汙水處理後的達標水 攝影:歐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