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職業聯盟,或許能逐步改變中國足球現狀

自從中國足球94年開始職業化以來,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職業化至今,唯一一次打入世界盃是在2002年,之後17年間,國家隊再也沒能進入過世界盃。本以為2002年世界盃之後中國足球能迎來新的發展高峰,但沒想到的是2002年世界盃已經是中國足球的最巔峰了。

2002世界盃之後,中國足球進步緩慢,足協在06年將甲A聯賽更名為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並設定了多項聯賽的准入制度。希望以此為契機努力搞好中超聯賽,提升球隊水平及聯賽的觀賞性,進而提高國家隊水平。但中超發展至今,非但沒有提高水平,反而球員水平較之以前直線下滑,高水平球員稀缺,具備一定水準的球員在球市上都能成為香餑餑,不僅年薪豐厚,轉會身價也持續走高,直逼一線歐洲球員,中國足球泡沫逐漸形成。現如今別說打入世界盃,打入亞洲區12強賽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國內球員在聯賽中過於依賴外援,自身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國內高昂的年薪讓球員貪圖國內聯賽安逸的環境不願意到歐美留洋鍛鍊,國家隊水平持續下滑,足協不得不啟動了歸化外籍球員的程序,以希望帶動國家隊能取得好的成績。然而事與願違,在國家隊正式比賽中竟然會出現本土球員排擠孤立歸化球員的現象。搞小團體,拉幫結派,出工不出力,為了一己私利,竟然能夠不顧國家隊的成績。

成立職業聯盟,或許能逐步改變中國足球現狀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中國足球不妨完全實行市場化,管辦分離,成立職業聯盟。讓中超在財政和運營管理上從中國足協體系中脫離出來,讓國內俱樂部自行商務開發,聯盟統一管理,聯盟董事會由中超的各個俱樂部老闆或者指定的代理人組成,並且職業聯盟謝絕足協的各項行政干預,讓中超完全市場化。學習歐洲聯賽,市場化的中超放開對外籍球員的限制,球員各憑本事吃飯,實行優勝劣汰,想拿高薪可以,必須具備真正的高水平,比賽場上得拿出優異的表現,從而逐步打破國內球員物以稀為貴的亂象。球員身價多少,年薪多少,完全讓市場來定,水平高,表現好,有高度的職業素養,自然有高的收入。如果覺得國內俱樂部滿足不了,那好,拿出真本事,想掙高薪到歐洲頂級聯賽淘金去。如果沒那實力,就老老實實呆在國內接受俱樂部的合同報酬。中超俱樂部必須得把那些高薪低能的球員逐步淘汰,徹底打破足球圈的泡沫。

成立職業聯盟,或許能逐步改變中國足球現狀

讓國內球員產生危機感,要讓他們覺得,想吃職業足球這碗飯,想拿高薪水,就得真正有高水平,有擔當,有高度的職業素養。你不踢也可以,球隊可以尋找外援,給真正熱愛這項運動的球員騰出位置。不僅俱樂部節省了開支,也能淘汰掉混在球隊裡的南郭先生,讓中國足球遵循這項運動的規律,優勝劣汰能者居之,並著力培養小球員的職業素養,讓真正熱愛足球努力拼搏向上的球員從這項運動中得到實惠。

成立職業聯盟,或許能逐步改變中國足球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