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科發佈報告:杭州、成都、重慶、長沙人口淨流入強勁

2019年11月19日,京東數字科技集團在2019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上隆重發布《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

與傳統的基於人口普查和各大城市和地區流動人口報告獲取數據相比,京東平臺大數據充分覆蓋流動人口、動態呈現人口變化。更具實時性和多樣性的數據系統為現有人口遷移與城鎮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有益補充。

《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認為,上海、廣州、深圳人口遷入來源最多的城市均是北京;杭州、成都、重慶、長沙等二線城市人口淨流入強勁,而哈爾濱、大連、瀋陽等城市人口流出卻非常嚴重;"下沉消費市場"已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北京是一線城市人才庫

基於京東大數據,中國城市都市圈悄然形成。與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相比,京津冀都市圈集群特徵相對較弱,主要原因是京津冀都市圈非核心城市的發展相對滯後,城市集群的形成也相對遲緩。

《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遷出北京的人才不僅集中在北京周圍,而是對全國有輻射效應。一線城市中,上海、廣州、深圳的人口遷入來源最多的城市均是北京。

京東數科發佈報告:杭州、成都、重慶、長沙人口淨流入強勁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北京重點大學雲集、"總部經濟"發展突出,對人才與一線城市雙向流動提供支撐。

杭州、成都等部分二線城市人口淨流入強勁

近年來,二線城市及其形成的都市圈在中國新型城鎮化和都市圈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杭州、成都、重慶、長沙等二線城市人口淨流入強勁;成都、青島等部分二線城市表現出很強的都市圈效應和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武漢、長沙、大連、瀋陽、哈爾濱等都市圈效應不顯著。

報告認為,杭州、成都、重慶、長沙等人口淨流入強勁的城市具有收入增速快、產業升級加速、房價收入比低(房價增速低)、人才政策力度大等特徵。二線城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戶籍、教育、醫療、養老等配套政策。

通過對京東大數據的觀察,二線城市都市圈的發展各具特點。

其中,西安既具備較強的周邊輻射能力,又與一線城市保持聯繫。除北京外,西安人口遷移前五大城市均為都市圈內部城市。

作為中部地區中心城市,鄭州與周邊的人口聯繫緊密,城市集群效應較強。其人口遷移前十大城市中,除北京和上海外,其他全部來自都市圈內部。

武漢和長沙與都市圈內外的聯繫則較為均衡,都市圈效應不顯著。主要原因是周邊城市發展水平有限,且地理位置與一線都市圈不遠,因此與一線城市的聯繫更多。報告建議,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兩個重要城市,武漢和長沙應當增加交流互動、實現協同發展

此外,大連、瀋陽、哈爾濱等二線城市也未表現出明顯的都市圈效應。報告認為,在保持與全國其他二線城市聯繫的同時,應通過加強都市圈內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協同等途徑,加強對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從而推動都市圈一體化發展。

基於對京東大數據低線城市數據的觀察,都市圈是決定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低線級城市同地理位置最接近的一線城市人口遷移往來最為密切。同時,強二線與四五線城市之間的人口遷移也非常活躍。

例如,杭州和南京的省內龍頭優勢明顯。與杭州人口遷移往來最多的城市大部分位於浙江,而南京的前十大流入流出地均位於江蘇。

下沉消費市場潛力大

隨著低線城市人口遷移頻率逐漸升高和遷移人口收入的快速增長,"下沉消費市場"已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9基於京東大數據的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低線級城市的增速快於高線級城市的增速,四五線城市的消費總額增速領跑其他線級城市,顯示出下沉市場具有較大的消費潛力。大量高購買力人口從高線往低線城市遷移推升了低線城市消費的繁榮和消費結構的優化。

人口遷移的背後有哪些驅動因素?沈建光表示,不同線級間城市的收入差距客觀上導致高線城市對低線城市的人口有很大吸引力。此外,高房價帶來的高生活成本,也會驅動人口從高線級城市遷往低線級城市。

在建設有全球競爭力的城市集群、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平衡地域差異,統籌高線城市和低線城市的協同發展,增強低線城市同高線城市人口的雙向流動,釋放低線城市的消費潛力,對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