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不足700字的文章為什麼能發表在Science上?

這篇不足700單詞的文章為什麼能發表在 Science 雜誌上?

這篇不足700字的文章為什麼能發表在Science上?

刊登在 Science 上的這篇文章,題目為:Human Voice Recognition Depends on Language Ability (2011年7月29日),作者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三位研究人員。

文章的篇幅只有一頁,字數不足700個英語單詞,只有一個行為實驗,既沒有采用先進的實驗設備,也沒有使用複雜的統計方法,結果也只是一張圖表

在課題組的一次大組討論會上,一位研究生向大家介紹了這篇文章,引起了大家很大的興趣和熱烈的討論。

就是這樣一篇看去“很簡單”的文章,為什麼能發表在“頂尖級”的刊物 Science 上呢?

我個人認為,可能有幾個原因,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1、提出了一個好的科學問題

這篇文章採用了成人閱讀困難者和正常閱讀者(控制組)為被試,比較了他們對熟悉的語言(母語-英語)和不熟悉的語言(漢語)嗓音識別上的差異。

結果發現,兩組被試在母語的嗓音識別上有明顯差異,閱讀障礙者的正確識別率顯著低於正常閱讀者,而在第二語言的嗓音識別上,兩組被試的成績沒有差異。

英語閱讀障礙者確認母語的能力並不優於確認漢語的能力。閱讀障礙者在母語的嗓音識別上有顯著差異,而在不熟悉的漢語上,差異不顯著。

如果文章的作者僅僅關注閱讀障礙者存在什麼認知缺陷,而且用結果來說明“語音表徵缺陷”是閱讀障礙者最重要的認知缺陷,那麼這個結果只是支持了目前國際學術界關於閱讀困難的一種理論,成果的原始創新性就會大打折扣,文章也不可能發表在頂尖級的學術刊物上。

作者們沒有從閱讀困難的角度提出問題,而是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即不同語言能力對人類的嗓音識別的影響。

文章把兩組被試的差異看成是語言能力的差異,或語音表徵上的差異。對於熟悉的語言(母語),語音表徵的影響大,因而兩組被試在識別母語嗓音時有差異;而對不熟悉的語言,這種差異可能就消失了。

實驗結果很好的支持了上述假設。

語音識別問題是一個非常前沿的科學問題,而語言能力與語音識別的關係,還很少有人進行過探討,這是這篇文章的一大亮點。

愛因斯坦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和技術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的進步。

我沒有問過作者本人,也許他們在開始研究這個問題時,也是從閱讀困難的角度提出問題,以後才想到這個更好的問題。人往往不是先知先覺者,而是後知後覺者,只有在反覆、不斷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中,才能發現和找到更好的問題。

因此,要把“提出問題”貫穿在研究的始終,要用問題來引導研究,從實驗設計,到數據處理,到文章寫作,每一步都要思考自己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一篇文章從實驗設計到發表,可能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不斷更新自己的問題,才能使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

2、有一個高起點的開頭

文章開頭難,這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個事實。

這篇文章沒有從“閱讀障礙的認知機制“這個大家很熟悉的問題開始,而是從動物的嗓音識別開始。

作者指出,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社會性動物,都能從用於交流的聲音中識別個別的“特定聲音”(conspecifics),這是他們適應環境的一種特性。

人類對自己理解的口語中的語言,其嗓音識別會更加精確。這種能力依賴於聽話者的語音知識。

接著作者引用了發表在 NatureScience 上的兩篇關於閱讀障礙的文章,提出了從閱讀障礙入手研究嗓音識別的意義。

人類和非人類動物的“嗓音識別”是近年來研究“語言與腦的進化”關係中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問題,而閱讀障礙與正常人的比較又為研究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這可能也是這篇文章能為

Science接收的一個重要原因。

記得有一次,我請譚力海教授介紹他的寫作經驗,他說:好文章在開始時一定要引用“高端刊物的文獻”,要關注最前沿的有重大意義的理論問題,使自己立足於高起點,高水平。

我想這是很有道理的。

文章的起點站得不高,提出的問題不是學術界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也就很難有希望發表在高端的國際刊物上。

3、選擇了一個有特色的實驗任務

在以往關於閱讀障礙的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都採用詞彙水平的語音或語義判斷任務,如押韻判斷任務、詞彙判斷任務、語義範疇判斷任務等。

本文作者別出心裁,採用了嗓音匹配任務,即要求被試判斷所聽到的句子是5位說話者中的哪位說的,這也是作者另避蹊徑的地方。

實驗任務或實驗範式的創新,需要研究者創造性的思考,一種新的實驗範式常常會為研究開闢一個新的天地,揭示出許多未知的現象和規律。

當然,發表一篇好文章,還需要許多其他的條件,如研究者在某個領域的研究積累和聲望,寫作經驗和能力,語言的表達水平等等。

本文的通信作者在這個領域很有影響,已經在 Science 上發表過文章,可能存在“名人效應”,這些就不必分析了。

論文鏈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33/6042/5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