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之常見人物詞彙

粵語之常見人物詞彙

“唔使問阿貴”,在粵語中,是不用問阿貴我也知道這個事情,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在粵語中,其實有很多人物在詞語當中,首先整餅的有阿茂,叫狗的有阿崩,插田的有二叔公,狗主華秀(狼過華秀只狗),專賣假貨的朱義盛,住在西南的二伯父(西南二伯父),看相的陸榮廷(陸榮廷睇相----唔衰摞來衰),還有哪些人物呢?一起來看看!

1、沙塵白霍:通常用來形容人驕傲輕浮、好炫耀或誇誇其談。

據說,“沙塵白霍”一詞源自舊日西關的兩位男子:一位姓陳名沙的官宦,出入好排場,轎前轎後,並且高懸上書“陳沙”二字的燈籠。某日出行時,狂風忽作,燈籠隨風而去,在塵埃中翻滾。眾人見了,紛紛大笑,說道:“陳沙,陳沙,這回變沙塵了。”另一位姓霍,愛穿白衣服,搖白紙扇。略通文墨,雅好清談。只是顛來倒去就那麼些陳詞濫調,於是人們贈了他一個外號:“白霍”。自此之後,人們便開始使用“沙塵白霍”來形容輕佻浮誇、喜歡炫耀這一類人了。

2、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民國初年,廣州著名酒家蓮香樓有一師傅叫區茂,為了忠厚勤快。每到茶市將散,有不少茶客都會買些餅食(老婆餅、棗茸酥、皮蛋酥等)回家。阿茂就經常巡視,見到哪種餅好賣或售完,就馬上動手做,因而就有了這句稱讚阿茂的話。不料這話傳來傳去變成貶義。變為沒事找事幹

3、西南二伯父:喻意專做和稀泥、縱壞後生仔的老好人

話說當年佛山三水西南街上有間專做手工紙紮紙神像的商店。該店經營有術,門庭若市,頗負盛名。老闆排行第二,且年屆花甲,眾人都尊稱他為“二伯父”。某年店裡招收學徒,一位老友便向“二伯父”相助,想將自己的兒子送到“二伯父”店裡當學徒。“二伯父”見是老友相求,又知其家境富裕,便慨然允諾。誰知這個學徒進店後,整天遊手好閒,不思進取。“二伯父”看在眼裡,也不聞不問,任其學壞。三年後學徒要出師了,到廣州做事,這才知道自己只學會了諸多惡習。“二伯父” 事事和稀泥,令世侄不能成才。這事傳開後,大家都責怪西南“二伯父”害人不淺。

4、朱義盛:本指鍍銀的首飾,現在專指假貨

一百多年前,在廣州狀元坊,有間首飾鋪名叫“朱義盛”。店裡出品的鍍金首飾,雖然是鍍金,但是同真金一樣不會變色,幾乎可以亂真,而價錢又不貴,所以深得大眾歡迎。

珠江三角洲地區有句歇後語:“朱義盛——不變色”。這便是它受到人們歡迎的原因。它之所以不變色,依靠的是一種乾式鍍金法,把極薄的一層黃金,鍍在飾物銅胚的表面上,使之久久地保持金黃的色澤,熠熠生輝,與真金無異。為了和真金器加以區別,人們就管它為“朱義盛首飾”,或乾脆稱之為“朱義盛”。這麼一來,它就名正言順,誰還敢說它是贗品?然而,對於它的含金量,人們好比“雞吃放光蟲——心知肚明”,不過他們還是知假買假,趨之若鶩。“朱義盛”由此而引領了一時的風尚,風靡南粵大地。“朱義盛”的生意越做越火旺,在狀元坊,在這條小巷子裡,居然同時有六間分店,都掛著相同的招牌,都自稱是“金牌祖店”,爭得不可開交,甚至打上了公堂。

“朱義盛”首飾,工藝精湛,雖“仿”而逼真,可謂價廉物美。它更是迎合了當時的人們,尤其是中下層的婦女,在社交中支撐門面的需要。當一個社會處於貧富極度懸殊的狀態之下,就勢必會盛行“先敬羅衣後敬人”的風氣,於是“朱義盛”就應運而生了。可以想象,在當時的茶樓裡、戲院裡、以及其它的公共場合裡,定是金燦燦的一片,叫人眼花繚亂。金戒指、金項鍊、金耳墜、金胸飾……都在人們的身上爭奇鬥豔,盡領風騷!然而,其中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聽說,只要把首飾往牆壁上輕輕一刷,朱義盛首飾馬上就會露出其銅器的本相。但是,說實話,誰有這份閒心去管它真與假?反正真金白銀,未必人人有,而朱義盛首飾,卻是你有我也有!誰都不傻,推己及人,只好心照不宣,於是乎,真亦假來假亦真,結果造就了一個“朱義盛”的世界。

5、阿崩叫狗----越叫越走:比喻不聽使喚,叫過來反而離去。

阿崩是誰?其實這裡的阿崩指的是是門牙崩掉的人,漏風,發不好音,本來想叫狗過來,因為牙齒漏風,說了走,那就變成了,走走走,狗聽到了,那就走了。

6、唔使問阿貴:顯而易見的事實

話說是廣東人從北方南遷的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首領名叫羅貴,他很聰明,而大家遇到什麼不懂的事都會去找他問問意見的,一天一人求見想要問問題,被羅貴手下攔住了;說了一遍問題,結果羅貴手下就給了他一個滿意的答覆。從始之後這句話就流傳開來了。

