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縣玉皇廟鎮,地處魯北腹地、泉城後花園,是省會濟南的一顆燦爛明珠。這個鎮域面積153.49平方公里、轄96個行政村、共6.7萬人的“全國特色小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交相輝映,滋養了一代代玉皇廟人在這裡生息成長。據最新數據統計,玉皇廟鎮現有百歲以上老人5人、90歲至99歲老人123人、80至89歲老人1147人,可謂魯北大地上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玉皇廟鎮為何能成為“長壽之鄉”,我們就走進玉皇廟鎮一探究竟。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走進玉皇廟鎮玉南社區,總能在牆根下一眾曬太陽的老者裡看到一位拄著柺杖但精神矍鑠的老太太,那就是社區的“頭號”壽星——今年已經103歲的張上蘭奶奶。“我母親在劉西村住了大半輩子,我們四姐妹也是在那裡長起來的,我後來嫁到了南河頭村,7年前隨著村莊改造住進了玉南社區,現在生活好了,老母親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就把她帶到社區來住。”今年64歲的小女兒王秀香娓娓道來。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張上蘭奶奶每天依然保持著規律的生活,牆根下與老夥伴們曬太陽、聽清風,看看社區人來人往,四世同堂、親情和睦、鄰里有愛,身體硬朗的百歲老人每天笑口常開,不時還能飲點小酒,平淡安詳度晚年,以孝傳家樂融融,百歲老人還將繼續長壽下去。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良好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長壽小鎮。

玉皇廟鎮內水網密佈,溼地眾多,水域面積2600公頃、溼地300公頃,徒駭河、土馬河、臨商河等省屬河道穿境而過。依託良好的環境基礎,玉皇廟鎮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原則,大力實施道路綠化、公共綠化、社會綠化和生態林帶建設,城鎮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等大幅提升。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截止目前,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40萬平方米,綠地率達31.1%,綠化覆蓋率達36.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2平方米,建成土馬河公園、等綜合性公園3個,街旁綠地16處,空氣質量水平長期位居全市前列。全鎮搭建起“一環六縱十橫”、9.85平方公里、10萬人的城鎮發展框架,突出特色風貌,以水為魂,以綠為骨,形成了水系環繞、指狀滲透的城鎮格局,實現“推窗見綠、出門有園”,城鎮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明顯提高。

  生活質量的提高,是玉皇廟人實現總體長壽的保障。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玉皇廟成為商河縣綠色小康的樣板。圍繞爭創全國文明鎮和山東省新生小城市的目標,該鎮不斷深化產業培育、特色城鎮、現代農業、美麗鄉村、民生服務等重點工作,不斷創新社會治理,鎮域經濟社會實現了科學跨越發展。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全鎮現有力諾特玻、泰富特鋼(濟南)、萬豪肥業等中外企業89家,其中規上企業40家、國有企業1家、上市企業3家,培育形成了玻璃製造、機械加工、印刷包裝三大主導產業,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引擎,也有力帶動了群眾就業和民生事業改善。

  良好的心態是長壽的重要元素。

兩千多年的人文底蘊,歷代文人鄉賢的情懷,滋潤了淳樸民風,造就玉皇廟人勤勞感恩與樂觀開朗的個性,尊老敬老蔚然成風,民生事業穩步推進。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2018年以來實現全鎮924戶貧困戶全部在市定標準下的脫貧退出,人均年收入全部超過4850元,遠超市定標準4277元,脫貧攻堅事業取得突破;開創“黨員愛心基金”志願服務組織,用於救助各類貧困群體和貧困黨員,打通扶貧助困的“最後一公里”;實施教育基金獎勵機制,全鎮校風、教風的根本好轉,辦學、教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市場違規違法行為,保障群眾身體健康;每逢重陽節、春節等重要節日,積極組織開展對老人、孤兒等弱勢群體的走訪慰問活動,為他們送去關愛,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商河這個鎮是名副其實的濟南“長壽之鄉”宜居小鎮

  “長壽之鄉”玉皇廟還將再接再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配套完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步伐,改善群眾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指數,讓玉皇廟成為天藍水綠景美、宜居宜業宜遊的最美小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