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繁榮的大宋王朝

眾所周知,宋代文化空前繁榮,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化盛世”。有宋一代,各種文學集會、文學團體、文學流派風起雲湧,蔚為大觀。此外,還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形成了儒家新思潮——理學;此外,在書法、繪畫、音樂、文學創作等方面,宋人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那麼,宋代文化為什麼會空前繁榮?其中原因很多,例如中唐以來的社會變革,工商業的發展、小市民階層的壯大等等。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重要原因呢?看看宋代皇帝們的“業餘愛好”,你就明白了。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業餘愛好不是小事,而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

對此,宋代著名史學家范曄在他的《後漢書》中表述地很形象。他說:“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痍;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全匹帛”。此言: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

在宋代,皇帝們業餘時間都喜歡幹啥?有哪些愛好呢?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太祖趙匡胤

宋代的皇帝們都愛讀書、愛藏書、愛編書;

從整個中國古代史來看,歷代封建帝王中,文化水平最高的當數宋代的皇帝了。宋代的皇帝們不僅特別愛讀書,還喜歡藏書;除了喜歡讀書藏書以外,宋代的皇帝們還動不動就喜歡讓臣子們聚在一起校編群書,使很多珍貴的歷史典籍得以保存下來。

宋代皇帝愛讀書,從宋太祖的父親宋宣宋趙弘殷時就開始了。當時,趙弘殷雖為武將,卻認為聚書要比斂財重要的多。據《宋史 太宗本紀一》載:“宣祖總兵淮南,破州縣,財物悉不取,第求古書遺帝(太宗),恆飭厲之。帝由是工文業,多藝能。”

在父親的教導下,宋太祖趙匡胤也喜好讀書和藏書。他生性嚴肅,寡言少語,沒有什麼其它嗜好,唯獨喜書。當時,宋太祖還在軍中,卻常常手不釋卷;每攻克一地,他必讓人先收集書籍。聽到哪裡有奇書,也一定會想方設法得到,甚至不惜用重金收購。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太宗

與宋太祖相比,宋太宗更加嗜好讀書。他曾多次對手下文武大臣說:“朕每日所為,自有常節。辰巳間視事既罷,便即觀書。深夜就寢,五鼓而起,盛暑晝日,亦未嘗寢”。而《宋史 太宗本紀》也載:“上萬機之暇,不廢觀書。”身為一位帝王,這麼勤奮努力讀書,確實挺令人敬佩的!

對於讀書,宋太宗還有自己的心得。他說“朕性喜讀書,開卷有益,每見前代興廢,以為鑑戒。雖未能盡記其未聞見之事,固已多矣。大凡讀書,須性所好。若其不好,讀亦不入。”意思就是說:對於讀書,要發自內心的喜歡,要多讀。

此外,宋太宗也像宋太祖一樣特別喜歡藏書。在位期間,他曾多次下詔求書,鼓勵人們將家中藏書送官,並優賜錢帛。而且,捐書二百卷以上的人還會酌情給與官職。據宋人江少虞編撰的《宋朝事實類苑》載:徐州民張成象就曾因獻醫書而補翰林醫學。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古籍的校訂

宋太宗還喜歡經常組織文臣校經史群書,編纂新書。先命人校定《五經疏義》,後又命人對其他七經加以校定;同年又下詔分校《史記》、《漢書》、《後漢書》,並在杭州版印行。北宋編有四部大書,有三部都是宋太宗時編的。

當然,宋太宗下詔編書不僅出於好文,還有其政治目的:用文化典籍來禁錮前朝臣子。但在客觀上,這些舉措也確實起到了保存古籍和繁榮文化的作用。而後,宋代的皇帝們幾乎都保持了太祖、太宗的傳統:好讀書,喜藏書。

