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年蜥蜴吃“麻小” 它也是個資深吃貨?

  遼寧省建昌縣近日發現了一件特殊的標本---罕見的含甲殼類動物胃容物的矢部龍。這個發現豐富了矢部龍的捕食目標群體,對人們理解白堊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捕食習慣有重要意義。

  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蘇珊·E·埃文斯(Susan E. Evans)等學者組成的中外研究團隊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白堊紀研究》發表了此次研究論文。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 它也是個資深吃貨?

  圖表1本次研究者發現的矢部龍標本

  胃容物是非常罕見且重要的化石紀錄,是瞭解古生物的食譜構成和習慣等食性的直接證據。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 它也是個資深吃貨?

  圖表2矢部龍標本的胃容物

  矢部龍(Yabeinosaurus)來自舉世聞名的熱河生物群,距今有一億年曆史,也是該生物群被命名的第一種蜥蜴,廣泛分佈於下白堊統義縣組和九佛堂組地層中。

  此次研究標本發現於中國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地區下白堊統九佛堂組地層,目前收藏在新近試開放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內。通過體長和骨骼形態分析,新標本應歸入未成年的強壯矢部龍,其鼻臀長為22釐米。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 它也是個資深吃貨?

  圖表3矢部龍復原圖

  過往的矢部龍化石曾記錄過含有魚類殘骸的胃容物,而含未消化的甲殼類動物的矢部龍化石,屬首次發現。

  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徵集到這件標本的時候是蒙板未清修狀態,胃容物是在該館旗下的化石礦晶清修復原實驗室的技術人員精湛的清修技藝下逐漸暴露出來,首先暴露出來的是巨大的螯足。

  該大型甲殼類動物保存了背面被細小顆粒覆蓋的螯足,一段細長的胸足碎片,口器和破碎的觸角,所有的特徵都與桑氏古蝲蛄(Palaeocambarus licenti)相符。桑氏古蝲蛄形如餐桌上常見的小龍蝦,與其有密切的親緣關係。

  “這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動物吃‘麻小’的紀錄”,邢立達說。

  研究者根據發現的螯蝦碎片的長度和比例,推算被捕食的古蝲蛄大約有12至13釐米,認為這對於這隻矢部龍來說是一頓非常豐盛的大餐。

  有趣的是,矢部龍胃腔中缺乏甲殼碎片,邢立達說,“這隻小蜥蜴很有可能是捕食了河岸上正在蛻皮的古蝲蛄。”綜合所有胃容物記錄,儘管矢部龍缺乏明顯的游泳形態學特徵,研究者仍然認為矢部龍有河岸捕食的習慣。

一億年蜥蜴吃“麻小” 它也是個資深吃貨?

  圖表4桑氏古蝲蛄輪廓圖形如“麻小”

  我們常吃的小龍蝦學名為克氏原螯蝦,起源在美國墨西哥灣北岸、路易斯安那州一帶,所以也有人稱它“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後來被引入中國,因其食用價值成就了風靡一時的“麻小”。我國熱河生物群發現過大量的淡水螯蝦化石,距今約1.3億年至1.2億年,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沈炎彬研究員曾經研究過這批標本,推測小龍蝦是由東亞起源再傳往中亞、歐洲和北美。

  本次有趣的科學發現不僅讓世人瞭解一億年前地球就已經存在“麻小“愛好者的事實,更多的是為白堊紀中小型古生物研究做出了貢獻。

  邢立達表示,本次研究發現對了解白堊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食譜構成及爬行習慣有很大的幫助。此次甲殼類胃容物的發現豐富了矢部龍的捕食目標,更加明確了矢部龍的古生態位。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