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小麥苗年前旺長,有什麼好的辦法沒有?

農村老俗話


小麥年前出現旺長現象,近幾年很多,但是並沒有引起麥農高度重視。麥苗出現旺長危害很大,地無兩發,麥無兩旺。輕者出現穗小穗秕減產,重者出現死苗絕收。

近幾年來出現小麥旺長的原因主要有兩大因素。


一、全球性的氣候變暖,溫度上升,人們還是按照老一套節氣播種造成小麥生長過旺。這一現象人們不可控制。只能應對。

二、人為因素造成的小麥旺長是最主要的原因。

  1. 播種時間過早。在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小麥播種時間更應該往後推遲。農民習慣了經驗種法,北方大都在9月18號前後播種,黃河以南在10月5號前後播種由於氣溫高持續時間長,小麥冬前生長期也延長,分孽穗頭增多,小麥出現生長過旺不可避免。

  2. 小麥播種量過大。現在小麥每畝播種量,不管是人工播種還是機播隨意性很大,任意加大畝播種量。高水肥田和劣質差地不分播量,一個播量機眼播一季。由於播量過大,小麥很容易造成冬前旺長,分孽過多,春化冬完成。如果播量再大,不用分孽就可達到小麥越冬每畝50萬苗數標準。這樣小麥生長過高,根部節間距增長變細,來年很容易造成倒伏減產。所以我們播種小麥時應該分清播種時間早播量小,播種時間遲播種量大些。高水肥地播量小些,質量差的地播量多些。
  3. 小麥播種施肥時採取"一炮轟"的施肥辦法。這是大部分人種麥時的習慣施肥法。老百姓也叫‘’懶漢施肥法‘’。一大袋肥料上進去了,是省時間,省勁兒,省麻煩了。但是小麥和人一樣營養過剩,不是‘’富貴病‘’,就是"肥胖病"。小麥在氣溫高,肥料大的情況下,瘋狂旺長。施肥時建議,基肥,追肥分可施,不要一次性施入。

控制小麥旺長的最好辦法就是適時適量播種。各地物候不同,氣候變化各異,應以當地的實際天氣溫度,土地的肥沃貧瘠,掌握播種最佳時間和播量。

如果真的出現了小麥旺長的現象,理應採取適當的辦法應對。

1.結合除草進行一次中耕鋤劃麥地。可根據情況一般旺長可淺鋤略傷根為止。如果小麥生長過旺,可深鋤多傷根,切斷小麥根部吸收營養的渠道,降低小麥旺長。

2.鎮壓。小麥鎮壓可用畜力拉石滾鎮壓,也可用機械拉鎮壓器鎮壓。鎮壓時要注意根據小麥旺長程度,採取重量不同的鎮壓器。鎮壓要達到略損傷小麥地面莖部為止。小麥有露水不鎮壓,地面溼時不鎮壓。

3.推廣使用化控新技術。這是一項省時省力,簡單高效實用控制小麥旺長的先進措施。可用壯豐安,多效唑進行化控。壯豐安一般按每標準畝每袋兌水I5公斤稀釋噴施。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一40克兌水50公斤噴施。效果非常好。


總結:控制小麥旺長的關鍵我們要從源頭抓起,掌握好時間播量施肥,三管齊下。不要等到出現了旺長我們才耗時耗力耗錢去補救。

以上是我們當地種小麥出現旺長採取的一些方法,由於地域限制,可能不全面,不實用。希望知者告之,以便改進。


手機用戶王竹清


提問者你好!朋友們好!很高興能在此和朋友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俗話說,麥無兩旺。冬前旺長,會使麥苗體內含水量增加,體液濃度降低,很容易遭受凍害而被凍傷甚至凍死,所以小麥冬前旺長問題不得不高度重視,

造成小麥旺長的原因有四種,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在適時做好冬灌的前提下,採取不同的控旺措施。

一,播種過早。

過早播種會使麥苗因積溫過高而生長過快。表現為節長、莖細、葉片多、分孽多,有的甚至進入二稜期,風險很大。

對這種情況,一是採取鎮壓(注意鎮壓時勿帶著露水,以免染病),削弱其生長勢,同時有利高節孽生根。二是化控,化控劑最好選用戊唑醇(兼有殺滅土傳病害的效果)+二氫鉀,可同時實現壯苗、旺根、防凍抗寒的效果。

