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城點亮“夜間經濟”,廣州燈光秀累計吸引遊客6000萬

昨日,2019廣州國際燈光節於廣州海心沙公園開啟亮燈儀式。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的燈光節不設無人機表演、不設小蠻腰燈光秀。海心沙將打造全景聲沉浸式的燈光音樂體驗公園,以“國潮正當紅”為主題,應用了古代的五音元素——宮、商、角、徵、羽,融合光影演繹中國“和合之美”。

超40城点亮“夜间经济”,广州灯光秀累计吸引游客6000万

承辦方廣州市銳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梁志表示,本屆燈光節首次採用“1+9”全城模式籌辦,設置海心沙+花城廣場主會場,以及越秀、荔灣、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等9個分會場。作品展示自18日起連續10天於夜間18:00-22:00展出。

累計吸引遊客6000萬人次

廣州國際燈光節向來被譽為廣州發展“夜間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夜間經濟主要包括夜景觀光、街區夜遊、景區夜遊、夜市/夜宵、夜間演藝、夜間節事、夜間文化場所休閒活動等內容。其中,本地居民在10公里以內的夜遊活動被成為本地居民夜休閒,10公里以外的叫本地居民夜遊,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是指外地遊客的夜遊。

據銀聯測算今年前三季度商務數據得出的結論顯示,國內夜間總體消費金額、筆數分別達到全日消費量的26.81%和23.80%,其中游客佔比近三成。

按照廣州國際燈光節監製、銳豐文化總監梁智堅的測算,廣州國際燈光節在飲食、交通等方面可直接帶動150-200元/天,外地遊客則達到300-400元/天。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連續8屆的廣州國際燈光節已累計吸引遊客達6000萬人次,直接和間接拉動消費18億元。“6000萬人什麼概念?是全國最擠的體育西地鐵站65天的客流總和,是鳥巢750場爆滿演唱會的總觀眾數。”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所副所長楊宏浩表示,發展夜間旅遊經濟,既可以讓傳統旅遊資源煥發新的活力,也可以創造新的旅遊資源、新的產品,還可以整合並提升非傳統旅遊資源和產品。

超40城發佈夜間經濟刺激政策

“夜間經濟”正成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質量、消費水平、開放度、活躍度、投資軟環境及經濟與文化發展活力的重要指標。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2019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國際上明確發佈夜間經濟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了40餘個,國際城市夜間經濟進入了繁榮發展階段;在中國,夜間經濟發展進入了初始發展階段,截止2019年10月,全國發布夜間經濟、夜間旅遊相關政策的規劃城市已超過40餘家。

例如,成都明確提出,要挖掘夜間消費新動能,加強夜間經濟的環境營造,加快培育錦江夜消費商圈,引入現代新興消費業態,打造成都夜消費地標;

上海鼓勵各區建立“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編制夜生活集聚區發展規劃,打造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試點在部分區域增加夜間停車位、出租車候客點、夜班公交線路;

北京市政府提出,將出臺繁榮夜間經濟促消費政策,鼓勵重點街區及商場、超市、便利店適當延長營業時間,並對3000座以下的演出場所的營業性演出給予一定比例的低票價補貼;

天津提出,推動購物中心、大型百貨商場延長營業時間,引導“7-11”“全時”等企業建設24小時便利店,在2019年底前打造形成6個市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

此外,山東濟南提出要“豐富夜間經濟消費業態”;甘肅蘭州提出要打造“深夜食堂”,推出“夜間讓利”購物活動……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從最新的全球夜間燈光數據來看,東部沿海、沿長江、沿黃河區域和成都、西安等主要城市群在世界範圍內算是領先的。武漢、重慶、成都等地的夜間文化活動是豐富的,商業氛圍也是深厚的。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