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僅憑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卻出現在兩首不同的詩中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多人僅憑一兩首詩,甚至一兩句詩便可名垂千古。一首詩多僅五六十字,少則僅有一二十字,能以如此短小的篇幅成就一個人的千古名聲,可以說在世界文學史上是非常少見的,這讓人不得不感嘆漢字的藝術魅力。

盛唐詩人王灣,便僅憑二十個字,便名留千古。他一共流傳下來十首詩,存詩極少,而這十首詩中,真正讓他名垂千古的,只有兩聯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他僅憑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卻出現在兩首不同的詩中

有趣的是,王灣的這兩聯詩,出現在了兩首不同的詩中。

江南意

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

次北固山下作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這兩首詩,除了起結兩聯不同外,中間兩聯只差一個字。唐玄宗天寶年間,國子生芮挺章編選同時代人的詩集《國秀集》,裡面選了《次北固山下作》,十年後,丹陽進士殷璠也編了一部當時詩人的詩選《河嶽英靈集》,這部詩集中,選的卻是《江南意》。

兩本差不多同時的詩選,選的又是同時代詩人的作品,卻出現了兩個差異如此大的文本,這是很少見的。

《江南意》的版本,還出現在《唐才子傳》和《唐詩紀事》中。有人認為,《江南意》是詩的原本,而《次北固山下作》是後人改動的版本。但是古人改詩,通常只改動其中的一兩個字,而這兩首詩,題目、主題、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更像是王灣分寫的兩首不同的詩,因為覺得中間兩聯寫得太好,所以在寫第二首詩時,也用進去了,相當於自己抄襲自己。

他僅憑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卻出現在兩首不同的詩中

第一首《江南意》,是寫北方人初到南方所見的景色。首聯寫南方有很多新鮮的風景,詩人大清早就開船東下。中間兩聯寫南方的江水、海日及早春。尾聯寫詩人看很多地方的風景,但南方的景色尤為特別。

第二首《次北固山下作》,是寫詩人停船在北固山下,看到江南早春的風景,生起思念家鄉的情感。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旅途的行舟經過青翠北固山下,漂盪在碧綠的長江上。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水上漲,與兩岸齊平,水面就變得寬闊了,人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風正對著船帆吹,風帆垂直懸掛。

這一聯中,將《江南意》中的“潮平兩岸失”改成了“潮平兩岸闊”。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兩岸失,言潮平而不見兩岸也。別本‘兩岸闊’,少味。”他認為“失”比“闊”好,但是,“失”字則潮水氾濫成災了,而“闊”則有一種闊大,平靜的感覺,與全詩的意境更契合。

他僅憑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卻出現在兩首不同的詩中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夜闌將盡,海上的旭日從殘夜中升起,舊年未過,江南氣暖,春天的氣息已經漸漸來臨。

唐人殷璠在他選的《河嶽英靈集》中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

也就是說,這一聯詩在當時已經很有名,當時的宰相張說,還將這兩句詩寫在政事堂上,當成學習的楷模。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我的家信要送到哪裡呢?北歸的大雁啊,你就幫我送到洛陽那裡吧。

他僅憑這二十字,便名垂千古,卻出現在兩首不同的詩中

通過兩詩的對比,我覺得《次北固山下》無論是從意境還是情味上都更勝一籌,《唐詩三百首》中,選的就是《次北固山下》,王灣也因這首詩,留名文史。

唐末詩人鄭谷說“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這二十字詩,成就了王灣的千古詩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