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口出”的經典案例一枚,慎言!慎言!慎言

“禍從口出”的經典案例一枚,慎言!慎言!慎言

01

賀若敦,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將領,勇武剛猛。

公元559年為行軍司馬,領金州刺史。

為將多年,賀若敦立了不少戰功,然而同輩都混成了大將軍,唯獨他不是,心理很不平衡,難免發幾句牢騷。

對其他人發幾句牢騷,也許無關緊要,千不該萬不該,他不該當著朝廷使者的面發牢騷。

賀若敦屢出怨言,把執掌國政的晉王宇文護惹毛了,命他回朝自殺。

自殺前,賀若敦特意把兒子賀若弼叫到面前,對他說:

“你爹我落到這個地步,全是這張臭嘴惹的禍,你一定要吸取我的教訓,今後千萬不要瞎BB,不然老子的下場,就是你的下場!”

賀若弼連連答應,賀若敦仍不放心,為了讓他刻苦銘心地記住他的教導,他叫兒子把舌頭伸出來,一錐子紮下去,扎得鮮血淋漓,再次叮囑:

“你給老子記住,一定要慎言,慎言!”

可,悲劇,還是重演了。

02

與老爹賀若敦相比,賀若弼(賀若是複姓)後來當的官更大。

據《隋書·賀若弼列傳》:

很年輕的時候,胸有大志、甚是驍勇、弓馬嫻熟、學識淵博的賀若弼就很出名了,深受北周齊王宇文憲器重。

賀若弼初次走上仕途,就是靠了宇文憲的提攜,先是被宇文憲引為記室,不久封當亭縣公,遷小內史。

“禍從口出”的經典案例一枚,慎言!慎言!慎言

周武帝宇文邕畫像

​據《資治通鑑》:

當時的北周大老闆是周武帝宇文邕,他對太子宇文贇要求非常嚴格,容不得他為非作歹。

事情就是那麼有意思,他越是嚴格,太子越是要和他唱反調、乾的壞事越多。

只不過,這小子極其會演戲,始終把他爹矇在鼓裡,讓他爹覺得,他是天底下最好最乖的兒子,把江山交給這麼好的兒子,大可放心。

對於太子的行徑,上柱國烏丸軌卻是看在眼裡,愁在心裡,他對賀若弼說:

”這樣的太子,今後如何擔當大任?”

賀若弼說:

”豈止是您這樣覺得,我也這樣覺得,看來您得辛苦一趟,把太子的情況告訴皇上。”

烏丸軌便找了個機會,跟周武帝彙報了:

”這樣的皇太子,可能不太適合做帝王——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我和賀若弼討論過這件事,他也這麼看。”

周武帝便把賀若弼找去,問他:太子是不是那樣的人。

賀若弼心想,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動搖,繼位是早晚的事,千萬不能說他的不是,不然今後他登了基,小命就沒了,咱爹的臨終遺言言猶在耳,不能瞎逼逼。

於是他說:”沒有啊,臣看到的皇太子,無論是德行還是操守,每天都在進步,反正,臣沒看他有啥缺點。”

周武帝聽了,什麼也沒說。

估計周武帝后來找過烏丸軌,所以烏丸軌才去找賀若弼——你小子為毛出賣我?

賀若弼的回答是“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意思是,無論是君還是臣,都應有所隱藏,不然,君就會失去臣,臣嘛,恐怕連小命都保不住。

後來太子宇文贇繼位,果然把說他“壞話”的烏丸軌殺了,賀若弼則屁事沒有。

03

實事求是地說,除了玩兒心機,賀若弼正經本事也還是有的,而且還不小。

比如579年,隨上柱國、行軍元帥韋孝寬攻克淮南、壽陽等幾十城,幫北周佔了長江以北的土地,賀若弼貢獻的計謀最多。

佔了壽陽後,賀若弼被任命為壽州刺史,改封襄邑縣公。

他的本事,還令楊堅很是忌憚。

據《隋書·賀若弼列傳》:

公元580年,楊堅當了北周大丞相,把持朝政,很多人不服,相州總管尉遲迥更是乾脆起兵造反,楊堅害怕賀若弼也跟著造反,急忙把他撤了,派親信長孫平頂替。

後來,楊堅成了隋文帝后想吞併江南、統一全國,亟需人才,到處查訪誰是戍鎮江淮的最佳人選。

問到尚書左僕射高熲,高熲說:”若論文武雙全,賀若弼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楊堅深以為然,不然當初,他也不會那麼“怕”他了。

楊堅不但拜賀若弼為吳州(今江蘇揚州一帶)總管,還把滅南陳的準備工作這麼大的事情,交給他負責。

“禍從口出”的經典案例一枚,慎言!慎言!慎言

隋文帝楊堅畫像

​接到任務後,賀若弼當然很高興,還給壽州總管源雄寫了一首詩:

交河驃騎幕,合浦伏波營。

勿使麒麟上,無我二人名。

想借機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急迫心情,躍然紙上。

然後他來到揚州任所,開始執行楊堅的命令。

滅掉一個國家,不是小事,想借此青史留名的,大有人在,尚書左僕射高熲、御史大夫楊素、光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等,爭先恐後貢獻滅陳之策。

賀若弼也獻了個“取陳十策”,而且脫穎而出,楊堅認為最好,連連點贊,還為此賜了他一把寶刀。

到正式開戰的時候,隋文帝又命賀若弼為行軍總管,率軍出揚州。

這次集中的水陸軍,多達51.8萬,兵分八路,從大海到巴、蜀,那陣勢,完全是史無前例的節奏!