二,用種過多。

這種情況的苗比較擁擠,受光不足,它們會為爭奪空間而拼命拔高而形成旺長勢。其表現是莖細、節長、葉小而短、苗株發黃。

這種情況就比較麻煩。首先要間苗,減少主莖基數。若不間苗,會造成田間鬱閉,通風透光差,營養不良,易生病。間苗後要及時補充肥份以彌補拔除苗帶走的養份。再就是要鎮壓,讓高節分孽處的生根可以接觸到土壤。還要噴施二氫鉀+黃腐酸,促其生根、壯苗、防凍。如果過於旺長,最好加上戊唑醇。

三,施肥尤其是氮肥過多。

這種情況下,葉片綠而肥厚、苗壯孽多,關鍵是群體太大、並有拔節風險。這種苗最好的辦法就是釜底抽薪。如果只打化控劑,上長的趨勢是控制住了,但過剩的營養會進一步促使分生新孽,群體更大。所以必須斷根減養。斷根深度在5-10公分。

四,品種春小麥特性。

這類品種一氣苗,很容易旺長。可噴施化控劑+二氫鉀加以控制。

總之,要靈活運用鎮壓、鋤劃、化控三種方法,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做好控旺工作。


田哥兒


現在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很多地區出現了“暖冬”現象,尤其是在河南省商丘地區,這是咱們國家24節氣,每一個節氣和每一個物候表現感受最直接和最明顯的區域,冬小麥旺長就更是如此了。

那麼小麥年前旺長因素就是人為所導致的,至於辦法,那還是很多的,從以前到現在採取的方法也是大同小異。至於冬小麥在年前旺長的壞處那是很多的,在這篇問答裡面就不贅述了。


1、在以前農村裡麵人們會在越冬之前對冬小麥用石碾進行“碾壓”,這就是之前防止旺長的很有效的措施。

2、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適合的時間種植冬小麥,甚至是晚種冬小麥,畢竟現在的氣溫在有些地區還是比較高的,因此適當推遲半個月時間是最好的選擇;

3、那麼按照北方地區種植冬小麥的時間一般是在國慶節期間,從節氣來看就是在秋分到寒露之間了,因此這個時間段在現在氣溫下是不合適的,最好就是在10月底進行,也就是霜降節氣裡面種植冬小麥是最好的了;


4、在種植冬小麥的時候播種量比較大,那麼當小麥苗長出來之後這個密度就會很明顯,所以也就會出現年前旺長的現象,那麼想要有效避免,就在種植的時候播種好密度;

5、在施肥上過猛,尤其是在種植的時候,從農家肥和化肥這兩種肥料的量就比較大了,那麼必然會使得小麥生長時候“肥量過剩”,自然而然就是在年前出現旺長的現象,因此大家需要注意在種植的時候施肥儘量合適偏少一些最好了;

6、出現這樣的年前旺長後,我在第1點裡面介紹了碾壓的方式,那麼現在農村地區用的人是比較少的了,所以要用一些藥劑來控制這些小麥在年前的旺長,還是比較有效果的,適合於平原地區規模化種植冬小麥出現的此類情況。


總結

想要預防冬小麥年前出現旺長一是延遲適時播種,二是施肥量合適偏少,三是播種密度要合適,不能過量這是從根本上解決此類現象的最有效措施了。

寧寧說的話


防止小麥苗年前旺長有兩種辦法:1.一種辦法是化學控旺法。這種控旺法的藥理就是利用化學制劑的藥物成分,來抑制麥苗過快的生長;2.二種是物理控旺法。這種控旺法就是在不改變小麥品質的情況下,採取的控旺方式。這種控旺方式包括用機械帶磙對旺長麥苗的碾壓,和牛羊放牧的方式對麥苗進行控旺。

但是,這兩類控旺方式的效果再好,畢竟對小麥的生長造成了隱形的傷害。所以,是不建議採取的。但是,如果不採取措施對麥苗進行控旺讓其瘋長,年前如果起身或拔節,將會直接影響明年的小麥產量。

一、延遲播種

不管是北方冬小麥的種植區、還是黃淮流域或其它半冬性小麥的種植區。在到了適合當地幾十年前種麥的季節裡,要把近年來全球,已實實在在變暖了的天氣事實考慮進去。適當晚播小麥就可以避免旺長的事情發生了。

有人說為了避免小麥年裡旺長,採用少施底肥、開年再追施補肥的方式來播種小麥。開年追肥和播種時的底肥它們的效果是有較大差別的。我們知道底肥是伴隨著種子播到地裡去的,底肥是靠近根部並分解在周圍土壤裡面的。當麥苗每生長到一個階段,它的根系就會向土壤的四周延伸。吸收裡面的水肥可謂是隨吃隨有。而你中途追肥卻不行了:

