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務業開放屢獲外資企業好評

今年8月,北京市發佈金融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聚焦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拓展外資機構業務範圍、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等,展示了未來一段時期北京主動承接國家金融開放改革的路線圖。據悉,今年以來已有十餘家國際重要金融機構落戶北京。

外企共迎發展新機遇

去年9月,益博睿徵信(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獲得中國人民銀行企業徵信備案,成為繼華夏鄧白氏後,第二家獲得企業徵信備案的外資徵信機構,也是第一家獲得企業徵信備案的外商獨資企業。這既是中國大門越開越大的有力佐證,又意味著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尤其是金融業開放逐步進入全新階段。

“益博睿能夠獲得央行的企業徵信備案是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帶來的成果。”益博睿徵信(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黎薇直言,此前企業徵信備案只對內資企業開放,在招投標過程中,不少企業對備案資質有要求這一條件就將益博睿“拒之門外”,喪失了很多發展機會。如今,拿到企業徵信備案的益博睿收穫了不少客戶,業務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益博睿將利用在全球市場獲得的徵信經驗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為北京乃至全國的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北京是全國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國務院分別於2015年和2017年先後兩輪批覆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其中金融開放是重要試點內容。今年,國務院批覆北京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177項試點任務中,金融業開放改革項目約佔1/4。

經過多年發展,北京在政策創新、市場平臺、人才儲備、客戶資源、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協同等方面都形成了明顯的比較優勢,為主動承接國家金融開放的改革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開放的北京對世界的邀請。就在10月底,世界銀行發佈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中,北京作為中國的樣本城市,得分78.2分,進入全球前30名行列,得分超過了日本東京。“服務管家機制”就是北京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具體體現。

北京市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服務外資金融機構,北京市分別從市級層面和區級層面建立了“服務管家機制”,每一家外資金融機構都有一對一的固定服務管家,這些管家將對其提供政策解讀、執照辦理、辦公地址選擇、購租房、員工工作居住證辦理、人才引進等一系列服務。

“服務管家機制”受到了穆迪中國區總經理施浩的頻頻點贊。“我上任5個月以來,就與北京市金融局的負責人開了2次碰頭會,每一次會議都很有成效,我們的疑惑和訴求都得到了積極回應。”施浩說,隨著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更多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對於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而言,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看好北京金融業發展環境。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也是重要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和眾多大型金融機構所在地,隨著金融業開放改革步伐的加快,北京會承接越來越多國家金融開放措施落地。與此同時,北京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是外資金融機構來華髮展的首選地。”黎薇和施浩的肯定是眾多外資金融機構對北京的肯定,也是北京服務業擴大開放最大的動力。

多措施吸引外資金融機構落戶北京

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部門、重要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和眾多大型金融機構所在地,承擔著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北京金融業增加值4221.7億元,同比增長9.2%,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7%,金融業始終保持首都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地位。

“北京作為國際交往中心,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北京是題中應有之意。外資金融機構在北京更加活躍是開放的象徵。”上述金融管理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外資金融機構落地北京將進一步激活市場主體,並把原有的成熟業務、經驗和創新服務帶入中國,通過中外金融機構的競爭與合作,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正是因為如此,北京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入駐。一方面持續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與自貿試驗區、CEPA共同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實踐路徑,北京作為全國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在今年8月對外發布金融領域開放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在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市場準入、拓展外資機構業務範圍、探索資本項目對外開放、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等九大方面推出了38項舉措。北京先後三輪試點任務和措施,取得了積極進展,資本項目可兌換在穩步推進,在京跨國公司開展了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實現本外幣一體化,中關村資本項目便利化政策試點範圍也在逐步擴大。

另一方面持續優化北京營商環境。作為中國的兩個採樣城市,北京已成為中國營商環境改善的標杆。今年北京市建立了服務管家制度,對每家重點金融機構,設立市區兩級服務管家,服務管家專職固定,機構有任何需政府協調解決的事項都可以隨時聯繫服務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