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脾不調肝,就別瞎折騰了

脾虛怎麼辦?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脾虛就應該針對性的調脾!非也

調脾不調肝,就別瞎折騰了!

為什麼說調脾不調肝,等於瞎胡幹呢?那是因為大多數的脾虛都是被肝(肝鬱)給拖累的,要想從根源上解決脾虛問題,必須從肝入手。

脾與肝既相剋又相依,它們是如何相依的呢?肝氣對脾胃有輔助作用,如果一個人肝氣不暢,就會影響肝的疏瀉能力,脾胃也會因為失去了肝氣的幫助,而無法正常工作。這種現象就是中醫所說的:肝失疏洩、脾失健運——肝鬱脾虛。

調脾不調肝,就別瞎折騰了

本證多因情志不遂,鬱怒傷肝,肝失調達,橫乘脾土;或飲食不節、勞倦太過,損傷脾氣,脾失健運,溼雍木鬱,肝失疏洩而成。

肝失疏洩,經氣鬱滯,則胸脅脹滿竄痛;太息可引氣舒展,氣鬱得散,故脹悶疼痛可減;肝氣鬱滯,情志不暢,則精神抑鬱;氣鬱化火,肝失柔順之性,則急躁易怒;肝氣橫逆犯脾,脾氣虛弱,不能運化水谷,則食少腹脹;氣滯溼阻,則腸鳴矢氣,便溏不爽,或溏結不調;肝氣犯脾,氣機鬱結,運化失常,故腹痛則瀉;便後氣機得以條暢,則瀉後腹痛暫得緩解;舌苔白,脈弦或緩,為肝鬱脾虛之證。

哪些因素會導致肝出現問題(肝鬱)呢?中醫認為,肝主怒,“情志不遂,鬱怒傷肝”!情緒是導致肝鬱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睡眠不足、熬夜、壓力、不良的飲食習慣、酗酒等同樣會影響肝氣,導致肝鬱。

如何判別脾虛是由肝鬱引起的?

1、看症狀

肝鬱脾虛的人,會出現情緒焦慮或抑鬱、體倦乏力、少腹脹痛、大便溏薄、食少納呆等主要症狀,以及胃脘滿悶、失眠多夢、口苦咽乾等次要症狀。

2、看舌頭

舌頭尖、舌邊偏紅、舌中有縱紋是肝鬱脾虛的表現之一;舌體胖、舌質淡、舌尖圓且有齒痕,是肝鬱脾虛的另一個表現。

調脾不調肝,就別瞎折騰了

調理方向:

肝鬱脾虛型洩瀉

臨床表現:素有胸脅脹悶,噯氣食少,每因抑鬱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生腹痛腹瀉,腹中雷鳴,攻竄作痛,矢氣頻作,舌淡紅,脈弦。治法:抑肝扶脾。

肝鬱脾虛型厭食症

臨床表現:食慾不振,拒食,便溏,月經不調或無月經,舌質暗淡,舌苔白膩,脈弦細;煩悶,難入睡或失眠,多疑,注意力不集中,強迫思慮。治法:疏肝解鬱,健脾化痰為主。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