追肥受土壤的墒情和天氣的制約較大,不下雨你把肥料撒在乾地皮上沒有用。再說肥料都撒在麥葉子上了,水源不好的地方這個辦法行不通。這就會造成小麥階段性的失肥現象,因而就會影響小麥的生長。

所以,解決小麥旺長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適當的晚播。

二、小麥的化學控旺法

麥苗在年裡不該旺長的季節裡,出現的旺長的反常現象。這就要對小麥採取控旺措施。在不對它造成危害的前提下來抑制它們旺長。

1.旺長的危害

小麥在年前分櫱之後出現了旺長,水肥充足天氣溫暖隨後就會起身拔節。拔節是小麥孕穗的前奏,年底天氣寒冷、冰天雪地是大自然的規律。起身或拔節的小麥就會被凍傷或凍死,凍死一顆麥株明年就會少一個麥穗。因此,小麥就會減產。

2.化學控旺

化學控旺就是把用化學藥物製成的控旺藥劑,按照比例兌水後,均勻的噴霧在需要控旺的麥苗上。麥苗吸收到控旺藥物裡面的化學成分後,裡面的化學成就會抑制麥苗的生長。最直接的藥理是:使麥苗的莖節縮短,長粗長壯麥株矮化。

因此,這就起到了對小麥的控旺效果。這種方法控旺的效果較好,方便快捷對小麥的產量沒有太大的影響。

三、物理控旺法

1.石磙碾壓控旺法

物理控旺就是沿襲大集體的時候,對旺麥用石磙碾壓,或用牛羊放牧啃吃麥苗的方式來對麥苗進行控旺。這種控旺的原理就是讓麥苗受傷,利用麥苗自己痊癒恢復的過程,來延遲它的生長期,從而達到控旺的目的。

就是在麥苗剛分櫱結束,麥苗矮小的時候,用牛拉著石磙在麥第裡碾壓。當然,石磙的園圈排的很稀,稍為的碾壓一遍就可以了。這種控旺法值得提倡:a. 它沒有改變小麥體內的生物結構,破壞它的生長規律;b. 經過對麥地的碾壓,還可以使麥地更加保墒。

2.牛羊放牧法

現在不能再用牛羊放牧的方式啃吃麥苗,來達到給小麥控旺的目的了。因為,現在的小麥種子都用拌種劑拌過種子,牛羊吃了以後可能會有中毒的危險。

再說牛吃麥苗還可以,羊的嘴太尖了它會把麥苗啃吃的太深。對麥苗的傷害也較大,如果有人趕著它們略吃一遍倒還可以。

溫謦提示:在播種小麥的時候要根據季節,最關鍵的是要結合現實的實際情況,靈活的掌握種植時間。小麥在年裡如果發生了異常的旺長,無論是打藥還是用石磙碾壓來控旺,都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豫南鄉農


要想找出防止小麥苗年前旺長的好辦法,就要先找出小麥苗年前旺長的原因,原因有以下幾個:1.播種過早,冬小麥播種的時間有句農諺是這樣說的:“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秋分在每年陽曆的9月22日或23日,這時的最高氣溫還會超過30℃,最低氣溫也在20℃以上。由於氣溫高小麥播種後會快速生長,產生了年前旺長的現象,年前旺長的麥苗長勢弱、莖細、節長不抗凍,冬天或年後倒春寒會凍死。那麼,怎樣克服這種旺長的現象呢?答案是要晚播,推遲到下一個節氣“寒露”開始播種,寒露節在陽曆的10月8日前後,這時天氣已經很涼爽,晝夜溫差大適合冬小麥生長,這時播種正合適。由於時間的推移,全球逐漸變暖,農諺已去了時效性,我們要變通。通過多年的觀察10月10日後播種的冬小麥長勢好,年前一般不旺長,莖粗節短、抗寒抗病強,增產潛力大。2.播種量過大,由於播種量過大麥苗產生年前旺長,植株爭奪生長空間節拔的很長,莖長的很細,消耗了肥料,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常言說“麥無二旺”,不抗寒,不抗病,給來年生產帶來不利因素。解決辦法是發現問題後及時引起重視,採取措施,用矮壯素十磷酸二氫鉀噴施幾次,次數看長勢而定。3.播種後雨水大,個別年份小麥齊苗後秋雨連綿,由於土壤水分充足至使小麥生長旺盛,由於旺長,小麥莖葉發嫩,給小麥安全越冬帶來了隱患。這時要採取措施及早壟間鬆土劃鋤,使土壤鬆軟透氣釋放出一定量的水份,促進小麥正常生長,對於過旺的地塊進行碾壓控旺。4.氮肥施的過多,在翻地時施用了過量的氮肥至使麥苗年前旺長,這種情況要採取多種措施,可化控使用助壯素十磷酸二氫鉀噴施,也可碾壓控制,另一方面是晚澆或不澆越冬水來控制小麥旺長。5.暖冬,如果哪個年份遇到暖冬小麥也旺長的厲害,該冷不冷,適合小麥生長,小麥旺長後有可能年前拔節,這會造成小麥來年倒春寒凍死,造成嚴重減產。採取的措施是看準苗頭及時碾壓或噴施藥品化控、晚澆越冬水和晚澆返青水。好了,關於防止小麥苗年前旺長和好的處理辦法就和麥農朋友們分享到這裡。





