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文化絕不是單一的,這一點放到當下這些文化人的身上也是如此。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文化觀點,對事對人的看法完全都是不一樣的。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哪怕是一個時代的背景之下,陳丹青和王朔對於丹這一個教授名人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但不可否認的就是他們活得比一般人透徹,講的與分析的一切事情也是很有道理。尤其是站在於丹這一個角度上來,一個講現實一個講文學,都可以說是講到了點子上面。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陳丹青評價于丹和餘秋雨其實是同一類的,用他的話講大意就是“都是屬於活在體制之下的文化人,他們沒有了風骨,只有媒體的時尚觀點!”

但細觀陳丹青的說法,這一點其實是沒有錯的,畢竟於丹可以說是半個官員,而餘秋雨更是了。陳丹青自比是冬天裡的硬骨頭,誰都不想碰。其實這一點與文壇釘子戶的王朔是一個樣的。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陳丹青講于丹是一個“學校裡的少先隊員,又或者是美國的一個神父,她講的是道理,講的是表面上的東西。”

首先陳丹青就很清楚的把自己和于丹給分開了,同為文化名人,但陳丹青解釋自己和她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我提到的一些問題,她根本就沒有興趣,甚至可以用視而不見來形容。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當時啦,畢竟她是屬於體制內的人,她永遠是站在一個合作的立場。不能談一些個別的問題是屬於正常的存在。但為什麼于丹被拋棄掉,它是另外一個存在,那就是她的傳授文化,已經被大眾給拋棄掉了。

講道理已經沒有用了,非常會說話是一回事情,但話裡要有內容大家才可以接受你。這是于丹最大的問題,所以大家不認可她的一個具體的問題所在。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而在王朔的眼裡,于丹講的是什麼呢?王朔聲稱于丹講的挺有意思的,但那也只是屬於她的一個見解而已。

顯然王朔並不認可於丹講的那些道理,他解釋聲稱于丹喜歡站在古人巨人的肩上用自己的東西授課,這算什麼?這自是炒剩飯,大家聽多了總是會膩的。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還有一點就是她講的那些中庸之道,論語莊子的大道理,她自己都沒有太懂,只是用自己的話給美化了一番,毫無實際意義可言。

王朔形容於丹的美言是屬於一種對古文化的包裝,也可以理解成為毫無營養的雞湯吧。聽聽就行了,但根本就不是在講文學,算是一般文學的搬運過程。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其實回過頭來看,不管是王朔還是于丹,又或者是陳丹青。真正的文化學者首先就是要敢說,這一點顯然二位男文化人士,也就是陳丹青和王朔似乎做到了,這也是他們最值得驕傲的地方,也是大家最欣賞他們的共同點之一。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其次真正的文化學者,是要被大家所接受的,于丹為什麼被拋棄掉,與文化並沒有太多的關係,與她授的課似乎也沒有太多的關係。最重要的,還是她選擇了市場,應該是被市場給拋棄掉了。

陳丹青和王朔評價于丹,一個講體制一個講文學,都說得有道理

​王朔和陳丹青,一個是站在體制上面分析于丹,非常深入而且容易理解。一個是站在文學的傳統思想上面分析于丹,也另有一番趣味性。大家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