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範長江新聞思想和新聞實踐學術研討會

致敬長江大師

—— 解答 “ 錢學森之問” ” (第一篇)

範小克 貝加

大師的稱號,不是官方認定的,也不是採用某種程序評選的,而是自然形成的公知。在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中,他以“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作為參照,提出“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有目共睹的是,民國時期人才、大師輩出,而新聞人眼中的大師無疑是範長江。

人們公認長江先生是“大師級的人物”,每年的記者節、每屆的新聞獎都與他分不開,這是對他在新聞行業地位上的高度評價,也是一種崇敬。

與範東昇教授多次溝通後,本次參會擬以長江先生為樣板解答“錢學森之問”。

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在於:① 這是錢學森晚年最關注的問題,也是他反覆提出的核心問題,對教育事業乃至社會的發展有基本方向的意義;② 溫家寶在我的母校北京三十五中調研時曾心情沉重地講:“錢學森之問對我們是個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然而,十幾年來所有的教育機構乃至其管理機構,均是“刺而不痛”、“鞭而不策”!置於其中的新聞專業,概莫能外。

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論證範長江先生屬於錢老所說“民國時期培養的大師”。其後的二篇,將分析長江大師的湧現過程及特點;進一步,論證當代社會新聞界湧現“大師”的基本條件。

為從長江先生的心路歷程進行多角度地探解“錢學森之問”——“新聞篇”,必需首先研判:長江先生為什麼是錢老所說的那一類大師?

其後,才能解答:我們的教育體系(含新聞專業),為什麼培養不出範長江這樣的大師?以及,如何使大師湧現?

由於發言的時間限制,本文僅從首問的角度,對長江先生的大師地位予以確認。

一、為什麼可認定長江先生為民國時期出現的“大師”

根據多方查證,一般來說錢老所指的大師應具備以下條件:

1、大師應品德高尚

長江先生的一生,是沒有一己私利的一生,是具有“嚴正的正義感”的一生,他經歷過無數坎坷,也經歷了多次九死一生的考驗,他主動進行的是對“道義”的獨立思考與擔當,目的是欲救民眾於水火之中,救民族於危亡之中。他說:“在時局艱難的時候,新聞記者要能堅持真理,本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實在非常重要。”

該解答,在範小克《可持續的經濟之道—中國特色循環經濟探論》一書中有直接論述;他首次正式參加紀念長江先生活動時,在川大 2016 年《滾滾長江,致敬長征》的三次發言中亦有所涉及---題目分別為:“長江精神”與“長征精神”、“崇高理想”與“慧學之道”、“把握境界•力戒刻板•培育智場•不忘根基”。

透過對民國時期的歲月回望,我們才領悟到他性格的根源,那是特定時代的饋贈。抗日的烽火和救亡的呼喚激發了他的熱血、愛國、愛民之心,他把新聞報道當做救國、報國的途徑,在革命最需要的時候站出來,雖歷經解放後的政治運動,仍保持一顆赤子之心,他無愧於自己的鐵血使命,並且從無負面影響。

2、大師要造詣深厚

長江先生在新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有諸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開創了當時新聞界的一股新風。他在民國時期以《中國的西北角》為代表的系列作品在長達八十年的時間內不斷再版或被盜版,其中有些年代曾經達到“洛陽紙貴”的程度,這在出版業中是十分罕見的。

他在中國現代新聞史中的貢獻,符合“在學問或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對某一領域的事物、理論理解深刻,是有深遠見識的學者、專家,有突出成就並享有盛譽;其作品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典型,流芳千古。”

3、大師必能力超群

長江先生的能力為業界所公認。

他在民國時期就提出了的“三知論”,認為 “新聞,就是廣大群眾欲知、應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實。”

他的“實事論”強調,“新聞必須是事實,”而且“必須是新的事實,有代表性的事實。”

他還指出“新聞是報紙的生命,是報紙的靈魂。”

這在中國歷史上首次闡明瞭新聞的基本要義。

新中國成立後,他堅守初心,《為真理而奮鬥》,強調新聞是最有條件和理由建立中國特色的,我們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中華民族是原生民族,這是永遠值得驕傲頌揚的。長江先生先後在國家新聞出版署、人民日報、國家科委等部門擔任過重要的領導職務,為新聞事業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聞的價值貴在傳播,從時政報道的採編,到新聞隊伍的培養包括到世界各地設置的新聞機構,再到排版校對、標點符號的規範使用,點點滴滴都留下過大師的心血。可以說長江先生給新中國的新聞事業鍛造了面向社會的傳媒平臺。

長江先生的貢獻,符合“能夠提出此領域的發展方向,並對此方向有著革命性的推動促進作用;並能將這些東西用書面化、理論化的方式傳授給他人、影響他人,為大家所尊崇。”

當下,新聞傳媒已經遍地開花,開枝散葉,比如融媒體——把廣播、電視、報紙融合在一起的媒體;新媒體——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衛星渠道等終端的傳播形態;新聞客戶端——手機新聞軟件的程序;還有流行的自媒體,什麼抖音、公眾號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新聞的延伸、新聞的鏈接。