觀世間百態萬象


小麥使我們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於農民朋友來說,每年都在種植,但是產量還是不高,這和很多因素有關。那麼對於小麥要想取得高產,一定要合理的進行管理、田間管理很重要;由於最近幾年天氣異常出現很多地方小麥不能再最佳適播期播種。就導致農民朋友播量不斷增加,據我瞭解很多農民朋友播種量都在50斤以上,同時最近幾年天氣異常常態化,尤其暖冬的出現,那麼這種天氣就導致小麥冬前出現旺苗,另外對於真正入冬小麥進入休眠期的時間還很長,就會導致小麥冬前旺長,俗話說俗語說“麥無兩旺,小麥就怕大耳朵”,同時如果春後我們沒有進行合理的控旺,後期小麥出現的問題還是很多,很難以高產。那麼我們針對小麥冬前、春後該如何控旺呢?我又為什麼要進行化控?結合實際經驗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小麥冬前該怎麼控旺?

小麥控旺一般有2次,第一在冬前,第二在早春小麥返青至拔節之前。對於今年沿淮以北地區抗旱種植的小麥,基本上都在適播期之前,由於有些農民朋友準備種完小麥出去務工,同時這一類的田塊小麥播種量都是偏大,小麥進行控旺可以促進根系生長,縮短節間,葉片厚度增加形成壯苗安全越冬。

1、建議鎮壓控旺:

鎮壓是控制小麥旺長的有效手段,鎮壓我們要根據苗情長勢來,冬前可進行多次。可以使用油桶裝水、石磙、機械碾壓等等方式來進行鎮壓,鎮壓要掌握“地幹壓、地溼不壓, 晴天壓 陰天不壓,中午壓早晨不壓”的原則。它不僅能使麥苗多分櫱,同時還可以壓碎土塊,將分櫱節更好地埋入土中,使根部與土壤緊密結合,彌補了地表的孔隙,可以起到保墒、保溫、防風、防凍的作用,使麥苗安全越冬。

2、不建議藥劑控旺

小麥控旺很重要,尤其年前旺長的小麥,對小麥的影響還是比較大,那麼我們從實際田間使用技術推廣來看,年前如果天氣足夠好,可以採用化學除草,那麼就不建議農民朋友採取藥劑化控,因為我們使用的幾大類除草劑都有蹲苗作用。另外一類就是播種時候選擇唑類殺菌劑拌種的田塊,他可以有效的控制小麥的地中莖的伸長,達到控旺的技術。所以不建議農民朋友採用冬前多效唑、烯效唑進行控旺!

3、不建議疏苗、啃苗

很多農民朋友認為把牛、羊放到田間吃麥苗,可以達到控旺?有其實這樣對旺長小麥危害更大。因為牲畜啃苗以後,葉片部分或全部被吃掉,大大削弱了營養物質的製造和積累,直接 影響小麥的生長髮育。導致小麥養分消耗增加,抗凍能力減弱,容易遭受凍害。

二、小麥春後怎麼進行控旺?

1、藥劑控旺:

對於小麥控旺藥劑,我們常用的基本就是多效唑、烯效唑,可能市面還有其他復配製劑,根據苗情來決定,等到小麥第一節間生長停止,第二接間開始伸長且小麥葉色轉淡後開始追施拔節肥;隨著小麥生長進程的推移、溫度的回升,小麥陸續開始進入起身拔節期。一般小麥拔節就是第一節間伸長離土2-3公分,用手摸主莖基部感覺有節間。可以選擇15%多效唑20-30克,也可以選擇5%烯效唑20-30克進行藥劑化控。

2、控水、控肥控制旺長

對春後小麥田間管理,從田間查看,很多農民朋友盲目的進行追施返青肥,所以我們進行追施肥料時候要針對不同類別的小麥進行分類追施合理的控旺。一般情況機條播的田塊1尺行長有80個分櫱,就不需要施肥,撒播田塊1平方尺有90個分櫱也不需要施肥,(正常小麥約12-13片葉,年前6-7片,年後6-7片,年後葉子寬大)。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肥料的控制來控制小麥的旺長!有些地區如果出現乾旱的也可以通過春後減少澆水來達到控旺!