現在,我們翻開任何一部古籍目錄都不難發現:古代典籍到了宋代突然增多。這固然與宋代印刷術的發展,宋代士人喜歡著述,喜歡收藏整理古籍有關係。但我們應該明白,宋代“嗜好讀書藏書著書”的風氣是由宋代的皇帝們宣揚開的。而宋代皇帝們的對讀書的愛好也確實極大地促進了宋代文化的繁榮。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赳赳武夫的趙匡胤

宋代的皇帝們都愛好吟詩作詞,並且水平很高;

在古代封建王朝,能吟詩作詞的皇帝很多,例如清代的乾隆皇帝,可以說是歷代帝王中寫詩最多的,據歷史記載他一生作詩有4萬多首,令人驚歎。然而,要說起乾隆皇帝詩作的水平,那就只能說一句“呵呵”了。

對於吟詩作詞,宋代的皇帝們不僅十分喜好,而且水平頗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宋太祖趙匡胤只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趙赴武夫,但事實上他很喜歡寫詩。在他還是個武將的時候,閒暇之餘也會吟吟詩作作詞。那麼,寫地怎樣呢?且看《詠月》“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初日》“一輪頃刻上天衡,逐退群星與殘月”,是不是很有氣勢?

而後的宋太宗更是青出於藍,頗有文才。例如他的《賜陳傳詩》恢宏大氣,情致懇切,極有韻味,既彰顯了一代帝王的風範,又表現了他渴望人才的思想:“曾向前朝號白雲,後來消息查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徽宗

在歷史上,宋人說宋徽宗是李煜化身。這種說法自然有迷信的成份在,但也確實指出了他們有很多共同之處的事實:身為帝王,二人都是缺乏治國理政的才能,但在文學藝術上卻都堪稱天才。最後,二人都成了亡國之君,最後客死異鄉。

事實上上,在宋代的帝王中,就國家文化建設成就而言,以宋太宗為最;但

就個人的文學藝術成就而言,則當以宋徽宗為最。歷史上,宋徽宗所寫的詩詞有百餘篇,其中“感傷時事”的詩詞頗似李後主的詞,情韻俱佳。

例如他的《眼兒媚》詞,上闕憶玉京繁華,下闕嘆胡沙蕭索,更似李後主風味: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笨笆。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美管,吹徹梅花。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欽宗

而同為階下囚的宋欽宗也留下一些哀婉悽美之作。如《西江月》:“南雲藏曉日,眼前路憶平蕪。寒沙風緊淚盈福,難望燕山歸路”;《眼兒媚》:“如今在外多蕭索,迤邐近胡沙。家邦萬里,伶丁父子,向曉霜花”等,都是歷來為後人所稱道的名篇佳作。

此外,宋代的皇帝們還喜歡與臣僚詩詞唱和,常召兩府、兩制、三館詞臣賞花、釣魚、賦詩。據《庚溪詩話》雲:“太宗皇帝暨登寶位,尤留意斯文。每進士及第,賜聞喜宴,必制詩賜之,其後累朝遵為故事。”這樣的君臣相處模式,真是高雅!

我們知道宋代文人大家頗多,而宋代的皇帝們敢與大臣們賦詩唱和,那可見這些皇帝們作詩的水平一定也不會很差。畢竟,如果水平太差,即使身為皇帝,也是會被人嫌棄和嘲笑的。乾隆皇帝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嗎?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代的山水畫

宋代的皇帝們都痴迷書畫藝木,還十分精通;

在古代,書法和繪畫可以說是文人們的必備技藝。事實上,歷史上的很多文人名家幾乎都多才多藝,全面發展。例如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不僅詩寫得好,在繪畫藝術上更是個天才;再有,宋代大詞人蘇軾,不僅詞好,書法繪畫更是一絕。

在宋代,不僅文人們痴情書畫,就連歷代的皇帝們也對書畫很是痴迷,並且十分精通。宋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就下旨設立了翰林書畫院,網羅了當世的很多書畫名家。其中不乏前朝舊臣,例如後周的郭忠恕,後蜀的黃竺、高文進父子,南唐的周文矩、董羽等。

