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自我監測血糖講究多

  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監測少不了醫生的糖尿病實驗檢查,不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要自我監測血糖,可以說這是糖友的必做功課。測血糖保證血糖數值的正確性是很重要的,這就需要糖友注意監測血糖時的細節。

糖友自我監測血糖講究多

  糖友自我監測血糖講究多

  檢測血糖要注意的四個細節

  1、不要為得到理想結果而在檢查前一天過分節食。此時所測的血糖結果可能偏低一些,但卻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為保證檢查結果的真實可信,檢查前一天進餐和用藥應和平常一樣,並保證夜間睡眠良好。另外,抽血化驗前應避免劇烈運動、抽菸和飲用刺激性飲料(如咖啡)。

  2、不要在家注射完胰島素後再去醫院抽空腹血。由於到醫院抽血在時間上難以預料,如果不能在半小時內抽完血,勢必延遲進餐時間,這樣可能會發生低血糖。

  3、如果無法確定在醫院抽空腹血的具體時間,不妨早晨在家正常治療及進餐,然後去醫院測餐後2小時血糖。這樣不至於影響正常進餐及用藥,不會引起血糖的波動。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檢查餐後血糖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而且能更好地反映進餐量及服藥量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4、對於自身胰島素分泌水平低下、存在清晨高血糖的病人,最好用血糖儀事先在家中完成空腹血糖的測定,記下結果後再去醫院。儘量不要去醫院化驗空腹血糖,因為醫院門診採血時間太晚,這樣會延誤病人早晨的胰島素治療,對全天血糖產生不利影響。

  監測糖尿病要注意的三個指標

  糖尿病專家指出,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觀察和診斷中的三個重要指標。老年糖友尤其要注意檢測餐後血糖

  老年人空腹血糖不高,沒有症狀,不等於不是糖尿病。 在臨床上,有2/3的老年糖友,空腹血糖不高,沒有明顯症狀,但是餐後2小時血糖監測,血糖則大於11mmol/L。

  不要小看餐後高血糖,它對人體血管的損害,尤其是對微血管的損害比空腹高血糖對其損害更大。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變,會引起毛細血管間質腎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因此,對於老年人體檢,不僅要篩查空腹血糖,還要關注餐後2小時血糖。

  餐後血糖升高危害大監測更需注意

  醫學證明:在一些高危人群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當其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紅蛋白還正常時,餐後血糖已經升高,因此餐後血糖是一個較早的診斷指標。餐後血糖升高,對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和預後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相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後2小時血糖越高收縮壓越高。無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如何,隨著餐後2小時血糖升高,頸動脈內膜厚度增加,大血管併發症的危險性增加。空腹血糖水平相同的人群,餐後血糖越高死亡率越高。

  糖化血紅蛋白監測糖尿病的重要指標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紅蛋白是很重要的病情衡量指標,然而據2006年開始的IMPROVETM全球項目的最新研究顯示,51%的患者從未聽說過糖化血紅蛋白,10%以上的醫師每年對患者進行的糖化血紅蛋白檢測不到一次。在中國,只有1/4的醫師認識到糖化血紅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重要標準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達標準,並且血糖控制狀態較為平穩,每年至少應該接受兩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對於那些需要改變治療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狀態不穩定的患者以及正在進行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該每3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