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32馬赫!國產飛船將開啟太空遠征,耗時10年總里程40億公里

除了近期熱議的中國已經展開地月空間經濟區的太空項目,不僅僅是月球探索和開發,其他太空小行星的探測也是航天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目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透露,我國在小行星探測領域上有著一項長達10年之久、目標總里程近40億公里的太空遠征任務,據瞭解中國此次探測的小行星是目前發現的最穩定的一顆、距離地球3000萬公里的地球準衛星,此次探測所要求的技術難度也是非同一般。

速度32馬赫!國產飛船將開啟太空遠征,耗時10年總里程40億公里

出品|國器

此次小行星探測任務總體分三步走預計耗時10年左右

據悉項目計劃主要針對的是2016HO3的小行星,並且會選擇機會登陸小行星表面同時藉助機械手臂進行一定的採樣。和月球火星登陸不一樣,在這顆小行星登陸時由於引力微弱所以更像是交會對接。計劃第一步是在2022年發射一艘深空探測飛船,此後則是進行為期三年的“準衛星”近地天體2016HO3小行星探測,並且將採集的行星樣本藉助返回艙送回地球。最後一步則是探測器在主帶彗星133P環繞軌道開展探測。其實探測器能夠以32馬赫的速度飛向火星並且最終抵達小行星進行探測主要就是藉助了地球、火星的引力彈弓效應,而這項歷程將耗費時間是7年左右。

速度32馬赫!國產飛船將開啟太空遠征,耗時10年總里程40億公里

中國新裝備的大口徑測控天線助力小行星探測器的深空測控

中國此次小行星探測器研究也是有著很多技術難題,畢竟此次可是直接一次性發射了兩顆地外天體的近距離探測器。所以探測器將會裝備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同時耗費的燃料相對於其他探測器上要更少以此來維持長期超遠距離的深空探測。其實在小行星探測中最難做到的是深空測控,此前中國火星探測計劃就因此而遲遲未能展開。不過目前中國裝備了直徑66米的大口徑測控天線的能夠覆蓋全球的深空測控網已經建成了,所以不僅僅是2016HO3小行星甚至是距離地球數億公里的133P彗星都可以很好的監控到。這也是此次中國有自信直接計劃發射兩顆探測器的底氣。

速度32馬赫!國產飛船將開啟太空遠征,耗時10年總里程40億公里

此次探測的小行星距離地球近3000萬公里遠超嫦娥二號探測距離

其實在小行星探測上,日本相對於其他國家是較為領先的。全球第一個完成採集小行星物質並且帶回地球的航天器就是日本的隼鳥一號。不過中國也並不是第一次進行小行星探測,嫦娥二號此前就順帶完成過圖塔蒂斯小行星飛越探測任務,並且還做到了3.2公里飛躍該小行星。而如此的飛躍距離也成為了小行星探測的最新最近距離。不過嫦娥二號此前探測的小行星距離地球僅為700萬公里,此次探測的2016HO3的小行星距離地球則有3000萬公里左右,自然探測器的技術要求也就更加嚴格。

速度32馬赫!國產飛船將開啟太空遠征,耗時10年總里程40億公里

探空小行星的探測將為我國未來航天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自第一顆人造衛星順利升空之後,各國對於太空領域一直都沒有放棄過研究。中國在在這方面相對於其他國家來說經驗稍微欠缺一些,但是在技術上一直都在努力趕超。今年中國民營、國營在航天上都有著很大的突破,地月空間經濟區以及火星探測一號都在準備當中。而小行星探測目前並不是主流,畢竟總體收益並不是非常明顯。不過隨著未來的技術發展,各國對於小行星的探測或將更多,中國航天應該始終未雨綢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