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價值事務所


華大基因剛剛上市的時候,這是一家頗受矚目的企業。但是估值過高已經毀壞了其創業的基礎,而對於基因數據管理上的不嚴謹,則推波助瀾的讓其情況更差。

其實其業務在國外早有先例,比如23andme,2013年這家檢測公司當年99美元測試一次基因,當然結果是粗糙的,一個試驗盒,你只要將唾液裝進去,你就能知道你祖先來自於那幾個大陸,有什麼人種的血統。要知道基因檢測原來是很貴的,大約10年前,基因檢測開始的時候要上萬美元。然後呢?基因檢測的成本開始下降。23andme創始人是油管CEO的妹妹,所以其也算是谷歌一脈的企業。

華大基因早年的檢測基因儀器都是進口為主,但是,功德無量的是,他在中國推出了廉價檢測。其將基因檢測的成本大大降低到可接受的範圍,幾千人民幣,當然,更具基因檢測的要求不同,收費也是不同的,全序列如今大約依然需要2000到3000美元。這方面推動價格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NSG技術,新一代的基因檢測技術,這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是華大基因獲得了比較大的規模優勢。當然還有一點,華大基因獲得了數據,基因數據,這個數據相當的要命,這幾年大家開始瞭解到基因數據的重要性。因為理論上,如果要殺死一個人,是可以定製毒藥的。而基因也會帶來相關的歧視問題。想象一下,有個基因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如果你女朋友知道了呢?又或者有個基因會導致情緒暴躁,你老闆知道了呢?

所以,華大基因建立了我國大規模的基因庫,是好事,華大基因降低了基因檢測在中國的成本,這也是好事。但是華大基因體現出了一些不太好的理念。諸如其董事長在公開場合,曾說過,員工的基因不該有缺陷。這裡面涉及兩個問題:一個是基因隱私問題,另一個是對員工的偏見。使用者會擔憂自己的基因也會被拿出來使用,比如被你的老闆。

然後呢?華大基因有基因數據,但是基因數據的利益是長期的。使用基因數據的,一定不是華大基因,一方面是用戶,付費,得到結果,另一方面是臨床醫學和生物學。可惜的是,國內如今對基因的看法還是謹慎的,不想要外國獲取我們的基因,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所以國內和國外的基因庫,有一個不是很完全的壁壘存在。但是要命的是,生物製藥領域國外比國內強,強很多。可以說100個生物活性物質,被中國人發現大約就在1個左右。2015年就是西達本胺,就是那個科創板公司的微芯生物。所以,現在華大基因的業績瓶頸在於,如何擴大其基因數據的生意,在沒有爭議的情況下。

所以,華大基因並沒有什麼大的罪過。由於股價炒的過高,而其實其不是一個科技企業,雖然其也在自己研發檢測設備,但是大多數還是要依賴進口。所以,估值過高有點飄,然後其在基因保護上面,理念還有點跟不上,這導致如今很多人都不看好。其實基因數據這一塊一定是有價值的,但是這個價值是非常長期的。而且,如何使用數據比數據擁有本身更重要。希望華大基因,未來有一個好一點的尊重隱私的態度。他依然是可以翻身成為好公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