而新聞在,新聞人在,這長江大師就不會缺席。

通過以上三點分析,認定長江先生為錢老所說“民國時期”出現的“大師”,應無疑義。

二、作為泰斗級大師,長江先生的突出特質

再通過以下三點分析,將會使長江先輩在我們心目中的“大師”形象愈發清晰、鮮活,可以從更多的角度觀察“泰斗級大師”。

1、長江先生是緊扣時代脈搏的大師貼著時代的脈搏,踏著時代的腳印,代表時代的方向,甘做時代的馬前卒,是長江先生的一大特點。即時的、直接的緊扣歷史進程,“冒死尋求真相、善於公佈真相”,長江大師與許多純學術大師的不同之處。

當年,在信息閉塞、新聞檢查、道路兇險、命懸一線之時,他都能以超前的眼光、敏銳的感覺、驚人的毅力和勇氣實現既定目標,為 20 世紀的中國“真相新聞史”創造了系列的“第一”。

當紅軍長征到達毛爾蓋後,長江先生為深入瞭解長征的真相,圍繞長征路線進行考察和採訪,並通過《大公報》發表了多篇通訊報道,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周恩來在西安與孤身犯險的長江先生初次見面時,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很驚異你對我們行動的研究和分析”,證明紅軍在毛爾蓋會議之後的走向從迷茫轉到北上與劉志丹會合,與範長江公開報道的陝北真相有關,與範長江對紅軍動向全面的公開分析有關。

在“西安事變”發生後,長江先生及時將事實真相告訴了全國人民,為保護當時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至破裂做出了力挽狂瀾的貢獻。此後,毛澤東曾以特殊的方式在信中對長江先生表示敬意:對比自己小十幾歲的人自謙為“弟”,這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似為孤例。

沒有大師級的水準,不可能達成這兩個經典的案例,也不可能得到周、毛的如此評價。說明,長江先生當年已堪稱大師。

若是作為對純學術大師的評價,“緊扣時代脈搏”的條件可有可無,但是對於新聞業的大師評價卻至關重要。

2、長江先生是“跨界、落地、集成創新”的大師

長江先生的“跨界作品”中,無論是政治、經濟、歷史、地理、軍事、文化、哲學、民族、宗教等等內容,均可談古論今、信手拈來,表達方式既妙趣橫生又入木三分、既引人入勝又令人迴腸蕩氣,“創新”無處不在。甚至,當年他的著裝都被新聞界追捧為“長江服”。

與長江先生同時代的魯迅,兩人未曾謀面,但都是肝膽相照的跨界大師。同鄉梅曉初在悼念長江先生的詩中寫道,“魯迅雜文誰並駕,菁英爭道範長江。”

長江先生《紀念魯迅先生八十誕辰》的詩文,其實也是他自己的心聲:

橫眉冷對眾虎狼,俯首甘為牧牛郎。

層層迫害骨愈硬,種種欺矇瓦上霜。

手無寸鐵兵百萬,力舉千鈞紙一張。

堅持真理勇戰鬥,先生火炬照四方!

二人之間最大的學術共同點是“雜”或曰“跨界集成”;最大的區別在於,長江先生涉足的主要是“第一時間落地真相”。

與純學術的大師相比,長江先生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十分“接地氣”,影響面遍及大江南北的各階級與各階層。實際上,他還成為了推動新聞發展的組織者與社會學領袖。

3、長江先生的前半生已奠定了大師的水準

多數大師終身只做一件事,併成為該專業或行業的翹楚。而長江先生僅在民國時期的不到二十年間,就煉成了大師。

長江先生作為領銜中國新聞專業的大師級鼻祖,主要是在極其惡劣的戰爭條件下“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自由而呼號”,凸顯新聞人應有的職業精神;又要在極端困難的保障條件下挖掘新聞理論以闡明政治與新聞、民族與新聞、國家與新聞的辯證關係,提升新聞在各種事件中發揮的記錄價值、史料價值,特別是應用價值;還要進行紛紜複雜的傳媒網絡建設;甚至在堪稱奇蹟的“轉戰陝北”過程中,長江先生竟然是其中“四大隊”的大隊長!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長江先生無法涉足其鍾愛的事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於是,他的後半生就與大師無緣了——這是我們下一步要研究的內容之一。

但是,這無法撼動長江先生前半生就奠定了的新聞界大師地位。正因為如此,撥亂反正之後的國家級 “範長江新聞獎”應運而生——相當於對“長江大師”稱號的追認。

三、結語

時代需要文化自信,不忘本初才能開闢未來。

本文只希望能明確以下三點:

1. 國家級 “範長江新聞獎”的位置高於“大師”,但不能以此認定長江先生為“大師”;

2. 作為新聞界泰斗級的大師,長江先生當之無愧;

3. 長江先生是錢老所指“民國時期”湧現出來的大師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