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秀才洪秀全捨近求遠跑到廣西發動金田起義?


為什麼廣東秀才洪秀全捨近求遠跑到廣西發動金田起義?

大家都知道洪秀全是廣東人,最早也是在廣東傳播自己的拜上帝教,可是最後卻在遙遠的廣西桂平發動了金田起義。

為什麼洪天王要捨近求遠呢?

首先,廣東人洪秀全在金田不是“外人”。

洪秀全和馮雲山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紫荊山和金田平原一代。這些地方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外來的客家人居多。資料記載,金田鎮幾十個村莊裡,客家人佔到了七成;紫荊山地區生活的以漢人、瑤族人和壯族為主,漢人佔了七成,在這七成的漢人裡面,客家人又佔據了六成。

所以,儘管洪秀全和馮雲山不會講當地話,只會說客家話和廣東話,但是一點不影響他們搞宣傳,發動起義。

其次,金田地區老百姓民風彪悍,歷來有反抗壓迫的傳統。

為什麼廣東秀才洪秀全捨近求遠跑到廣西發動金田起義?


金田地區老百姓為了反抗明朝的統治剝削,從朱元璋時代開始就出現了大藤峽瑤族農民起義,起義一直抗爭到明朝滅亡,時間長達260多年,這種超級長線的地方起義,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罕見的。有這樣反抗精神的地區,可以說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可以喚起一大批富有反抗精神的農民加入。到了清代中期,又有一批破產農民進入了金田地區的紫荊山深山老林裡面燒炭耕田,這些燒炭佬一無所有,起義對他們來說,失去的只是壓迫和鎖鏈,換來的絕對是整個世界和自由,在這批燒炭農民中間,就有楊秀清和肖朝貴,後來這兩位都成為太平天國運動中的中堅力量。尤其是楊秀清,後來成為了太平天國的實際最高領導人。

為什麼廣東秀才洪秀全捨近求遠跑到廣西發動金田起義?


再次,金田平原和紫荊山區的地理條件特別適合鬧革命。

紫荊山區面積270平方公里,扼守著通往潯州,柳州、梧州的咽喉要道,明朝大藤峽農民起義的時候,侯大苟一支隊伍就在山頭上堅持了7年之久。農民起義失敗後,官府在山口建立哨所,招募農民在山谷平原開荒耕種,隨著時代發展,通過山隘進出的人群越來越頻繁,到了清朝中葉,由於社會矛盾激化,各地流民盜匪都把這裡當做逃避追捕的藏身中轉之地。山口後來只有一名塘兵看守,盜賊成群結隊出入,塘兵只能作壁上觀。所以當地地方誌《桂平縣誌》記載說:道光二十六年洪秀全拜上帝會於此,三十年起兵金田,亦恃有此關出入也。”

為什麼廣東秀才洪秀全捨近求遠跑到廣西發動金田起義?


最後,天地會在當地的活動,給洪秀全活動帶來便利。

太平天國運動之前,廣西一直是天地會的重要活動地區,清朝政府在當地彈壓的主要目標就是天地會。可以說,天地會的活動吸引了清廷主要的注意力,這個局面,客觀上有利於洪秀全拜上帝會在當地的發展。1851年金田起義爆發之後,洪秀全就收編了天地會羅大綱的隊伍,隨後天地會蘇三孃的隊伍也加入起義軍,成為後來攻打武宣,象州的重要力量。

正是上述的眾多條件,促成了廣東人洪秀全可以在廣西的金田發動起義,並且一人揭竿而起,天下雲集響應,太平天國運動從南方發動,很快形成燎原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