宋太祖平定江南時,除了蒐羅各種古籍外,還大力蒐羅前人名畫,將其所得五十餘軸名畫賜給畫院;而宋太宗繼位不久,也立刻下詔諸州搜訪先賢筆跡圖畫,獻給朝廷。其中名畫有王維摩潔像、韓乾馬、薛偎鶴、戴嵩牛、李贊華千角鹿、黃竺白兔等。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仁宗

所以,沒事的時候,宋代的皇帝們都喜歡拿著畫研究研究,研究地多了,繪畫技藝自然也不差。例如北宋歷史上以仁厚聞名的宋仁宗,他13歲的時候就因善畫馬而被宮禁內外稱為神童。據載:每當他畫完一副”馬”,府中的僕役們都會想法設法求取,一轉眼就賣了高價。

提到繪畫,宋徽宗更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帝王畫家,無論人物,山水,還是花鳥、墨竹無不精通。他的工筆花鳥畫《芙蓉錦雞圖》、《四禽圖》、《翠竹雙雀圖》等都是爐火純青的大師級作品;他大興土木,籌建畫院,別出心裁地以唐人詩句作為畫院考生的命題,成為中國繪畫藝術史上的美談。

史載,龍德宮建成後,宋徽宗命畫師畫宮中屏壁,併到現場親臨指點。他說月季花四時朝暮花蕊葉皆不同,孔雀升高先舉左足,這表明他確實很懂繪畫藝術。可以說,宋徽宗在政治上雖然昏庸無能,但在繪畫藝術上決對稱得上大師。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

除了具有高超的繪畫藝術以外,宋代的皇帝們在書法藝術上也很有造詣。例如:宋太祖工書札,風格似顏真卿,有晚唐氣象;而宋太宗諸體皆精,連書法大家米芾都稱歎不已;此外,宋真宗、宋仁宗都善長“飛白”。

到了宋徽宗,更是自成一家,獨創了著名的“瘦金體”,風姿綽越,極具個性,堪稱一絕。而其後的宋高宗亦是書法名家,初學黃庭堅,繼學米芾,後專學二王,頗得其風骨。他的作品也成為後世很多文人爭相學習的典範,影響深遠。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宋代皇帝們對書法藝術的痴迷,有宋一代才湧現出了很多名垂後世的大書法家,例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而且,宋代書法特點鮮明,風格獨特,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魏晉隋唐書風向元明清過渡的轉折階段。

宋代的皇帝們,業餘時間都愛幹啥?淺論宋代文化空前繁榮的原因

宋徽宗的“瘦金體”

結語: 宋代皇帝們的尚文愛好,利弊兼有;

在古代封建社會,作為帝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當然很容易就會忘乎所以。因此,宋代皇帝們的嗜好自然也不全都“惟文史是樂”。他們也有一些不良嗜好,例如聲色犬馬之慾,花木竹石之好。歷史上,宋徽宗時的花石綱之役,更是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雖然宋代皇帝們的愛好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他們都能普遍尚文。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帝王們崇尚文化,整個國家的文化水平自然也就很高。而這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空前繁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不過,我們也應明白,宋代皇帝們的業餘愛好都偏向於文化,雖不排除“性之所嗜”,但更重要更本質的原因,還是出於維護國家統治的需要:即通過提高文臣的地位,來防止唐末五代以來的武將專橫擅權犯上作亂。

可是,尚文不一定需要抑武。為了維護統治,宋代皇帝們都把尚文、抑武作為鞏固統治的基本國策。這樣做,

雖然一方面促進了宋代文化的空前繁榮,但也造成了宋代軍事實力的空前衰落。有宋一代,在對外戰爭中,幾乎一直都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對此,宋代皇帝的尚文愛好,可以說利弊兼有。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在此感謝圖片的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