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我們都說安徽亦蠻亦侉,而合肥就是安徽的縮影。蠻與侉都是一種文化,認真研究很有意思。在中國地理上劃分,秦嶺至淮河是一條分割線,在南可稱為南方,在北就是中國北方。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我們說安徽地處中部,地理根據就是指這條線正好從安徽穿過。橫貫安徽的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把安徽一分為三:皖南是山水相依,青山碧水。由於這一地區山峰連綿,不適合大規模戰爭,所以很少受到戰火侵害。但是交通、經濟等多方面原因,相對比較封閉。山道彎彎,來往不便。只能自給自足。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合肥處於江淮之間,整個佈局就像一個縮小了的安徽。它具有安徽南方與北方的所有地城特點。它的南部有山有水,北部是丘陵和平原。安徽有南蠻北侉之分,合肥也是。巢湖區域的巢湖、肥東、廬江、無為、舒城、桐城、和縣部分地區蠻得厲害,而長豐縣的北部多個鄉鎮,侉得也十分明顯。合肥這種亦蠻亦侉的現象是其他地市少見的。蠻與侉涇渭分明,地方風俗習慣大不相同,就像黃梅戲與淮北梆子的明顯不同一樣,南邊人愛吃的大米飯與北邊人愛吃的白麵饅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南方人的機謹與北方人的豪放相對仗。同時融入了合肥一地。我們來關注一下南蠻北侉的習性差異。合肥北邊的人喜歡叫肥東一帶的人為“小南蠻子”。在前面加個“小”,多多少少反映出了北侉子們對南蠻子的輕視。南邊人叫北邊人“老侉子”,說他們大嗓門,不講衛生。

北方人講南方人一天到晚米飯來,米飯去,吃的人瘦肌黃,沒有骨勁。南邊人說北侉子饅頭當枕頭,養個懶身子,睡吃睡喝不勤快。北侉子們罵南蠻子心眼深,心裡有話不直說,繞來繞去,吞吞吐吐,為人不實在。南方人看不上北方人,寧願往南走10裡,不願向北走一步。他們說北方人窮大方,不會過日子,只會埋頭在家生孩子……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就北侉子們的子蠻、野性來看,表現在喝酒上也十分明顯。北方是頭頂鍋蓋賣,也要爭個臉面。他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燒菜一盆一盆上,南方人看了就害怕,不敢坐一桌。南方人害怕自己的酒量大不如北侉子,吃肉也吃不過北方人。北侉子們在酒桌上看不起南方人,甚至有意無意地欺負南方人。形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地域位置劃分來看,合肥北邊水家湖一帶的人,與皖北文化更為接近,可以說能融為一體。而皖北人與山東、河南十分接近,其性格上的直爽、豪邁、粗獷,一眼就能看透。

同時,他們好客、熱情、大方的性格,與山東、河南人幾乎一模一樣。最明顯的是語言,語速較慢,語音渾厚,吐字咬音都很清晰,什麼地方的人都能聽得懂。北方人的語言與普通話更為接近,所以適合傳播。與此相背,合肥南邊人說話就不太好懂了,其“蠻”味十足,酷似無為、蕪湖以及皖南一帶。而皖南人的語言與廣東、福建一帶相似。這是因為皖南山區在古代主要是夷族和越族,一直屬於楚越文化區。皖南山區與楚越文化有同根關係。這一地區的民眾精明能幹,細緻聰明,在語言上乖巧婉轉,如行雲流水,就如同他們的山道彎彎。合肥是一個地域文化比較豐富的地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這是古代一位成事在合肥的軍事家所寫的詩句。這樣對仗工整的詩句不是一般文人的無病呻吟,而是一位“武夫”的由衷感嘆。他就是三國名流曹操。曹操父子在合肥留下了許多關於“文”的故事。一個尚武之人能把“文”做得有聲有色,這正是合肥人傳承至今的特色。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曹操永垂青史的《短歌行》更是文采絢麗。在合肥一帶血風腥雨的征戰中,曹操還能這般“書生意氣”,這就是歷代合肥人的神奇之處。後來的李鴻章、劉銘傳、段祺瑞等“合肥佬”也都是“萬馬奔騰戰猶酣,奔筆疾書好詩文。”

曹操公元155年出生於亳州,卻成事於合肥。那是個需要英雄也能夠締造英雄的時代。合肥培養了曹操也塑造了曹操,使之走向成功。曹操一生都主張“外定武功,內興文學”。他選才用才看重兩條,一是武功水平,二是文字水平。後來的事實證明,曹操的生選才用才標準是對的,他成就了自己的霸業。

讓我們來看看曹丕和曹植的權位之爭吧。其中更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大有“要文鬥不要武鬥”的古代君子風範。已成為魏文帝的哥哥曹丕命胞弟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作不出來就要行大法,要他的人命。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曹植抬步吟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完這首七步詩,良心發現,一時羞愧難當。就這樣,一場決定生死的權利之爭就這樣被“詩化”了。後來的曹植在哥哥和侄兒兩代皇權的壓迫下,以文養生,過完了一生。

桐城算得上是合肥的近鄰。或者說是“合肥的後花園”。清代中業,相城派作為中國文學的流派,統治中國文壇200多年。桐城派始創於方苞,中經劉大櫆,盛於姚鼐。桐城派在這200餘年間,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讓嶄新的文學之光照亮了合肥,也照亮了全國。

產生於合肥廬江的《孔雀東南飛》,是一部民間流傳下來的敘事長詩。全詩興353句,1765個字,是公認的中國長詩之聖。我們不僅要關注這首詩的藝術價值,更要研究這首詩的主題與思想價值,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那個時代,這首詩倡導的是“女子有才也是德”。你看:“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空篌,十六誦詩書…”這首正是因為具有積極意義的鮮明思想,才一直受到後人的廣泛讚揚。

