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歷史發展的簡介

冰島(冰島語:Ísland,全稱冰島共和國),是北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位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北歐五國之一,國土面積為103106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2萬,均為冰島人,屬日耳曼人、挪威人後裔,是歐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首都是雷克雅未克,也是冰島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區人口占全國的三分之二。

冰島地處大西洋中脊上,是一個多火山、地質活動頻繁的國家。內陸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內多分佈沙質地、冷卻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島雖然位於北極圈邊緣,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適宜。

根據《殖民之書》的記述,歐洲定居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維京人殷格·亞納遜一行人是冰島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僅在冰島過冬。其後的幾個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冰島定居,他們也帶來了蓋爾人奴隸。1262至1918年冰島成為了挪威的一部分,之後屬丹麥王室治下。1918年冰島宣佈獨立,並在1944年成立共和國。

冰島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民擁有國家提供的健康保險和高等教育等北歐福利系統。2014年冰島位於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的第13位,冰島是北約成員國中,人口最少並且是唯一沒有常備軍隊的國家,僅有海岸警備隊承擔國防任務,基督教路德宗為國教。

冰島歷史發展的簡介

歷史學家一致認為,冰島的歷史可查詢到860年挪威人的船隻遇難漂流至冰島。

人類定居冰島的年份是公元874年,第一位永久居民是來自挪威的維京人殷格·亞納遜(Ingólfur Arnarsson)。登陸時,殷格·亞納遜在海灣看到地面上生起的嫋嫋水蒸氣,卻誤以為是煙霧,隨將此地命名為“煙霧之灣”,這就是雷克雅未克冰島語名字Reykjavík的字面含義。直到1000多年後,在公元1786年,雷克雅未克才正式成為冰島首都。

此後來自挪威,間或亦有來自愛爾蘭的移民不斷增加。10世紀前期,冰島歷史上的移民時期結束。

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凱爾特人在公元九到十世紀間移民到冰島之前,冰島是除新西蘭以外世界上最後一個無人居住的大島。

公元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議會(冰島語:Alþingi)併成立了冰島自由邦,雖然這一議會此後並未運行多久。某些文字證據顯示,愛爾蘭人的僧侶曾經在北方人到達之前在冰島生活過,不過沒有考古學上的證據證明這一推斷。冰島保持了300年的獨立,隨後被挪威和丹麥統治。

1814年丹麥-挪威聯合王國根據基爾協議(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島是挪威國王的殖民地,此後成為丹麥的附屬國。

1874年,丹麥政府給予冰島有限的自治,1918年,丹麥與冰島簽訂聯合法案,丹麥承認冰島王國為丹麥王國附屬的主權國。自此,冰島在內政方面進一步獲得了類似於保護國的獨立和主權,外交和國防方面丹麥仍保留權力。

1940年,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佔領丹麥,冰島議會宣佈冰島政府從丹麥國王收回冰島外交及其它事務的權力。同年英國佔領了中立的冰島,次年美軍接替英國軍駐守冰島。丹麥國王繼續保持法律上的統治。

1944年冰島共和國建立。新的共和國是北約的成員國,並於1949年和美國簽訂了防衛冰島的協議。根據這一協議,美國在基夫拉維克設有軍事基地,一直到2006年9月底美軍單方面撤出。到目前為止冰島還沒有自己的軍隊。

戰後幾十年來,冰島的經濟依賴於漁業,並因為這一資源和周邊國家發生過數次衝突,其中包括和英國著名的“鱈魚戰爭”。

冰島經常遇到的一個重大問題是捕魚區劃界問題。1958年冰島決定將捕魚區擴大到12海里,英國再三反對,兩年後才予承認。
60年代國際漁業不景氣,冰島為保護民族利益,1972年將捕魚區擴大到50海里。英國、聯邦德國對此提出強硬抗議,英國還出動軍艦為英國漁船護航,並與冰島的巡邏艇發生多次糾紛,形成了曠日持久的冰英捕魚戰。海牙國際法庭於1974年判決拒絕認可冰島宣佈的50海里捕魚區。

冰島於1974年又宣佈將捕魚區擴大至200海里。冰、英兩國於1976年斷絕外交關係,經3個月談判英國承認了冰島200海里捕魚區,並與冰島復交。

1980年8月1日,V.芬博阿多蒂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1984年8月1日連任。

近年,因為大量投資重工業,冰島經濟逐漸多樣化,鍊鋁業發展起來,經濟不斷自由化和私有化。2008年冰島發生了金融危機,並引發了一系列政治運動和變動。冰島通過EEA成為了歐洲經濟區的成員,但未加入歐盟。

2009年7月17日,冰島政府向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和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正式申請加入歐盟,但已暫停了加入歐盟的談判。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頭條號:史學速遞,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