7、拜二叔公:把財物典當

二叔公的本意本來是,爺爺的弟弟,我們就叫叔公,但是當鋪裡面櫃檯內收抵押物品的師傅就是“二叔公”,也就是當鋪的謔稱。也就是專門摳人、榨人錢財的。因為當鋪的櫃檯做的很高,一般客戶要典當財物時,動作如奉上貢品一般,所以,典當財物就叫拜二叔公了。

8、狼過華秀只狗:形容非常兇狠、兇惡

說狗先說主人。該狗主人華秀,是民國初年佛山的一位茶葉商。他十分喜歡養狗,而且善於相狗,一眼看去,便知該狗是否狠勇善鬥。只要發現好狗,他就不惜高價收買下來。

有一次,華秀路過德慶縣。在一間專營杉木的店鋪裡,他發現一隻奇狗。它個子不大,頭大,身短,尾巴捲起來像一個球, 最是奇怪的是前足比後足長。華秀一見,大為驚喜:這不是一隻優秀的“打狗”嗎!他立即懇求狗主相讓,終於把狗買了過去,使它成了“華秀只狗”。

“華秀只狗”究竟實力如何?實戰便知。華秀在德慶得到該狗後,隨即帶著它到封川縣(今屬封開縣)去探望一位朋友。這位朋友的店鋪裡養有3頭惡犬,惡犬見華秀的狗個頭不大便要欺負它。誰知華秀的狗一聲不響,對著其中一隻惡犬個一口咬去,扭頭一甩,把它摔出三四米遠。這下子把大家都驚呆了。

當時廣東人喜歡鬥狗賭博。華秀的這隻狗逢鬥必勝,“戰績”最輝煌就是戰勝“獵祖”一役。“獵祖”是當地林三少爺畜養的一頭打狗,所向無敵。林三少爺聽說華秀有狗好鬥,便邀其公開決鬥,賭注為三百兩白銀。鉅額的賭注引起社會轟動。鬥狗當天,許多人圍觀。開打的時候,華秀的狗頗得要領,頻頻攻擊對方要害,咬向“獵祖”的咽喉。“獵祖”仰頭躲避.胸部便被咬著。華秀的狗隨即扭頭一甩,“獵祖”不但被扯下一塊肉,而且被摔斷一隻前腿。華秀的狗大獲全勝,為主人贏了三百兩白銀。

如此之犬,狼性十足了。但還不止此,最能說明其“狼”的一件事就是:有一天,它路過一間紙紮店,見到店裡有一隻紙紮的巨型老虎(民間文藝活動飄色所用),以為是真虎,一下子就撲了過去……狗居然敢攻擊老虎,你說“狼”也不狼! 從此,“華秀只狗”不脛而走。不幸的是,人們常用它比喻兇狠的惡人。

9、陸榮廷睇相---唔衰攞黎衰

陸榮廷(1859年8月13日-1928年11月6日 ),中華民國舊桂系軍閥領袖。壯族,原名亞宋,字幹卿,小名阿發, 廣西南寧武鳴縣寧武鎮雄孟村人,時人稱“陸武鳴”,遊勇出身。光緒二十年(1894年)受清朝招撫,編為健字前營。因鎮壓會黨賣力,歷任管帶、督帶、分統、統領。

舊時,廣州惠愛路正對文德路口處有一間城隍廟,香火鼎盛。陸榮廷早就聽說過城隍廟前有許多看相算命的術士,便認為自己是一個大貴人,要去試一下。就扮成一個商人,隨從馬弁也扮作僕人到城隍廟去。他隨便走到一個相士的攤前坐下,說要看相。那個相士自然不知道面前的人是個督軍大人,就如常的施展伎倆,先把他奚落一頓:“睇(看)你個衰樣,死到臨頭還到處走!不出三日……”陸榮廷被莫名其妙地嘲弄一番,怒火中燒,正要發作,他的馬弁連忙示意,請他不要暴露身份。那個相士跟著就“指點迷津”,胡謅一通。陸榮廷只好忍氣吞聲,一言不發,悻悻而去。回到督署,陸榮廷把他的遭遇跟幕僚們說了,氣憤地說要跟那個相士算賬。這些幕僚卻暗中使人通知那個相士,連夜離開廣州。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遂成坊間趣事一樁。打這以後,廣州人就有這麼一句俗諺:“陸榮廷睇(看)相———唔(沒有)衰找來衰!”即自找麻煩,自討苦吃之意。自此,“陸榮廷睇相”,便成為民間常用的一句歇後語。

10、阿蘭嫁阿瑞---累鬥累

阿蘭和阿瑞又是誰呢?他們其實是諧音!蘭,作“爛”,瑞,作“衰”,那麼一個爛人嫁給一個衰人,最後還不是互相拖累嗎?所以就有阿蘭嫁阿瑞---累鬥累了

到這裡,作為讀者的你還知道哪一些粵語的“人物”呢,歡迎到評論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