3、春後控旺一定不能採取碾壓、鎮壓方式

立春後,大地回暖,小麥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都開始進入快速生長時期,基本每年3月20日以後小麥進入拔節期,這個時候小麥的幼穗開始逐漸形成,一定不能採取鎮壓,否者影響小麥產量嚴重。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拔節的小麥拔起,然後剝開莖稈皮,能看到黃亮的小麥幼穗,如果鎮壓就會把麥穗壓死,不能正常發育,影響產量,嚴重到絕產!

三、小麥為什麼要控旺?

1、凍死,不能安全越冬

隨著秸稈全量還田,導致我們播種後鎮壓不均勻,前期溫度高生長比較快,後期如果不進行鎮壓控旺,及其容易凍死。由於旺長易導致年前徒長,主要表現小麥瘦細長,莖數多,分櫱節儲藏糖分不足,因此不抗凍,這時候抗凍、抗旱能力急劇下降。很容易遭受冬季凍害和倒春寒危害,輕者枯葉死櫱,重者凍死幼穗。

2、倒伏早衰,減產

旺苗生長茂盛,它的莖櫱多,葉片大,群體鬱閉導致通光、通風差,植株嫩弱,基部節間長,細胞壁比較薄弱,而根系發育差,根少、根淺、根弱,幾乎沒有次生根。如果在生長過程中雨水較多或中後期遇暴風雨,根倒和莖倒將同時發生,損失慘重一般減產50%以上,嚴重的田塊可以導致絕產。

根據以往研究和生產表明,小麥倒伏後,葉片莖稈疊壓在地,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良,不利於光合作用,同時養分和水分供應不暢,會影響籽粒發育和千物質積累,造成穗粒數、千粒重減少,籽粒秕瘦,品質下降,從而減少小麥種植的收益。倒伏發生早晚減產程度亦不同,從後期發生倒伏情況看,減產幅度依次為灌漿始期>灌漿中期>灌漿後期,倒伏時期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大於倒伏程度。

3、加重病害發生

隨著近幾年秸稈還田量比較大,秋冬季溫度整體偏高,就導致土壤中土傳病害的病菌量基數偏大,同時旺苗的小麥本身抗性差,抗病能力下降,然後小麥出現地中莖伸長就易造成紋枯病、白粉病、根腐病等病害的發生。


農作物農技110


1、壓麥:通過壓麥,可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地下部分發育,控制旺苗促壯苗,避免麥株過早拔節。但壓麥時要注意:麥地過溼過幹過硬不壓,麥苗過瘦不壓,麥苗受凍後不壓,並做到壓大苗不壓小苗,壓旺苗不壓弱苗,旺苗可連續多次壓麥。

2、泥土蓋麥:即利用肥土或肥沃的垃圾蓋麥,蓋麥既可抑制無效分櫱,控制麥苗徒長,利幹壯稈防倒,又能起到培土壅蔸、保溫防凍、保水保肥作用,還能增加麥苗的吸收能力,防止植株早衰,且麥腳利落,通風透光,穗形整齊,成熟一致,利於穗大粒多高產。泥土蓋麥一般在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進行,並做到旺苗先蓋重蓋,瘦弱苗遲蓋輕蓋,陰雨天及露水未乾前不宜蓋麥,否則會造成“溼蓋爛苗”。同時,泥土要細,蓋麥要勻,厚薄一致(1~2釐米厚即可),壅沒麥根,麥梗豎直,麥葉露出。

3、深中耕:通過深中耕,切斷植株部分根系,削弱植株吸收能力,達到抑制地上部分生長的目的。但中耕必須達到一定深度,並要斷根,如果只中耕而不斷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長的作用,而且由於疏鬆了土壤,改善了根部環境條件,反而會促進麥苗旺長。中耕斷根的時期不能太晚,應在越冬前20天左右完成,以利根系及時恢復,順利越冬。


新農人小波


這個問題以前父輩們主要還是靠代代相傳的經驗吧,現在網上搜索估計都有答案了,不過,我們沿江江南這邊好像沒有這個顧慮的,小時候家裡的小麥冬天前從沒愁過什麼長勢太好問題,大概主要是淮河以北地區要考慮的吧


冷眼觀天待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