“窮不能丟書,富不能丟豬”是合肥人的地域情懷。讀書,愛書,是合肥人的文化情結,也是合肥地域文化的顯著特色。有人發現一塊古代石碑,上面刻著這麼一句話:“有書聲,有線聲,有孩兒聲,才是人家。”

歷史學家們研究合肥,發現古代和近代合肥有兩點很突出:一是比較富足,生存條件和生活水平好於周邊地區。六家畈,三河鎮等一大批古建築群的出現就是證明。如果老百姓很貧窮,不可能出現那麼多質地優良的建築群。二是耕讀之家多,私塾點多。許多人家一邊種地一邊讓孩子們讀書。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李鴻章就是出生在肥東磨店這樣的耕讀之家。他父親李文安,母親李氏,兄弟姐妹8人。李鴻章排行老二,他6歲就進入棣華書屋上學。後來又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為師,打下了紮實的文化功底。他1840年考中秀才,1847年中進士,從此一路官運亨通。曾國藩是對他幫助和影響最大的人。考中進士前,他曾在曾門苦讀數載。後來一步步走向輝煌,成為肩扛半壁江山的大清重臣。

“學而優則仕”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典型體現。讀書才能當官,所以,民間說:“寧願到考場放個屁,也要為祖宗爭口氣”。合肥人尤其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李鴻章父子當年是這樣,李鴻章手下眾多淮學將領也是這樣。劉銘傳在鄉賦閒許多年,最下功夫的一件事,就是修建小島,每天早上用小船把後生們送到島上讀書,天黑後才接回來,以防干擾。合肥的地域文化營養造就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包拯、周瑜、楊行密、李鴻章、劉銘傳、丁汝昌、張治中、李克農、馮玉祥、段祺瑞等。深厚的合肥文化底蘊,使古今合肥“江山代有人才出”,而且年年歲歲各不同,在這個“不同”的背後,有一點是他們共有的,這就是合肥人的崇文情懷。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合肥話薈萃 在合肥 有種關心叫慢毫子,有種亮相叫芍倒 有種贊同叫一毫不假,有種懷疑叫你可照啊 有種狼狽叫失失弄弄,有種聊天叫郭蛋 有種騙人叫七屁八磨有種難搞叫軸手 有種高興叫笑屁的痴,有種生氣叫出氣帶冒煙 有種拼搏叫攢勁,有種動物叫老麼茲 有種埋怨叫真砸蛋,有種孩子叫俠們 有種頭腦不清楚叫騷柏弄結球,從方言上看合肥屬於南方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說合肥是南方,但處於江淮之間不南不北,大合肥就是這麼個性。合肥這座城市,既南又北,既東又西。1:以地理位置來劃分,淮河是中國的南北分界線,淮河是南北氣溫氣候的一個分界線。江淮首郡、吳楚要衝”,“江南之首”、“中原之喉”這個南方城市也成為中原地區某些特徵,所以大度包容心很強,在這種大城市裡積極容納了很多北方人,北方人依然能在合肥感受到家的溫暖,合肥沒有其他很多江南城市排斥北方。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合肥人主食是米飯,老民居是典型南方兩面坡式的,合肥人講和揚州南京鎮江同屬的江淮官話,合肥降水多,有梅雨。合肥自古水系發達擁湖通江為長江流域。按理屬於南方,但合肥為皖正中,或許沒有江浙和皖南地區更有南方味,合肥合,兼併天下之意。肥,海納百川之實。合肥二字頗為霸氣,故稱之為霸都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多年來,安徽“不東不西、不南不北”。從計劃經濟時代,國家投入集中在“大小三線”,就沒安徽的份;到了改革開放,安徽既沒湊上東部沿海開放,也沒趕上西部大開發,基本都被國家政策所“遺忘”,即便來個中部崛起,也因周邊強省的虹吸效應而被壓制。解放初安徽大力進行皖北農業振興,建國後至2005年前,安徽集全省之力打造的經濟中心並不是合肥,一直都是蕪湖。安徽省第一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給了蕪湖,當時最賺錢的海螺水泥從寧國搬去蕪湖,省裡大力支持的是蕪湖奇瑞……合肥呢?連實質工業投資都幾乎為零,只空有“全省政治中心”名頭。從上海浦東開發開始安徽大力支持建設以蕪湖為中心皖江城市帶,三分巢湖把最好的區域給了蕪湖,到如今的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群蕪湖仍是雙核。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這直接導致安徽區域離散度極大,而且各地各自為戰,更間接致使合肥等地發展戰略左右搖擺並缺乏連貫性。加上,安徽東有富庶江浙,西臨華中大武漢,自身又沒有形成超強中心,以致全省不但被地緣生態肢解,還在周邊虹吸下因離心力太強而“精神分裂”,自然在凌亂步伐下發展遲緩。所以導致過去安徽多年發展一直搖擺不定,從皖北農業振興,到皖江城市帶,江南江北集中區,再到現在的以江淮為中心的省會合肥都市圈。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合肥的發展起步得益於2005年後,在長三角城市中,合肥是一顆快速升起的新星。2008年,合肥GDP約為1665億元,11年間合肥接連趕超8座省會城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先後落戶,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滬蘇浙皖將進一步加深合作。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合肥今日之高地,源自當年之遠見。數十年的默默投入,才有了今日的能量爆發;長時間務實奮進,才有如今的加速快跑。

“亦蠻亦侉”“不是東西”的合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