雖然晉王楊廣是滅陳主管,各軍都由他節度,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併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

作為行軍總管,賀若弼的積極性,比那些人都要高,不等命令下來,就開始行動了。

他先把老馬賣掉,在南陳大量購買船隻,藏起來,目的是打起來的時候,讓南陳沒有船用。

然後又買了五六十艘破舊的小船,停靠在小河裡。

這叫故意示弱。

南陳果然以為他們沒有戰船,就這幾艘破舊的小船,根本不足為慮!

除此而外,賀若弼還採取了一些迷惑南陳軍隊的措施,讓南陳軍以為,隋朝大軍開到,只是來換防的,對隋軍的企圖,毫無察覺。

公元589年正月,雖然之前定下的進攻時間未到,但賀若弼覺得時機已到,於是提前發起進攻,命令軍隊出揚州南渡,南陳軍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驚慌失措,爭相逃命。

這一戰,隋軍大勝,南陳徹底完蛋,還活捉了他們的大老闆陳叔寶。

“禍從口出”的經典案例一枚,慎言!慎言!慎言

南陳後主陳叔寶畫像

04

賀若弼為何敢提前行動呢?

原來那天是正月初一,是個“大節”,南陳軍隊正在歡度節日呢,這麼好的機會不利用,再等這樣的機會,也不知會等到啥時候。

然而,儘管打了大勝仗,晉王楊廣還是認為,賀若弼違反軍命提前行動,是極其嚴重的,把他交給執行軍法的官員去處理。

一舉滅掉南陳,楊堅高興得都找不到北了,怎麼可能處理賀若弼呢?

只要能打勝仗,違反軍命那點錯誤,算個啥啊!

結果,賀若弼不但沒有被處理,還賜給御坐,進位上柱國,封爵宋國公,拜右領軍大將軍,不久轉右武候大將軍。

除了給了他無數賞賜,隋文帝還把陳叔寶的妹妹,賜給賀若弼做小老婆。

與此同時,他的雞犬也紛紛被昇天。

兄長賀若隆成了武都郡公,弟弟賀若東為萬榮郡公,併為刺史、列將。

他們家的生活,也來了個天翻地覆,奢侈到奴婢都身穿綾羅綢緞,各種珍玩,更是可與皇宮媲美。

但他仍不滿足,不允許除了皇帝大人,其他任何人在他之上。

當楊素成了右僕射(宰相),而他仍然是將軍。

早就以宰相自詡的他,心裡很不舒服,而且毫不掩飾這種不舒服:”憑啥楊素是宰相,而我不是?難道我的功勞,沒有他大?”

公元592年,楊堅實在聽不下去了,罷了他的官,沒想到引起了他更大的反彈,怨氣比之前更重。

楊堅又忍了他幾年,後來實在忍不下去了,只好將他下獄。

05

到了監獄,賀若弼仍不老實,這一回更大膽,乾脆把左僕射高熲和右僕射楊素(都是宰相),“定義”為酒囊飯袋!

說他們是酒囊飯袋,那任命他們的大老闆,是什麼?

隋文帝搞不懂這傢伙哪來那麼大的膽子,親自來到監獄問他:

”我任命高熲、楊素為宰相,你說他們都是酒囊飯袋,你到底幾個意思?”

賀若弼說:”他們是不是酒囊飯袋,難道我還不清楚?高熲,我的老朋友,我瞭解他,楊素,我的舅子,我更瞭解他,他們有幾把刷子,我清楚得很,所以,我才敢說他們都是酒囊飯袋!”

隋文帝氣得差點當場吐血......

大臣們也認為他太過分了,紛紛奏請將他處死.

隋文帝還是很不錯的,覺得對待功臣不能這麼簡單粗暴,所以考慮幾天後,最終還是決定免他一死,除名為民算了。

被除名幾年後,隋文帝恢復了賀若弼的爵位,雖然不再重用他,但每次宴請賞賜啥的,都“遇之甚厚”。

公元599年,隋文帝賜宴王公,賀若弼借酒“發瘋”,在所作詩中繼續表達強烈不滿,隋文帝仍然沒跟他計較,付之一笑。

這時候的賀若弼,不但把隋文帝的不計較當成了驢肝肺,更是早就把他爹當初的教導,忘到了九霄雲外。

當然了,他也許根本沒忘,他只是覺得,他斤斤計較的,是他應得的,不爭一爭,實在太傻了。

然而,隋文帝能夠容忍他,不等於換一個老大也能容忍他。

“禍從口出”的經典案例一枚,慎言!慎言!慎言

隋煬帝楊廣畫像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病逝,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

起初,隋煬帝對賀若弼依然不感冒,但還是允許他參加工作。

誰知他依然管不住那張臭嘴,竟然對隋煬帝命人制造的、用來接待突厥啟民可汗及其部眾的大帳篷說三道四,說什麼這個帳篷太奢侈啦,大老闆太不把國家的錢當錢啦,等等等等。

結果被人報告了隋煬帝,隋煬帝大怒。

公元607年8月27日,賀若弼被隋煬帝殺了。

他被殺不要緊,把時為太常卿的高熲和禮部尚書宇文弼也連累了。

而高熲和宇文弼,在他“誹謗朝政”時,只是不得不附和了幾句!

賀若弼的悲劇,到了宋朝,還有人為之扼腕嘆息,詩人徐鈞就是其中之一,他寫道:

乃翁永訣語堪悲,

果定江南副所期。

守口未能終死舌,

如何忘卻刺錐時。

簡單意思就是:你爹臨死前苦口婆心地交代,叫你慎言慎言,刺錐之痛,你小子怎麼就記不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